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抄中國作業都抄不明白,印度政客:印度制造最後變成了印度仿造

2024-10-16國際

環球網報道稱,印度媒體透露,印度國大黨負責媒體事務的秘書長拉梅什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組數據,以此證明「印度制造計劃」的失敗。

數據顯示,印度政府在2014年設定了多個目標:

首先,印度工業年增長率的目標設定為12%—14%,然而在過去十年中,實際平均增長率僅約為5%。

其二,到2022年,計劃創造1億個工業就業機會,但實際上在2022年至2023年間,工人數量僅超過3500萬,比2017年減少了1000多萬。

其三,目標是在2022年將制造業在GDP中的比例提升至25%,然而到2023年,這一比例卻下降到了14.3%。

最後,拉梅什指出,印度制造計劃在印度現已演變為「印度偽造」。

印度的總理莫迪

幾乎停滯不前

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開始了他的首個任期,他將工業制造業視為最重要的任務,並推出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計劃。在他進入第二個任期後,依然持續致力於推動制造業的發展。

原因很簡單,中國是一一個制造業強國。盡管曾經落後,中國依然實作了偉大復興,成功躋身全球制造業的領先行列。

既然中國能夠實作,印度同樣可以。這種心態是印度人普遍存在的。

印度與中國地理相鄰,皆為亞洲國家且人口眾多,因此直接模仿中國的發展經驗不是更方便嗎?

然而,最終的結果是,連抄作業都無法弄明白。十年來,印度的制造業幾乎停滯不前,當初設定的目標至今未能實作,對於未來的發展方向仍然迷茫。

「印度智造」

為何會失敗?

「印度智造」是莫迪的政策核心,初衷很好,但實施過程中遭遇了多重挑戰。

首先,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後嚴重限制了制造業的發展。盡管政府已投入巨額資金,但在交通、能源和物流等方面依然存在瓶頸,這使得企業的營運成本居高不下。

其次,政策落實不力也是一個關鍵因素。盡管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激勵措施,但地方政府在執行上常常缺乏統一性和透明度。這導致許多外國投資者對進入印度市場表現出謹慎的態度。

此外,勞動力技能缺乏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挑戰。盡管印度的人口中年輕勞動力比例龐大,但很多人並沒有獲得必要的技能及培訓,這導致企業在招募合適人才時遇到困難。

在印度,絕大多數勞動者的教育水平相對較低,這一狀況在過去十年中並未得到顯著改善,未來也將繼續限制各行業的發展。

印度國旗與中國國旗

差異明顯

「印度制造計劃」顯然是在模仿中國,意在借鑒其成功經驗。然而,中國能成為全球制造業強國,背後則有其堅實的產業基礎和政策保障。兩國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

首先,中國在過去數十年裏推行了一系列連貫且有效的政策,以促進制造業的發展,而印度則缺乏這樣的長期戰略規劃。

其次,中國具備完善的產業鏈,涵蓋從原材料到成品的成熟供應鏈體系,而印度尚未建立類似系統,因此其生產成本依然偏高。

第三,中國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顯著高於印度,這促進了其產品質素和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然而,印度則遭遇技術轉移困難以及自主創新不足的困境。

實際上,印度不僅在制造業上面臨類似挑戰,在多個領域都存在相同的問題,與中國之間的差距也非常明顯,這些困境並非一代人或兩代人所能輕易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