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一封來自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的感謝信,送到浙大邵逸夫醫院

2024-09-14國際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朱吟心 葉筱筠
近日,一封來自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的感謝信送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稱「浙大邵逸夫醫院」),信中不僅感謝了神經外科牛煥江、徐鏵傑、章亦騁、陸鵬四位醫生,還感謝了護理團隊、醫技團隊、運輸工人和保潔人員等一眾人。看到信的內容,牛煥江副主任醫師馬上想起了那位留著小胡子的美國人。
受訪者供圖
團建時發生意外,跌落導致頭部外傷
今年6月,杜文受寧波一家企業邀請,來華擔任技術顧問。六月正值楊梅當季,初次來華的杜文興致勃勃地和同事們一同出遊團建,不料一不留神,從2米高的石板橋上意外墜落至河床。當時河水的深度雖然才剛剛過鞋,但杜文頭部撞擊到河床巖石上,當即出現了意識喪失。同事們急忙扶起他,發現呼喚他沒有回應,立即呼叫了120急救。大約10分鐘後,杜文才逐漸恢復意識,並且感到頭暈惡心,他被緊急送往就近醫院就診。
當地醫院的頭顱CT提示「兩側額部硬膜下間隙增寬及少許高密度影、蛛網膜下腔出血、右側上頜竇壁骨折」,杜文接受了相關藥物的治療。但兩天後,他開始出現視物重影和頭暈加重,幾天都不見好轉,並且到了眼科專病醫院也沒有查出相關眼部的疾病。癥狀反復持續了1個月,在多次復查頭顱影像學檢查後,杜文顱內的「兩側額顳頂部硬膜下出血」逐現端倪。為求進一步診治,杜文於7月29日轉至浙大邵逸夫醫院神經外科,收治在牛煥江副主任醫師醫療組中。
手術方案有所不同,真誠溝通取得信任
人生地不熟,杜文和妻子對中文一竅不通,醫療英語的艱澀難懂又增加了溝通的困難。浙大邵逸夫醫院神經外科的醫護人員盡全力克服語言障礙,細致詢問杜文的起病過程、基礎疾病情況和日常用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他的病情。牛煥江副主任醫師團隊請眼科會診後排除眼部疾病,請疼痛科會診排除了低顱壓症候群導致慢性硬膜下血腫的可能。
與此同時,團隊了解到杜文的女兒是在讀醫學生,女兒的男朋友是美國霍普金斯醫院的神經外科醫生,他們也希望了解患者的病情。透過浙大邵逸夫醫院數碼影像二維碼,杜文遠在美國的家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原始影像影像。浙大邵逸夫醫院團隊和家屬雙方一致認為杜文乘坐飛機回美國再進行手術治療存在較大的風險,長時間飛行途中有可能出現顱內出血增多進而危及生命。於是杜文和家屬決定在浙大邵逸夫醫院進行手術治療。
杜文的家屬咨詢了美國當地的醫學專家,提出進行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手術治療的要求,這是針對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經典外科手術方案,主要用來清除血腫,解除血腫對腦組織的壓迫。但牛煥江副主任醫師和陸鵬副主任醫師卻在仔細評估患者病情後,結合目前國際上新興的治療手段,提出了另一套治療方案:先微創介入下腦膜中動脈栓塞,緊接著再行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
據介紹,腦膜血管栓塞介入手術是近年來國際上新興的治療手段,對硬膜下血腫的治療效果已被臨床研究證實。研究認為硬膜下血腫主要來源於腦膜中動脈,而栓塞腦膜中動脈可以從源頭上止血,大大降低血腫復發的概率。隨著微創介入手術的普及,該手術方法已在國際上推廣,浙大邵逸夫醫院神經外科已成功進行數百例手術。
經過充分的術前溝通,杜文和家屬在商量後最終選擇了浙大邵逸夫醫院的「介入栓塞+手術鉆孔」治療方案。7月31日,手術順利進行。
受訪者供圖
出院前手寫感恩卡,出院後又托總領館送來感謝信
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杜文恢復得很快。手術一周後,復查顱腦CT見硬腦膜下的血腫基本已清除幹凈,原先受血腫壓迫的腦組織回彈良好。
8月8日出院當天,杜文和妻子特意向病房護士站要了一張感恩卡。住院期間,他們已經留意到了病區感恩墻上滿滿當當的手寫卡片。得知這是浙大邵逸夫醫院的特色,杜文也希望留下自己的話,「衷心感謝全體醫護的傑出技術和細致照護」「你們對病患的關愛十分令人敬佩」。
受訪者供圖
8月15日,杜文又來到牛煥江副主任醫師的門診復查,顱腦CT提示顱內情況恢復良好,這意味著不久後他便能乘坐飛機回到美國與家人團聚。高興的杜文再三道謝。
令牛煥江副主任醫師感到欣喜的是,回國後的杜文又托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向醫院發來了一封感謝信,再次稱贊了「在邵逸夫醫院接受的專業醫療照護」。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針對每位患者制定最適合的個人化治療方案。無論對方是誰,我們都要盡最大的努力,用醫術和醫德給患者真誠、信心和愛。」牛煥江副主任醫師說。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