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佛陀滅度後選擇地藏王,真的是為了救眾生嗎?

2024-08-28國風

導讀

在佛教中,地藏王菩薩不僅僅是個神話人物,他背後承載著深厚的因果法則與眾生的苦難。你是否曾想過,為什麽佛陀會把拯救眾生的重任托付給他?在這個充滿因果與救贖的故事中,地藏王菩薩的使命與責任感究竟有多麽重大?繼續往下讀,看看他如何在無盡的輪回中為我們點亮希望的曙光。

地藏王菩薩

佛教中的菩薩有很多,但是真正能夠代表慈悲與智慧的菩薩,還是以觀世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為代表。以觀世音菩薩以普渡眾生為己任,樂此不疲地幫助眾生脫離苦難。而地藏王菩薩則以拯救因果報應為己任,特別是那些因果報應非常嚴重的惡業,更是他擅長解決的問題。

佛教裏講因果報應,其實是非常嚴肅的。每個人在做事情的時候,都會在無形中制造一種因果,而這種因果終有一天會轉化為報應,影響到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些人因為犯下的錯誤太多,導致身上的惡業很重,這個時候即便下定決心不再做惡事,可惡業的力量卻讓他無法逃脫,這種情況對很多人來說,簡直就是絕望的人生。

地藏王菩薩深知眾生的苦處,於是他在成道之後發下大願,要拯救一切眾生。佛陀為了滿足地藏王菩薩的願望,在離世之前將自己在娑婆世界所救度的眾生全部托付給了地藏王菩薩。這件事情對於整個佛教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大的刺激,因為從來沒有人或者菩薩可以代替佛陀救度眾生,這是佛陀和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不同的地方。

無論是佛教還是其他宗教,彌散在信徒之間的一種共識就是救度眾生的工作由宗教創始人來完成。基督教有上帝創造亞當夏娃並趕出伊甸園的故事,伊斯蘭教有先知穆罕默德向信徒傳播真主教義的歷史,佛教則有佛陀舍身波譎盤桓數世,最終得到正法時代並在世紀之交將戒律與經典交付弟子的事件。

可見無論哪一種宗教,都是在創始人的個人努力之下才得以建立起來,所以創始人也就成為宗教與信徒之間最重要的聯系紐帶。當宗教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信徒們會開始以宗教創始人為榜樣,把宗教傳播和弘揚下去。

這就好比基督教徒努力追隨耶穌基督的腳步傳播福音、回歸家庭;佛教徒努力修行,希望有一天也能成就正果。而地藏王菩薩可以說是佛教信徒最好的榜樣之一,在完成佛陀交付的任務之後,他更是用自己的一生演繹了如何做一個真正負責任的守護者。

佛陀選擇地藏王菩薩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佛陀舍身波譎盤桓數世的過程有多麽艱辛,在那個沒有禪宗、禪修等提升修為方法的年代裏,想要修成正果可謂是比登天還難的事情。所以當他在諸天之王釋迦摩尼佛面前終於完成時,內心之激動與欣慰可想而知。

但與此同時他也明白,自己與娑婆世界還有幾分鐘就要徹底分離了。雖然他已經在釋迦族中留下了不少弟子,並囑咐過他們要遵守戒律、繼續探索修行方法,並在可能的時值將佛陀所講述的法則記錄下來。但這些弟子畢竟還沒有成就正果,在修行道路上還會出現各種偏差與問題。

如果他們不能及時找到解決方法,那麽即便手中掌握著經書與戒律條文,也無法成就正果。所以佛陀需要一個可以代替自己繼續救度眾生的人選,這個人選必須具備超凡能力,在短時間內就能熟悉娑婆世界的各種情況,並且堅定地執行佛陀交代下來的任務。

為什麽不選弟子呢?畢竟釋迦族中還有摩訶迦葉、舍利弗等資深弟子在場。但是從他們當前的表現來看,似乎還沒有達到佛陀滿意的地步。尤其是摩訶迦葉,曾經作為佛陀轉圜弟子位大弟子該有的風範與能力卻沒有展現出來。

所以能夠接受佛陀托付並傳承下去正法時代的人選必須是摒除了六欲天、色界等諸多誘惑之外的存在。同時也只有超脫了這些層次,才能真正開啟普度眾生的大智慧。

地藏王菩薩形象

我們可以理解佛陀選擇地藏王菩薩為托付者這個決定。地藏王菩薩具備超凡能力,能夠遊走六道輪回之間而不受任何影響;他來自六道輪回之外,對於娑婆世界各種風土人情都並不陌生;更重要的是地藏王菩薩發願拯救一切眾生,並以此為使命一生奮鬥。

我們從形象上就可以看出地藏王菩薩給人一種極其滄桑與厚重的感覺。頭上包裹著黃色僧帽,身穿袈裟;雙手合十緊握木杖;兩腳赤裸露在外面,並不像其他菩薩那樣顯得神聖莊嚴。臉上有一些滄桑與皺紋,目光卻是堅定而慈愛的。

整體造型看上去就像是那個幫助過無數人並留下無數汗水與眼淚的老者。這些形象設計並非憑空想象,而是和地藏王菩薩發願時說出來要拯救那些因果報應沈重、墮入惡道無法自拔的眾生成就有關系。

佛陀在世時收益不少關於地藏王菩薩行事風格和為人處世準則的傳聞。比如地藏王菩薩擅長和鬼神打交道,在陰曹地府有很高的知名度;每當有惡業深重的亡靈被判入地獄時,他總會及時趕到,在不觸犯閻王規矩的前提下幫助他們化解因果報應。

除此之外地藏王菩薩還會在生死簿上偷偷改動文字,在不影響整體平衡性的情況下讓更多亡魂獲得轉生機會;如果實在沒有辦法了,他甚至會拿出自己修成正果後積攢下來的善德分給亡者用,從而讓他們逃出鬼門關。

可見地藏王菩薩發願時說要拯救一切眾生成就並不誇張其能力範圍。但是從整體規模上來看還是有些力不從心。尤其是佛陀選擇將娑婆世界全部托付給他之後,在接下來漫長歲月裏無論多大困難都必須克服。

眾生苦海

如果我們去猜想佛陀選擇地藏王菩薩這個托付者背後所蘊含的資訊和寓意,不難發現其中有著深深打動人心的愛與關懷。

作為佛陀而言他確實可以放下一切煩惱和牽掛了,在舍身傳經之後他就能徹底和娑婆世界說再見,在西方極樂世界安享晚年。即便西方極樂世界對於修成正果的眾生成就來說還有著一段距離,但是對於佛陀這樣一個身經百戰、心灰意冷又重新燃起希望之人來說已經算得上幸福了。

可是為什麽他要把手中剩余不到幾分鐘必須處理完畢才能徹底解脫的眾生成就連同無數個正在修行途中的眾生成就一起全部托付給地藏王菩薩呢?作為依附在佛陀左右聽聞法旨最久的弟子摩訶迦葉都沒有這個榮幸。

我們知道摩訶迦葉最終成為釋迦族中第一個達到阿羅漢果位並被授予法統的弟子,在整個佛教發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但可惜的是,在佛陀即將入滅之時他依然未得到徹底解脫,在修行上還存在各種頑疾。

如果不是摩訶迦葉後來在阿難陀尊者指引下找到突破口,並成功轉化阿羅漢果位,這些托付給他顯擺時日沒幾天就會消失在無盡時輪中。

從這個角度看摩訶迦葉未必能成為托付者也算是正常。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作為托付者本身所蘊含的資訊和寓意,並不局限於此人在此時此刻能不能勝任。當佛陀選擇地藏王菩薩作為托付者時所代表的意義和表達出來愛心要比其個人能力更重要。

作為觀世音菩薩既慈悲為懷,從不問修行者過往是否有惡業;而地藏王菩薩卻擅長拯救因果報應非常嚴重、惡業堆積如山的修行者。如果二者中任何一個可以成為托付者都已經讓人震驚不小了,更何況我們知道觀世音菩薩確實比較喜歡拯救大家。

結語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讓人感受到一種無私的愛與責任,仿佛在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無論我們曾經犯過多少錯,只要心存善念,就能得到救贖。你覺得地藏王菩薩的選擇是否反映了佛陀對眾生的深切關懷?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別忘了點贊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