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港影:全面停工?

2024-08-25電影

「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網傳,港片當前制作全線停工。

訊息難分真偽。

但結合近年港片的一再頹勢,以及早前,金牌監制感嘆「難做」、出品人陳羅超「部份內地公司暫停投資香港電影」的訊息,所謂「全線停工」,也未必是電洞來風。

該怎麽看?

從頭講起。

港片「死」於何時?

用王晶的話來說,大概是死於周星馳的那部【濟公】。

他大略講,因為一部【濟公】,令台灣片商血本無歸,所以他們聯合起來壓價,但香港片商不以為意,仍然堅持高價,卻轉而導致好萊塢入侵台灣。

港片痛失台灣這個「最大票倉」。

自此沒落。

看起來似乎確實有道理。

但或並非真相。

失去台灣這個「最大票倉」,確實給了香港電影沈重一擊,但本質上或應該理解為,粗制濫造的香港電影,被全球擴張的好萊塢電影正面擊潰。

當然這並不是說,周星馳電影就是粗制濫造。

一片繁榮底下,劇本的淺顯隨意、服化道的隨心所欲,甚至是表演的自行其是,都是那個年代的港片共性和通病。

回頭再看。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香港電影,與當下內地電影的爭議和現況尤其相似。

成龍的全球取景和搏命動作、周潤發鋪天蓋地的槍火,與周星馳的小成本喜劇電影之爭,像不像內地的【紅海行動】、【流浪地球】、【哪咤之魔童降世】等「工業化」電影,與【滿江紅】、【羞羞的鐵拳】和【西虹市首富】等小成本喜劇電影的較量?

昔年周潤發就說過,沒人拍得過周星馳。

縱然成龍憑【紅番區】、【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和【一個好人】、【我是誰】等片連勝周星馳,卻始終難以為繼。

成本高昂,或是主因。

而市場究竟需要什麽樣的電影?

這引人思考。

也縱然又有人說,港片「死於」一九九七。

但實際上,反而是一九九八年打敗雙周一成的那部【風雲雄霸天下】,才是香港電影摒棄粗制濫造陋習,轉而重視電影質感的開始。

也就在彼時,隨著港式喜劇的衰落,香港電影才真正迎來了自己的「大片時代」。

其後大略也就或以【少林足球】、【無間道】、【功夫】、【投名狀】、【十月圍城】、【寒戰】、【追龍】和【無雙】等電影,可為港影中堅。

包括周星馳自己,也從小成本無厘頭電影中跳了出來,以特效制作和更深層的創意,去開疆拓土。

反過來講。

即便在當下的港影「寒冬」,若將這些電影拿過來,照樣可堪「龍鳳」之姿。

所以真正的問題,在於品質。

回溯而論。

香港電影最後的高光,停留在了【無雙】這一年。

其後雖有【掃毒2:天地對決】、【拆彈專家2】和【怒火·重案】,連續將港片在內地的票房紀錄推高,卻其實對港片口碑,並無助益。

接下來的香港電影,就更是一塌糊塗。

從【邊緣行者】開始,經【神探大戰】、【明日戰記】至【風再起時】、【毒舌律師】、【斷網】,再到【別叫我「賭神」】、【掃毒3:人在天涯】、【暗殺風暴】、【困獸】、【爆裂點】、【潛行】和【金手指】。

整整兩年,非但幾無一部電影合格,最高票房也僅五億層級。

反看內地電影,這兩三年間,破四十億三部、破三十億五部、破二十億六部,十億票房更只是等閑之事。

這個反差,確實觸目驚心。

時間繼續前行。

小成本的【臨時劫案】擄獲2.37億票房,讓人似乎看到些許轉機。

緊接著上映的【九龍城寨之圍城】,攜【無雙】之後最強口碑,內地逼近七億票房,全球多地區票房飄紅,則更令不少港片迷振奮。

然接下來,【談判專家】與【海關戰線】雙雙止步一億層級,令港片聲勢瞬間冰凍。

不但被指成為「壓倒港片的最後一根稻草」,更接踵傳出上言「內地公司停止投資港片」和「港片當前制作前線停工」等訊息。

港片的危殆之勢,令人心驚。

然少安毋躁。

將目光轉向。

離開話題、品質和娛樂性,內地電影照樣舉步維艱。

上一年的暑期檔,陳思誠一部【消失的她】、王寶強一部【八角籠中】、申奧一部【孤註一擲】,占盡「話題為王」的優勢,將胡轟亂炸的【掃毒3:人在天涯】,打得丟盔棄甲。

然當時間來到當下。

除了沈騰的喜劇電影【抓娃娃】,陳思誠攜龐大陣容而來的諜戰大片【解密】、徐崢時隔多年的大作【逆行人生】乃及當紅小生朱一龍的劇情片【負負得正】,還可以加上一部烏爾善的【異人之下】,皆一一上線。

以票房而論,【抓娃娃】一枝獨秀,而【解密】和【逆行人生】破不了五億,【負負得正】和【異人之下】皆只在一億層級。

非但皆不及預期,多數影片甚至可稱崩塌。

何解?

很簡單,離開話題度、娛樂性和品質的合力,誰都沒法奢望票房。

這就是問題的本質。

再言港片。

此前談過港片十億票房之作的由來。

實際上,在「後黃金年代」,港片的娛樂性仍在受到有相當程度上的追捧,故就連【澳門風雲3】和【掃毒2:天地對決】這樣的品質,也能豪奪十億票房。

但當潮水退去。

若無足夠強硬的品質做底,那些陳詞濫調又粗制濫造的電影,當然就會一敗塗地。

這就是近年港片陷入罕見窘境的根本原因。

而所謂困局,其實亦屬於整個華語電影。

因為觀察當下電影市場就會發現,市場其實是一視同仁的。

你若沒有足夠的娛樂性,也欠缺足夠的品質,任你如何鼓吹、如何賣慘都好,觀眾也照樣不會買單。

所以無須怨天尤人。

停工的訊息。

這固然令人驚怖,卻其實只是「黎明前的黑暗」。

香港電影需要痛定思痛。

須得拿出過往那種制作頂級好片的精神與本事來,方有生機和轉機,而非一味去焦慮於迎合、排擠、風向等等細枝末節的東西。

有好電影,自然就可以傲視群雄。

故唯手底下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