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菲在一采訪中表示,自己更願意用作品讓大家認識自己;在談到「不進組」這個問題,劉亦菲坦言道:
「希望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自己不得不去拍;而她目前的狀態,更傾向於‘找到一個驚喜的本子’,而不是為了維持一個數量或是其他原因去進組拍戲;希望自己的選擇能被大家支持。」
劉亦菲這段采訪,有贊許的,覺得她是個珍惜羽毛的演員;也有不喜的,認為她這幾年沒拍出好作品。
而我,心中只有一個感慨:能自己做選擇,真好!
▼
要說劉亦菲近幾年沒好作品,我有話要說:
「且不說今年的熱播劇【玫瑰的故事】,玫瑰前夫方協文的‘北京有誰’還被清華、北大做為招生素材;
2023年田園治愈系劇【去有風的地方】,帶動當地旅遊業發展,可謂是‘一部劇帶火一座城’;
2022年古裝經商劇【夢華錄】,弘揚傳統文化茶百戲,該劇作為45項優秀網絡數碼版本之一被中國國家版本館收入館藏。」
這3部劇都看過,每部劇各有各的精彩,而非談情說愛的偶像劇;每部劇的人物角色都很鮮活,有自己的思想,不依附誰而活。
在【玫瑰的故事】播完後,伊能靜給劉亦菲寫了一篇1200字的小作文,其中最觸動我的是這句話:
「22年的【夢華錄】,23年的【去有風的地方】到現在24年【玫瑰的故事】,她的角色像一條彼此牽引的線索, 從做想做的事,看該看的風景,到愛人學會愛己 ;
我們聊到不同角色時,她總是說千人千面,所以她創造的角色僅屬於她。」
看過一句很有感觸的話:
「人生就是這樣,你選擇簡單模式,就意味隨波逐流;只有選擇迎難而上,才有可能實作能力的躍遷。」
每個人的起點,都不太一樣;但並不代表,起點就決定了終點。
在人生這場長跑中,在路途中,是選擇發力或減速歇息,都取決於個人自己的選擇。
想到曾與朋友談過的一個話題: ‘先苦後甜’與‘先甜後苦’,選擇哪個?
我們,都選擇了前者;
因為覺得,吃苦要趁早,年輕時吃點苦不算什麽,體能、精力更能 抗 一些。
正所謂,由奢入儉難;
別在能吃苦的年紀,用來享樂,放棄努力、精進,而選擇在舒適圈裏躺平。
躺平,也是有條件;
在已實作了財務自由的情況下,選擇躺平也不是不可以;要是未實作財務自由,還得趁早努力拼搏一把。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