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與人結交時,一條讓你醍醐灌頂的識人術!

2024-03-10國風

今天來聊聊【菜根譚】 應酬篇第63條,原文是這麽說的:

與人者與其易疏於終,不若難親於始;

禦事者與其巧持於後,不若拙守於前。

意思是說:

跟人結交,與其在最後很輕易地疏遠分手,還在最開始親近時慎重一些;

治理事情,與其事後巧為周旋勉強維持,還不如在前面就仔仔細細開始的做好。

一、與人者與其易疏於終,不若難親於始;

與人結交時,剛開始一般都不會太慎重,就容易導致認識一些狐朋狗友,這是識人不明。

因為不了解別人,那麽到了後面,一定會疏遠而分手。所以,在剛開始與人結交時,就要謹慎對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思是說:「不要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應該擔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

那為什麽在剛開始會識人不明呢?是因為不自知。

老子說:「 自知者明也 」,這個「知」就是良知,就是孔子說的「生而知之」的「知」,也就是每個人生來就能知一切是非善惡。

正如孟子所言:「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那必然能知道此人是善是惡,自然就能知人識人。

之所以不能‘知’,就是被自己的私心妄念遮蔽了而已,所以不能自知是因為心中有私欲遮蔽。

而要自知,就得「 格物致知 」才能擴充這個‘知’,最終還是要透過「格物」,來格除心中的私欲。

讓我們天生就有的‘知’發揮作用,這樣就能悟道了,自然就能知曉一切人事物。

比如,大家在與人結交時,如果心中有私欲,想從對方那裏得到什麽好處。

那麽必然不會去在乎對方是好人還是壞人,那麽就不會在結交之初就謹慎對待。

那麽,到了後面難免因為對方的一些惡習,或者因為對方無法提供好處給你了,導致與對方疏遠。

二、禦事者與其巧持於後,不若拙守於前。

開始的時候,不願意「拙守於前」,是因為「拙守」太累。

就好比做事時,剛開始原本要兢兢業業,仔仔細細,認認真真,腳踏實地的用心做,這就是「拙守」。

但人都有偷懶的私心,怎麽輕松就怎麽來,於是不願意「拙守於前」,所以其背後反映的是為己之私。

但是,剛開始沒有做好,到了後面,問題必然會層出不窮,然後就只能取巧,而去修修補補。

就好比裝修房子一樣,墻面在最開始底子沒有打好,後面就會不斷的開裂掉漆。

然後就只能修修補補,但不管怎麽修,裏面的底子是壞的,那表面還是會不斷開裂掉漆。

即使修補好,也不過是無用功而已,只能管得了一時。

所以,還不如從一開始就認真把墻面的底子開啟,這就是「禦事者與其巧持於後,不若拙守於前」。

所以,「不若難親於始」和「不若拙守於前」,都是因為心中有私欲,導致識人不明,做事馬虎。

然後就必定會「易疏於終」和「巧持於後」,所以又回到了「去人欲、存天理」上,修道無非就是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