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洋風畫與古地圖共展 「藝薈中西」全國巡展首站亮相央美美術館

2024-03-15國風

3月14日,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藝薈中西——海上絲綢之路視角下的19世紀澳門及廣東地區影像展」(以下簡稱為「藝薈中西」)開幕式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

展出作品以銀川當代美術館收藏的洋風畫,以及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收藏的澳門及廣東地圖為主,它向觀眾展示19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澳門、廣州及通商口岸的城市景觀與歷史變遷。本次展覽展出洋風畫123幅,地圖80件。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林茂表示:「今年正值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本次展覽和研討會的舉辦,將增強澳門地區與內陸地區的文化學術交流。與此同時,從藝術史學科的發展來看,這次展覽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具學術價值的研究方向,並為未來文化藝術及視覺影像的研究,提供了鮮明而有借鑒意義的歷史例證。」

本次展覽中展出的繪畫作品,主要是19世紀後旅居澳門的錢納利為代表的西方畫家與廣州林呱為代表的中國畫家,留下的一批反映清朝晚期的人物、風俗、風景以及其他題材的繪畫作品,它們又被稱為「洋風畫」。這些作品真實、生動地記錄了澳門、廣州、香港地區及中國的風土人情和城市景觀。而與繪畫同時展出的地圖,是隨著海上貿易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後出現的產物。展覽主辦方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張誌慶表示:「19世紀是科學技術取得極大發展的時代,很多畫家隨著探險家一同參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遠洋航行,他們旅居珠江兩岸,將西方寫實繪畫傳入中國,他們創作了大量描繪自然景觀、動植物和民族風俗的繪畫作品以及古代地圖,而這些珍貴的歷史影像成為我們今天研究澳門18、19世紀文化的重要實證。」

此時,地圖繪制技術已日趨完善,這些地圖詳實地反映了澳門與廣東珠江沿岸的變遷,以及對於世界的態度與觀看海洋的不同視角。而本次展覽正是希望透過對這些洋風畫和地圖的展出,重新呈現19世紀中西藝術相互交融的視覺影像,並挖掘與找回廣州地區、特別是澳門多元文化的歷史地位和藝術價值。展覽策展人汪藍先生強調展覽「在今天中國‘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發展思維理念下,回顧這段歷史意義重大,對未來中西文化交流以及視覺影像發展,提供了鮮明而有借鑒意義的歷史例證!」

展覽的研討會也於開幕當天同時舉辦,邀請12位元來自中外的學術嘉賓,圍繞「中西藝術交流」「洋風畫」「澳門歷史」等主題,進行專項發言。

據悉,「藝薈中西」影像展也是2023年國家藝術基金專案,並且為全國性巡回展覽。本次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的展覽,為巡回展覽五站中的第一站,此次展覽將持續至4月20日。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磊

編輯/喬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