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看破世俗的一首詩,句句都是人生閱歷,讀懂了提升格局

2024-03-13國風

捧一卷詩書,品一盞清茶

01.

中年是人生最尷尬的年齡段:還未曾老去,但已覺不再年輕。

放眼過去,身邊所有與你親近的人,都在照顧著你的情緒,希望你能有一個很好的未來。

但是現在,身邊的所有人都需要你的照顧,他們老的老,小的小。

所以有時候,你會覺得很孤獨,不被理解。

實際上,這是人生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等有一天你開始迎來送往,不得與一些人永久告別的時候,你才能意識到,瑣碎與煩惱是生命中最真實的一部份。

痛得清醒,疼得明白。

因此,總有一天你會懷念這些不如意,比如家父家母對你的嘮叨,家兄家姐對你的叮嚀。

人要活得通透,才能真正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把遺憾留在未來。達觀的態度,是應對一切煩惱的法寶,早點把一些事看開,就早一點得到安寧與平靜。

因此今天我們讀一首李群玉的詩,也許讀完之後,你對人生會有另一種看法。

02.

李群玉,中晚唐詩人,頗具傳奇色彩。

早年他修身養性,苦研學問,因此並沒有想過要當官。後來杜牧遊澧州的時候,曾勸他赴京去參加科舉考試,不要埋沒了自己的才華。

在杜牧眼裏,男人就是披荊斬棘,實作自我價值,所以他一生都不得誌,因為他對自己的要求過高,鋒芒太盛。

李群玉不是這樣性格的人,因此婉言相謝,繼續隱居鄉裏。

再後來,宰相裴休到湖南巡察,聽說了李群玉的詩名,覺得非常遺憾,就向唐宣宗推薦了他。

因此,李群玉「徒步負琴,遠至輦下」,向唐宣宗獻詩300首,得褒獎,獲官弘文館校書郎。

為官三年後,李群玉覺得很無聊,就辭官歸野,回鄉途中經過「二妃廟」,題詩一首。

「二妃」即娥皇、女英,帝堯的兩個女兒,同嫁給帝舜為妻。後聞帝舜死於蒼梧之野,追隨不及,望著一江蕭瑟的秋景,竟然泣竹成斑,一夜白頭。

據【雲溪友議】記載,就在李群玉在「二妃廟」題完詩後,二妃忽然現身,並告訴李群玉,讓他三年後再來此地,將會與他有一番雲雨之事,可位列仙班。

很巧的是,李群玉歸鄉三年後,果然辭世,所以好友段成式有詩悼念:

「曾話黃陵事,今為白日催。老無兒女累,誰哭到泉台」

詩中的「黃陵事」就是指「二妃廟」之事,雖然這種「民間話本」不可信,但也說明了李群玉的影響力。下面我們就讀一讀他的詩。

03.

翻覆升沈百歲中,前途一半已成空。

浮生暫寄夢中夢,世事如聞風裏風。

修竹萬竿資闃寂,古書千卷要窮通。

一壺濁酒暄和景,誰會陶然失馬翁。

李群玉【自遣】

從詩題和詩意中,我們也能看出,這首詩當是作於李群玉中晚年,驀然回首大半生,心中萬千感慨,故賦詩抒懷。

詩中的「萬竿」指竹林,李群玉曾有【題竹】詩: 一頃含秋綠,森風十萬竿 ;可見,他對竹子十分喜愛,正如蘇東坡所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闃(qù)寂:指靜寂、安寧;

失馬翁:化「塞翁失馬」之典,喻人生得失。

下面我們再深度解讀一下這首詩。

04.

詩文大意可解為:

人生匆匆,不過百年光景,如此還要不斷經歷著起起落落。如今半生已過,依舊一事無成,大好年華就這樣流走了;

也許人生就像一場大夢,虛幻而又迷離,很不真實。世間的紛紛擾擾,就像吹拂而過的風聲,沒有形態,難以琢磨;

喜歡在靜謐的環境中與竹林相伴,修身養性,享受與世隔絕的清寧。同時,也熱衷於古文經卷,它是我的精神食糧,能讓我看破很多迷茫;

生活在喧鬧的世界中,唯有內心的清凈才是人生所得,一壺濁酒可解百憂,又何必去患得患失呢,殊不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李群玉這首詩寫得很通透,句句都是對人生的感悟,能有這樣豁達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然也是詩人閱歷的一部份。

許多事看透了,就風輕雲淡,看不透,繼續紅塵紛亂。

詩中強調了一個「修」字,人這一輩子就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因此要去修心,使內心得到平靜。

浮生暫寄夢中夢,世事如聞風裏風 」兩句詩,尤為經典,「夢中夢」與「風裏風」相映襯,更顯出人生的縹緲無常,不經意間就半生已過,能握住的依舊兩首空空。

財富和名利,不過是人生的附屬品,來源於社會也必將還於社會,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看,每個人都是人間過客,所以還爭什麽比什麽?

不如看淡一切,濁酒一杯忘紅塵,活得瀟灑又自由。

閱讀更多經典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