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的存取行程已經走到末尾,布林肯此次訪華帶來的核心訴求很多,總結下來大致有5點,分別是尋求中國不支持俄羅斯、不得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要求中國對伊朗施加壓力、中菲南海島礁爭端問題以及耶倫訪華時提出的所謂「產能過剩」問題。
從布林肯訪華的五點核心訴求中,其實能讓我們願意與美國好好談談的議題只有3點,即台灣問題、南海問題以及「產能過剩」問題,這三點分別對應了中國的核心利益,領土利益以及發展利益。至於所謂的「不支持俄羅斯和對伊朗施加影響」,這不過是美國在設陷阱、下圈套,我們不會上當,所以不會理會。
從4月初到現在去看美國的一系列對華政策,實際上就能發現很多邏輯上存在的矛盾之處。在處理中美兩國關系的問題上,中國是不可能在中國的核心利益上作出妥協的,也就是台灣、南海以及所謂的「產能過剩」,不要說美國的政治精英,可能拉一個普通民眾出來都能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系。
但在過去一個星期裏,美國相繼在南海和菲律賓舉行史上最大規模的「肩並肩」聯合軍演,在菲律賓部署中程導彈。在台灣問題上推出80億美元對台軍援,在中國產業升級的帶頭領域,如新能源電動車、電池以及光伏產品提出「產能過剩」的概念。
最重要的是明知不可能,美國還是要在這領域內對中國的核心利益提出挑戰?美國一邊不希望中美兩個大國關系失控對撞,另一邊又在中國的核心利益上發起「沖鋒」。美國的政治精英們不可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這套自相矛盾邏輯的背後,必定隱藏著其他的「秘密」。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可能還是和美國國內大選和俄烏戰爭存在關聯。不論是台海、南海還是中國制造業的問題,這些問題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核心原因在於中美目前都沒有全面攤牌的準備,美國很清楚這一點,我們也同樣清楚這一點。所以即便現在雙方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博弈,但都不會去主動打破某種特定的平衡。
基於這一前提,所以美國不斷在這三個問題上挑起事端,本身的意義是「虛空造牌」,增加自身談判要價的籌碼,服務的依舊是拜登政府在大選和俄烏戰爭中的利益。
為什麽這麽說呢?中美之間現在是處於事實性的競爭與對抗的狀態。中國不指望美國會收手,美國也不會指望中國任由美國擺布,現在雙方都在做的就是確保雙方不會對撞,直接爆發沖突。
那麽拜登政府在這種僵局之下,就有著更為現實的利益。利益之一就是繼續要求中國為美國國債托底,拜登也可以換來一個漂亮的經濟發展數據,為連任做準備。要知道目前美國內民調數據顯示,大多數人對拜登政府的經濟政策感到不滿。比如耶倫在前幾天訪華,就帶著KPI來的,要求中國買至少2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但很顯然我們沒同意,甚至根本沒接這個茬。
中國不接茬怎麽辦呢,那就想辦法施壓讓中國接受,然後就開始上手段了。直接進行金融制裁肯定不行,名不正言不順只能導致反感,尤其是美國的美元信譽就沒了。所以得要有一個理由,這時候正好,白宮和美國國務院官員就都跑出來說話,說中國與俄羅斯發展經濟貿易,是對俄羅斯戰爭機器的支持,所以放風說白宮已經在起草條款,對中國為中俄貿易進行結算的中國銀行進行二級制裁,甚至揚言要把中國踢出SWIFT全球金融結算系統。當時訊息出來的時候,我就在懷疑美國是不是吃錯藥了,因為這張牌的威力實在是太大了,如果真的落地,不僅僅會打到中國,美國和美國盟友都可能會被打個半死不活,屬於典型的傷人傷己。
中俄之間的經濟貿易,規模上相較於俄烏戰爭爆發之前確實有所提高,但雙邊經貿的內容並沒有發生性質上的變化,用大白話來說中國並沒有向俄羅斯提供武器裝備,美國想要對中國進行金融制裁早就制裁了,也等不到現在。
除此之外,對中國進行金融制裁本身就是一個回旋鏢,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工業國,工業制造總額比美國和歐洲加起來都要多。把中國踢出SWIFT就等於是和中國「脫鉤」,因為買東西沒辦法付錢,那就沒人做生意了,那就真的是賺美元花美元,美國本就高企的CPI原地爆炸,美元也跟著一起爆炸。
從後果上來看,美國真要采取這種做法,中國肯定拉著金磚建立新的結算體系,那美元就真的原地升天了,況且為了應對美國發動金融戰爭, 中國也一直在采取對沖措施,比如在過去26個月中的23個月連續減持美債,共計拋售了5450億美元。 到時候這一記回旋鏢究竟打到誰的頭上,那就真的不好說了。
所以,所謂中國支持俄羅斯軍工企業的說法,只不過是一個理由,方便美國對華進行金融施壓提供借口。同時也是一個手段,將俄烏戰爭禍水東引。
之所以要禍水東引,是因為美國現在俄烏戰爭中已經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局面。美國眾議院雖然透過了一輪新的對烏軍事援助案,但眾議院能透過軍援法案,不過是民主黨和共和黨內部「建制派」聯手推動,壓過了杜林普領導的強硬派。因為在「建制派」看來,如果俄烏戰爭無法繼續的話,將會影響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的「領導力」。
但問題在於,從現在的俄烏戰局來看,時間越往後拖,將會更加有利於現在的俄羅斯。這一輪軍援極大可能將會是美國對烏克蘭的最後一輪大規模軍事援助,因為俄烏戰爭的結局早已註定。換句話來說,美國國會「建制派」透過這一軍援法案,就是在為自身撇清和俄烏戰爭的關系爭取時間。加上美國大選在即,如果俄烏戰爭在這期間失敗,意味著是拜登在這場連任競選中的完敗。杜林普一定會把這場戰爭失敗的責任扣在拜登的頭上,但拜登把責任扣在誰頭上呢?
俄羅斯本身就是交戰國之一,如果拜登強行把責任扣在俄羅斯頭上,選民一定會罵拜登老糊塗了,既然知道對烏克蘭的援助也沒辦法改變俄烏戰爭的走向,當初為什麽還要推出加起來一千多億美元的對烏援助。所以這事讓一個俄羅斯背鍋還遠遠不夠,這裏也就衍生了這麽一個邏輯「因為中國與俄羅斯的經貿合作撐起了俄羅斯戰爭機器,才導致美國對烏援助依然沒有讓烏克蘭獲勝」。這也是拜登政府放口風要拿出壓箱底的制裁手段,美國媒體不斷炒作所謂中國「援俄」的一個原因。
在反華已經成為絕對「政治正確」的美國,這一論調不僅僅能化解拜登政府在俄烏戰爭中的失敗,同時也將矛頭直接指向了中國,在甩鍋成功的同時,也再次在中國身上蹭到了一大波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