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影像折疊:消失的3D電影

2024-08-29電影

2024年暑期,【抓娃娃】【白蛇:浮生】【逆行人生】【解密】【負負得正】等影片如火如荼熱映,暑期檔票房破110億。但在這些電影中,3D電影寥寥無幾。

有心人細細盤點會發現,不知不覺中國內市場上已經鮮少有3D電影出現了。

曾經的「香餑餑」,逐漸成為時代潮流中被遺忘的一粒沙。

劃時代的【阿凡達】與3D電影

提起3D,稍微有一點觀影閱歷的觀眾中,10人裏有9人都會想起【阿凡達】。

在【阿凡達】中,金馬倫導演透過最新的3D技術,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將觀眾帶入電影的虛擬世界,成為影史上的裏程碑。

在傳統電影中,畫面只能在平面上展開,觀眾無法感受到真實世界中的深度和距離。

而在【阿凡達】中,潘朵拉星球上的每一個生物、每一處景色都充滿了奇幻的色彩。導演透過3D技術將這些奇幻的元素以更加立體和逼真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眼前,使得整個影片都彌漫著一種夢幻般的氛圍。

觀眾可以親眼目睹飛龍翺翔、植物迅速生長和戰鬥場景的驚險刺激。這種震撼人心的視效,讓許多觀眾在多年之後依然念念不忘。在該電影重映首周末的超1.3億元票房中,IMAX票房占到4000萬元。不少人專門買票去看IMAX3D版【阿凡達】,彌補11年前未能現場觀影的遺憾。

伴隨【阿凡達】的成功, 3D電影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在【阿凡達】之後的四五年內,3D電影在市場迎來了高光時刻。科幻、犯罪、動畫、喜劇……各種題材的電影都意圖在3D市場中分一杯羹。

成功者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作為李安首部3D電影,這部影片故事、主題和技術完美融合,視覺奇觀與生命奇觀齊飛,極富哲理性的結尾直到今天仍被觀眾討論。

一人一虎一片汪洋,3D在這場華麗的視覺奇觀中功不可沒。

也有如【美人魚】般被人詬病者。

「整部電影看下來,只有最開頭的字幕看出了3D效果。這樣的電影制作成3D放映是畫蛇添足」,在專業影評網站的高贊評論上依然能夠看到這樣的言論。

有人發出感嘆, 3D電影開場即巔峰。時隔多年,【阿凡達】 依然是效果最好最有沈浸感的3D電影。

3D風靡:來自票房的誘惑

電影是技術進步跟文學藝術發展交織的產物。縱觀影史每次重大的技術變革都會帶來新的審美意識。

如果沒有錄音技術以及音畫合成技術的突破,電影依然停留在無聲時代。

如果沒有彩色菲林的發明和記錄技術的進步,卓別林的黑白時代將仍是主流。

毫無疑問,技術成就了藝術。

【阿凡達】之後3D風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帶給了觀眾新穎的感受。

3D能夠透過獨特的視角和創意,將平凡的事物變得不平凡。光影、色彩和構圖等元素,可以創造出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

時隔多年,【泰坦尼克】以3D的方式重映,無數觀影者因好奇3D視角下這部經典影片的呈現方式而走進影院,為這部電影帶來了不菲的票房。

【華爾街日報】盛贊3D技術「充實了情感,豐富了細節」。從船頭、甲板到船艙、走廊,再到富麗堂皇的大樓梯,3D讓空間感更加包容,讓時間感更為流暢。

從2D轉制為3D,【泰坦尼克】如同對舊情書的翻新上色,余韻悠長。

如果說新鮮感是促使觀眾走進影院的一大因素。那麽3D所帶來的票價增長,則是吸引制作方紛紛嘗試3D的重要因素。

在3D電影的全盛時期, 10部電影裏有8部是3D,即便有2D版本,觀眾能夠選擇的影院和場次也非常有限。

2016年的暑期檔,無論是【盜墓筆記】這樣備受關註的超級IP,還是針對兒童市場的【愛寵大機密】【神秘世界歷險記】,就連【寒戰2】這樣的劇情片也沒有脫離3D的誘惑。3D「通吃」各種題材、各種類別的現象讓觀眾的自由選擇權愈發縮小。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市場的高歌猛進。

各大影院紛紛配備3D銀幕,頂峰時期 3D銀幕占比甚至超過80%。但真正如金馬倫一般用心投入技術制作3D電影的則是少數,2D轉制3D逐漸成為主流。

通常2D轉制成3D影片的成本在幾百萬元左右,而3D電影的平均票價一般比2D電影高出20%—30%左右,也就是說觀影人次每超過1000萬就將多帶來約5000萬元的票房。

用幾百萬元的投入撬動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票房,無疑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利潤面前,鮮有制作方抵得住誘惑。「偽3D」愈演愈烈。

甚至有一些2D轉3D電影專供內地市場,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寒戰2】。該片在香港上映時只有2D版本,到了內地卻搖身一變為3D版,圈錢之意不言而喻。

以「首部3D武打電影」為賣點的【蘇乞兒】也處境尷尬。片中14分鐘的3D片段分3處散落在110分鐘的電影裏,被觀眾認為是「雞肋」。

這種類別的電影,雖然在短時間內能夠獲得票房的成功,但卻因為過於浮躁而迷失自我。真正的電影藝術,應該是技術與情感的完美結合,是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反思,而不是簡單的視覺盛宴。

被抵制的 「偽3D」宣告3D時代的落幕

「偽3D」的泛濫,使得3D電影的口碑急速下滑。

【阿凡達】導演金馬倫也痛斥「偽3D」的現象:「真正的3D影片技術已日臻成熟,眾多公司不願花大錢投資技術,而僅僅依賴於電腦後期合成的做法其實是在走回頭路,最終會自取滅亡。簡單轉換最終會令3D電影失去觀眾。」

一語成讖。

急於追趕3D的浪潮,讓不少電影人迷失方向,口碑遭到了反噬。

2D轉制3D的效果難以達到觀眾的期望。畫面立體感不足,人物和物體的邊緣模糊不清,甚至會出現扭曲變形的現象,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觀眾的觀影體驗。

曾斬獲奧斯卡多項獎項的電影【沙丘】,也在上映期間因#抵制3D版【沙丘】#的詞條被網友掛在熱搜上。網友逐條羅列了這部2D轉3D電影的「十宗罪」。

「156分鐘的超長時間內,3D版本帶來的是眩暈感;夜戲較多,光線不足,畫面亮度只有2D版的十分之一;2K的分辨率,動作戲在銀幕上是‘糊’的;字幕之外毫無3D效果。」

無人願為之買單,3D電影由盛轉衰也並不意外。

3D技術的出現,不僅僅是為了追求華麗的外觀,而是為了增強電影故事的表達和情感共鳴。透過無縫的融合,讓觀眾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體驗故事的內涵。僅僅註重炫目的特效,卻忽視了故事的深度和人物的塑造,無疑是買櫝還珠。更何況3D電影發展到後期,因「2D轉3D」的濫用,早已讓觀眾的期待值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裏,電影漲價已經發展成為了一種常態。3D電影相比2D電影來說所帶來的票房差異已經微乎其微,但其中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技術成本等卻始終高昂。精明的制作人自然算好了這筆「經濟賬」。

比起當年3D電影的無往而不利,當下市場最受歡迎的反而是2D影片。

不難發現,近年來,即便是【流浪地球2】【封神】等需要大場面大制作的電影,也沒有選擇使用3D影片來營造噱頭,導演更看重故事的敘事邏輯與價值內核、人文情懷。

而從後期播出效果來看,這些2D電影的質感絲毫不遜色於3D電影,有網友甚至為【封神】第一部點贊,表示「2D遠勝偽3D」。

與此同時,3D影片減少的情況下,影院已沒有足夠多的客流量來維持3D影廳的運轉,3D銀幕的發展腳步也隨之放緩。

3D電影的興衰證明了:技術創新固然重要,但絕不能替代內容質素。

在目前「內容為王」的影視文化中,愈發理性的觀眾們,關註焦點已經逐漸從華麗的特效和炫目的場景轉移到了故事情節和角色塑造上。

觀眾更熱衷於那些能夠引發共鳴,觸動內心的劇情,以及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角色。觀眾所期待的不僅僅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旅行。

因此,無論是編劇還是導演,都應該更加重視故事的深度和角色的魅力,以此來吸引觀眾,贏得口碑。因為在觀眾心中,最動人的故事,最立體的角色,才是影視作品真正的靈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