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韓愈19歲作詩言誌,一鳴驚人,意氣風發,讀後重回少年!

2024-08-28國風

人生漫漫,一路行來歷經得失,遍嘗悲歡,某日回首時,從前那段鮮衣怒馬的少年時光總是格外觸動人心。

那時年少,蓬勃昂揚滿腔赤誠,說不公、鳴不平,願將熱血傾灑於整片天地。

那時年少,天真純粹無懼無畏,登高山、過險峰,欲將壯誌訴說給萬千風景。

一如那年,正青春的韓愈,豪情噴薄,借筆墨江山說盡意氣風發。

【條山蒼】

唐·韓愈

條山蒼,河水黃。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岡。

公元786年,韓愈19歲,正是躊躇滿誌之時,懷揣著希望奔赴異鄉,以期來日仕途多幾分順遂。

這年,他初到河東,遊山觀水,自然之壯闊令其胸腔愈發激昂,遂提筆作詩,言誌抒懷。

條山,位於山西西南,黃河北岸,因居太行山及華山之間,山勢狹長,故名中條,唐時諸多詩人曾登高留詩。

而韓愈所見,則是條山蒼翠、重巒疊嶂,黃河奔騰,波濤洶湧。此地的水,一瀉千裏,奔流不息,此處的山,郁郁蔥蔥,傲立挺拔。

蒼翠與混黃之間,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人生的啟迪。

昔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川流不息,如人間光陰,一去不返,這是黃河邊上孔子的明悟。

而登高望遠,俯瞰山川的韓愈,與先哲共鳴,發出了同樣深邃的喟嘆。

他說,人生短暫,又如流水,盡管一逝不返,但崇高的品格卻會如萬古長青的松柏一般屹立不倒,永恒挺拔。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岡」, 這便是韓愈立誌信奉一生的理想與風骨。

寫下這首詩時的韓愈,其實並非是個一路順遂不知人間疾苦的如意兒郎。

他三歲喪父,由兄長撫養長大,十歲時,兄長被貶,抑郁而終,偏巧那時藩鎮割據,戰火連綿,韓愈隨寡嫂與侄子一路奔波輾轉,顛沛流離,受盡苦楚。

19歲,終於學有所成,於是離鄉赴京,期望有分功名以解生活困頓,以報兄嫂之恩。

可惜時運不濟,屢屢碰壁,一無所獲,也正是在此時,登高望遠,縱使磋磨不斷,卻不減豪情,借山水說盡少年赤誠與勇氣。

此後科考接連落第,直至第四次方才得償所願,然而迎接他的並非柳暗花明,而是舉步維艱。

因為進士及第,並不意味著馬上便有官做,為了加快進度,韓愈繼續參加相關考試,結果又是三次鎩羽而歸。

於是轉求他路,兩入幕府,數年後,終於在第四次考試透過銓選,可惜仍是屢遭貶謫,難尋春風。

這段時間,更遭遇生死之痛,寡嫂與子侄先後抱病而終,半生奔波,似乎總在失去,鮮少得到。

終於在年過半百時,迎來一份期待良久的甘甜,因平叛有功,升任高官。

按理說,多年潦倒,少年熱血大抵早已幹涸,自當為得之不易的安穩生活多幾分謹慎與籌謀。

然而韓愈卻從未忘記少年登高時的壯誌抒懷,為江山百姓直言敢諫,以致於觸怒龍顏,便是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所幸,苦盡甘來,沒多久重回長安,身居高位。

或許是因為一路行來,飽嘗苦楚,待到有所功成時,便多了幾分仁愛與包容。

後來的韓愈,身份顯貴,卻從無倨傲,始終謙遜有禮,時常勉勵提攜後生晚輩,幫助內外親朋好友。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岡」 , 他終究用一生踐行著年少時的承諾與向往。

人生匆匆,這世間,總有些人,不負少年熱血,始終昂揚,始終意氣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