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印度人絕望了,印度大選莫迪吹的牛,除了中國沒人能救他們

2024-09-15國際

印度作為中國鄰居,本可以近水樓台先得月,借助中國工業化的發展,快速地承接下遊產業,從而大力地推進本國工業化的發展。但是印度卻總是在中美之間橫跳。不是跟隨美國對中國企業出手封禁,就是阻撓中國相關政策的推進。然而沒想到,在印度還在極力阻撓的時候,美國卻反手對印度出手,直接拉黑了兩家印度航運公司,美國這是收割中國不成開始對印度出手了?

而在美國對印度出手的同時,印度卻給中國伸出橄欖枝,邀請中國企業去印度投資,而且在邀請中國企業投資的同時卻對中國鋼鐵加征30%的關稅。印度這是要將中國當作最後的救命稻草還是學習土耳其利誘不成開始威逼了?

印度利誘不成開始威逼?

本以為美國對印度的出手,讓印度看清了現實,然而沒想到,印度前邊還在積極邀請中國企業去印度投資,後邊反手就對中國鋼鐵加征30%的關稅,印度這是看軟的不行要用硬的嗎?

近日,根據相關的媒體報道,看著蘋果在印度最新產品的生產,印度發現這和自己當初的規劃相去甚遠,不但沒有達到自己的標準,反而拖累了印度制造業的發展,甚至在今年4-6月份,私營部門在印度的投資更是降到了近20年來的低點。

從這裏我們就能看出,印度過去妄想的中美博弈,印度吃飽非但沒有出現,反而還發生了回彈。

最為關鍵的一點在於,印度本以為在中美博弈中,隨著美國關稅壁壘的加高,以及印度勞動力的充足,那大量的制造業企業都會去印度建廠發展,甚至西方還極力地鼓吹下一個世紀將是印度的世紀。

然而沒想到,印度還沒吃飽,這個夢想就破滅了,不但沒有大量的企業去印度投資建廠發展,甚至還有企業選擇從印度撤離,最著名的莫過於富士康。曾經高調跟隨蘋果去印度發展,最後則是鎩羽而歸選擇繼續在中國擴大投資。

而這一切都在說明,印度並不是一個理想的投資地,面對如此情況,印度則是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要知道,印度最受益的時候則是中美實力接近但是美國依然保持優勢的時候,只要中美勢力出現反轉,那印度的一切打算都將打水漂。而當下不但印度原來的夢想很難實作了,就連配合印度美國都開始翻臉了。

近期美國在接連對中國出手之後,更是表示由於印度和俄羅斯的貿易關系,要將印度的兩家航運公司拉黑,從而限制其與俄羅斯的貿易往來。可以說,美印之間的配合算是徹底地破產了。

之前都是,美國出手,印度配合美國行動,美國吃肉,印度拿到轉移的產業鏈。然而當下美國非但沒有吃到肉,反而還碰了一鼻子灰。而印度則是產業鏈沒吃到,反而被美國斷了財路,制造業復興的路則是越來越渺茫。

看著這種情況,印度再次對中國示好,邀請中國企業去投資,此前,印度就曾透過高層對中國發出過要求,此次則是再次呼籲希望中國投資回流。

只能說,印高度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呢?而在印度對中國示好的同時,印度卻反手給中國來了一個加倍,那就是對中國進口的鋼鐵加征近30%的關稅,可以說,印度這種又當又立的行為就非常不能理解。

別人為了拉投資,都是降低市場準入,從而示好讓對方來投資,而印度則是相反,卻對中國重拳出擊,讓中國來投資,只能說,印度這是想學土耳其,但是印度有土耳其的命嗎?

只能說,印度想得有點多了,想讓中國救印度,卻以惡劣的手段對付中國,只能說,印度還是沒有看清現實。

印度下套誘捕中企?

與其說印度下套誘捕中企,不如說,印度既想讓中國幫他,卻又放不下自己傲慢的心理,總是來回徘徊,最後的結果必然是雞飛蛋打。

一直以來印度都有一個大國夢,但是卻一直沒有實作,而看著中國的發展,印度不羨慕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一直希望能夠借助中資企業去印度發展,從而啟用印度的發展。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則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印之間的貿易在不斷地擴大,但是貿易擴大的同時,印度的貿易逆差也在擴大。

根據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印度在2023/24財年,印度從中國的進口額就達到了1000億美元左右,而且更是超越美國成為了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而在印度擴大中國進口的同時,中國從印度進口的產品卻並沒有擴大多少。

而且在中印貿易中,印度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往往都是些電子產品以及制成品,而出口到中國的則是以鐵礦石為主。

這就能夠理解印度為何要對中國鋼鐵加征關稅了,因為印度出口中國的是原材料,而進口的卻是制成品,最後則是透過組裝,最後出口到全世界。

這也就是說,當下的印度還處於來料加工階段,其看似制造業在擴大,但是自己賺的只是一點加工的辛苦錢,而且這些組裝廠還不在自己手裏控制。所以面對中國,印度的心態是非常失衡的。

要想發展產業就得靠近中國,要想不繼續從事粗加工,就得拉中國企業來投資,但是這也會割讓一部份利潤給中國企業,想到這裏印度的心理就無比糾結。

最後的結果就是,透過加關稅,縮小貿易逆差,同時在透過調整拉中國企業來投資,只能說,印度想賺錢,卻舍不得付出,最後的結果必然都是雞飛蛋打。而中國企業面臨的就會是時刻被盯緊。

所以,面對如此情況,中企也應該看清印度的真面目到底是什麽,你想著投資賺錢,人家或許只想著投資。所以要改變策略,更多地建立分銷網絡,而不是投資工廠,或許這才是正確的投資印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