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北約印太化」的戰略圖謀

2024-07-18國際
7月9日至11日,北約年度峰會在華盛頓召開。這是新成員芬蘭、瑞典加入北約後的首次峰會,也是北約成立75周年之際、俄烏沖突進入第3年後的一次峰會,因此備受各方關註。
俄烏沖突爆發後的北約年度峰會,對烏援助都是重要議題。在今年的峰會上,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對烏克蘭的「歷史性援助」,包括在原有510億美元基礎上再追加10億美元。即將卸任的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則希望北約對烏克蘭的援助,將現有的400億歐元作為底線。加拿大、挪威、西班牙和英國允諾在未來幾個月向烏克蘭提供數十套戰術防空系統。美國、荷蘭和丹麥則將聯合向烏克蘭提供F-16戰鬥機。
在此次北約峰會釋出的【華盛頓宣言】中,除繼續將中國界定為「系統性挑戰」外,又增加了「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決定性支持者」或「決定性賦能者」的判斷。我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回答媒體記者相關提問時表示,「中方敦促北約摒棄冷戰思維、陣營對抗、零和博弈的過時理念,糾正錯誤的對華認知,停止幹涉中國內政、抹黑中國形象、幹擾中歐關系,不要在搞亂歐洲之後,又來搞亂亞太。」
「北約將手伸向亞太,與中國周邊國家和美國盟友強化軍事安全聯系,配合美國實施‘印太戰略’,所作所為損害中國利益,破壞亞太地區和平穩定,已經引起地區國家的質疑和反對。」林劍說。
2022年以來,北約峰會已經連續三次邀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領導人與會,並將四國列為「最高級別夥伴國」。與此同時,四國與北約的軍事聯系日益加深,多次參與北約舉辦的多國聯合軍演。
如果說將印太地區國家拉入北約組織是「北約印太化」的圖謀,那麽,在印太地區組建類似北約的小圈子,就是「印太北約化」的步驟。作為北約跨地區幹預印太地區事務的重要步驟,在此次北約年度峰會上,北約不顧一些成員國的反對,與印太地區國家日、韓、澳、新達成包括人工智能軍事套用和網絡安全等一系列相關軍事合作協定。
北約的歷史是一個不斷膨脹、擴張的過程。其成員國從1949年成立時的12個,發展到冷戰結束時的16個,迄今已經達到創紀錄的32個。在成員國增加的同時,其作戰區域也在不斷擴張。然而,北約染指印太地區,卻面臨無法忽視的內外矛盾。
一是內部意誌難以統一。北約的決策機制是對於重要決定需要所有成員的同意。這就決定了其規模越大、成員越多,越難取得統一意誌。如芬蘭、瑞典的加入,就經歷了艱難的討價還價才獲得某些成員國的透過。
就此次北約峰會而言,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始終反對北約援助烏克蘭,在赴華盛頓參與北約峰會前存取烏克蘭、俄羅斯、中國,此舉遭到美、法、德等北約大國的指責。7月11日,在北約峰會結束當日,歐爾班轉身就去海湖莊園會見了正積極競選的美國前總統杜林普。
二是地緣鴻溝無法逾越。人類科技進步改變了很多東西,但對於人類的能力而言,地理上的距離仍是難以逾越的鴻溝。北約的全名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其初衷與本質是跨大西洋防禦集團,這個名稱本身具有濃厚的地緣色彩。「北約印太化」或「印太北約化」的大背景是美國大力推進實施「印太戰略」。美國推進「北約印太化」的原因,是其本身在印太地區的力量沒有地區盟國的參與,不足以達成戰略目標,但「北約印太化」的缺陷是無法逾越地緣障礙。
迄今,北約大國的印太行蹤表現為:英國的一個航母編隊花大半年時間來印太地區航行了一次,法國的艦機赴印太地區參與了與地區國家的聯合軍演,德國派遣一艘護衛艦過來「自由航行」了一次……這些動作沒有什麽實質意義,因為它們在這個地區沒有太多利益需要透過軍事手段獲得,即使有利益需要維護,也可以透過非軍事手段實作,更何況它們都與中國在經濟和貿易上具有巨大的共同利益。
三是危害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事實證明,冷戰結束後北約的逆勢擴張,不僅沒有達成地區和平,反而使得歐洲深陷戰火。現在,俄烏沖突消耗的不僅是烏克蘭和俄羅斯,也導致包括美國及其歐洲盟國在內的北約國家政治極化,社會矛盾尖銳。
而無論將印太地區國家拉入北約陣營,還是在印太地區構建類似北約小圈子的行為,都將刺激地區矛盾,加劇陣營對抗。對此,我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北約作為冷戰遺存和全球最大軍事集團,一邊聲稱自己是區域性、防禦性組織,一邊不斷越界擴權,挑動對抗,大搞霸道霸淩。北約所謂的安全,是以犧牲別國安全為代價,其所作所為給全球和地區帶來了極高的安全風險」。「我們敦促北約糾正錯誤的對華認知,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停止販賣‘安全焦慮’,停止四處樹立‘假想敵’,停止打著‘共同防禦’的旗號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切實為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發展做點實事。」
(作者單位:國防科技大學資訊通訊學院)
吳敏文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