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隱喻太多,確實不喜歡?宮崎駿時代的日本動畫也「落幕了」

2024-04-11電影

文|令狐伯光

今天還是聊聊宮崎駿新片【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吧,這電影肯定是抽象的,觀眾失望也是正常的,就像在生命的最後與人交談自己的一生,回憶不起那些太久遠的事情,只剩下結論和一點點感覺,別人聽起來就很難感同身受。

這部作品作為宮崎駿最後的收官之作,也是宮崎駿最後的自由。屬於是自己看的滿意,不摻雜過多的商業因素,自已一生的所思所想所感,短短兩個小時,不去過度關註一般來說看的雲裏霧裏的很正常。

我看的時候也在想到底是什麽意思,但不感覺無聊,因為再抽象也是一個人一生的思考,僅僅是淺顯的欣賞絢麗的畫面,本能的、模糊的共情,就已經覺得這是世上為數不多的好電影了。他沒有想要對我解釋什麽,只是在敘述自己的一生,好與壞不做評價,別人理解不了也無所謂,在最後只是要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結果。

電影看下來我就是知道它有很多很多隱喻,但我就是懵逼,看完下來也不能說它不好,因為我覺得是我不懂,感覺好像應該再了解些什麽,去挖掘它的隱喻畫風還是那個畫風,治愈又美麗。

但是這個故事吧我是真的懵逼,好像懂了點啥,但是抓住的是煙,轉瞬即逝。普通觀眾喜歡看宮崎駿之前動畫,沒有去了解他生平糊日本歷史,其實很正常。

不僅僅是宮崎駿新片?這幾年,很多電影越來越「抽象」

上一篇寫這電影的文章,我說過這電影挺像去年國產電影【河邊的錯誤】,有些解讀確實走火入魔了,你主要結合創作者時代背景去看,解讀基本上是正確的。【河邊的錯誤】原著作者余華所在河殤派,宮崎駿所在日本戰後一代。

其實,如果你把目光只放到日本創作者也一樣,不止是日本戰後一代。

這部電影的評價了和去年新海誠的【鈴芽之旅】一樣,一句話概括你活這部電影:碇真嗣(庵野秀明)的父親碇元堂(宮崎駿)自己拍了一部【EVA:終】(吉蔔力:終)但是用碇真嗣(牧真人)的視角來描繪他幾十年的人生。

如果【你活】是一道大門,那這部紀錄片就是開啟這道大門的鑰匙。我看的時候就感覺宮崎老爺子不會被痞子傳染了吧,尤其是電影開頭男主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然後周圍的人好像有什麽東西瞞著他的樣子,讓我一瞬間有了eva的即視感。

充滿了【eva味】的意識流,關於母親--男孩的探討,只能說味太沖了,畫【巨神兵】的小夥子深刻的影響了業界。

還是那句話,要看懂這部作品的隱喻其實也不難,這部作品的反戰是擺在明面上,鵜鶘代表著二戰的日本,「沒有魚可吃」暗示日本資源匱乏,「想飛的更高最後失敗」這句話可以兩層含義理解,一個是日本發展受限,另一個是日本殖民(二戰)失敗。

舅公指明治維新的日本(這點太明顯了),男主角真人指的就是現在的日本和宮崎駿希望的未來的日本,鸚鵡大王就是軍國主義。尤其是鸚鵡大王破壞了舅公創造的美好世界,更是明示了軍國主義下,明治維新時期的夢想藍圖徹底被粉碎。

親情戲友情戲也不錯,真人剛開始因為接受不了夏子(一直說敬語等),到後面可以叫夏子媽媽,友情戲很明顯了。但說實話還是比較生硬,不過可以理解,畢竟真的可能是告別作了,夾帶私貨很正常。

蒼鷺的原型是吉蔔力三駕馬車之一的鈴木敏夫,亡靈世界裏的舅公原型是已逝的吉蔔力三駕馬車之一的高畑勛。霧子(老年、青年)的原型是宮崎駿已逝的摯友、色彩師保田道世。火美的原型是宮崎駿已逝的母親宮崎美子。

宮崎駿曾說要是能再見到母親希望她是年輕、活力的樣子。所以在亡靈世界重逢時,宮崎駿終於見到了沒有生病、沒有家庭重擔的媽媽(蘿莉媽媽)。這些都表明宮老爺子其實是在用這部電影來描述自己的人生。

宮老爺子想告訴我們:這是宮老爺子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人生還是要自己去選擇,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認為如果一味的去借鑒本不屬於自己人生的經驗,那麽很有可能吃苦頭。

宮崎駿成了姜文?不全是,但是導演界越來越「放飛自我」

這部作品老爺子完全放飛自我,全都是隱喻。說白了就不是爆米花電影,票房怎麽樣對宮老爺子來講是無所謂的,只要有人看懂,那就是值得的。以前宮崎駿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會帶點商業化,去服務觀眾的同時加上自己的東西。

而這部電影真就是老爺子給自己做的,難怪上映前如此低調零宣發,比起迎合主流市場的商業動畫,這分明是一部極其任性的私人自傳,電影就不是奔著「有趣」去的,不過老爺子八十多了想任性一把也能理解。

我感覺宮崎駿和庵野秀明一樣都被束縛在了哪裏,不同的是庵野秀明是在被束縛【eva】裏了,所以小說漫畫tv劇場版遊戲一次次不停的在堆砌eva,痞子最後可能也感覺到了痛苦吧,所以Q裏想拋開一切寫一個新的故事,終又用「少年終歸是要長大的」作為結尾。

宮崎駿又是另一個極端,他沒被困在自己的作品裏,卻被困在了宮崎駿這個名字,或者說這個名字所取得的成績中,一部商業電影又不是一個小圈子的短影片,他憑什麽認為觀眾可以知道他那些所謂的符號隱喻

我看新聞電影在日本上映時連日本人都一臉懵,而這些隱喻對於大部份觀眾又不能在不影響觀感上呈現,如果在觀影後還要花費時間去看解讀隱喻,才能憑湊出屬於自己的理解,那麽這部電影無論是誰拍的都算不上成功吧

我感覺現在越來越多導演都陷入這種創作者自己嗨,搞隱喻供解讀的那種情況,但是大眾其實是不太喜歡的,國內姜文,之前陳凱歌【妖貓傳】,再到錫克舒妮達之前,還有諾蘭,包括宮崎駿等等。

你硬要說這些作品是爛片不至於,但是多數人肯定是不喜歡了。

其實好評的觀眾就是粉絲和影迷居多了,想要看的更深入,去了解宮崎駿老爺子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精神狀態,他絕不是一句簡單的「反戰」可以概述的,我本人不是宮崎駿的忠實粉絲,但是確實分析過一陣他的精神。

宮崎駿本人早年是個鐵血的全赤,但是日本那邊的左行為太搞了,失敗理所應當,他肯定會失望;但是他又不願意倒向現在日本統治者那種思維,於是慢慢變為「要立一個和諧友善的哲人王」的思維(大概是這樣,幽靈公主裏面的山神其實就是這個意向)。

近幾年,他老人家看到霓虹和新時代的人們越來越迷惑的行為,對自己後續的思想也模糊了,哲人王真的會存在嗎?

他知道什麽行為是殘忍邪惡的,但是他不知道正確的道路是什麽;但他知道生命仍然要延續、存在下去,他便發問,這部影片不妨將它理解成老頭本人的迷惘、感嘆和希望吧。

正同宮崎駿所說一樣,這是留給子孫看的電影,這不是一個為了票房做出讓步簡化故事削去暗喻的爆米花電影,這是宮崎駿對於自己的人生,或者說自己經歷過的世界的總結,看完以後我的第一個想法是。

日本動畫界再也沒有人能作出這樣的作品了,宮崎駿是經歷過那個戰亂的年代,那個軍國主義和昭和經濟騰飛日本的最後一代,這樣富有沈澱與戰爭與人性的對比帶來的內質上的矛盾感的導演不會再有了。

現在日本和全世界已經到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這部作品不僅是對宮崎駿的道別,更是對一種精神一種內核的道別。我無法在一刷就給出作品內容上的總結,實話講我完全是沒有看懂的,在結束時我和電影院其他人一樣發出疑惑,講了什麽呢?

後來想想這事兒有啥關系呢,拋開細節不談,看電影要結合老爺子的一生作品,還有日本近代史的,日本文化啥的。鏡頭敘事奇幻又分割,但主題又極其貼合片名,哪怕是日本市場的評論也是兩極分化很嚴重。

如今的年輕人很多對近代歷史陌生和切膚之感,可以說是比中國人更陌生。消失的30年,也是平糊的三十年,這片就像片名一樣,沒有標準答案。

還是那句老話,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樣的,看完後的思考也是不一樣的,沒必要踩一捧一,去批判他人,大家喜歡這個作品才是重要的。當然我相信大多數人肯定是不喜歡這片的,畢竟普通人是真不關心歷史,更關心童話。

只要你大方向表達沒有問題,用深刻內涵去支撐好看故事的電影,這大概是全世界普通觀眾最喜歡的電影了吧!但這種電影現在卻越來越少,不得不說也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