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余秀華【在成吉思汗廣場上】:卸下心裏的千軍萬馬,他和我一樣

2024-04-23國風

余秀華的詩很多是即事成篇,臨境而作,寄情於物,並且符合人之常情。由此,她的作品才受到了廣大詩友的好評。本期我們分享余秀華的一首即事成篇之作【在成吉思汗廣場上】。

【在成吉思汗廣場上】

詩 / 余秀華

我以為卷曲身體,風就吹不進身體的縫隙

天空的藍就落不進胸膛

我以為卷曲著,是把直線的夢團成一個圓

而遠方,依舊泛濫∥

如果真的在這裏住下,我還是害怕

離天空那麽近啊

我的頹敗無處逃逸

我以後的孤苦,惆悵怎麽安放?∥

但是雲依舊漫卷,坐在成吉思汗廣場上

我被時光側漏

樹影在手臂上晃來晃去

如同我從湖北一路走過來的模樣∥

我卸下心裏的千軍萬馬

成吉思汗和我一樣

從我身上吹過的風

曾經吹過他馬頭和他的氈房

成吉思汗,一代天驕。聽這名字就會讓人不由得虎軀一震,肅然起敬。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的成吉思汗廣場面積很大,很有名氣。女詩人余秀華也寫過一首題為【呼倫貝爾】的作品,這樣我們就可以大致得知她在上面詩裏所寫的廣場是呼倫貝爾市的成吉思汗廣場。

一讀余秀華這首詩的題目就覺得滿滿的草原氣息和歷史相交融的時空畫卷撲面而來——這是作為讀者的我們所想象的畫面。女詩人何嘗不是如此?既然能站在這偌大的廣場上,有緣與昔日的歷史英雄塑像一見,自然構起了詩人對當下社會、歷史人物和自身交融相匯的微妙感覺。

這首作品一共有十六行,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四節、每節依次四行來讀。

第一節一開頭詩人這樣寫:「我以為卷曲身體,風就吹不進身體的縫隙 / 天空的藍就落不進胸膛」。這是對詩人站立在成吉思汗廣場時的主觀感覺。那裏是草原的天空,天空的藍低垂到草原邊際與之銜接。那裏有著廣袤的視野,無阻的風來自四面八方,任意地吹拂著那片土地。面對這樣似夢的詩與遠方,女詩人就有了如她所寫的奇思妙想。

草原上的風怎麽可能吹透、吹入人的身體呢?天空裏明亮的藍怎麽可能會落入她的胸膛呢?這是詩人遇見廣袤的草原、藍藍的天空時,她的心神被震撼、激蕩,胸懷豁然開朗、隨之開闊的感覺。

這兩行正是詩歌藝術化語言的表達方式,是感覺的變異或者說叫通感手法的運用。

第三、四行與第一、二行使用反復手法形成平行並列的結構:「我以為卷曲著,是把直線的夢團成一個圓 / 而遠方,依舊泛濫」。

一個人沒有豐富的想象力,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詩人是有難度的。另外,深邃的思考也是成為一名優秀的詩人的素質之一。透過以往讀余秀華作品我們可以看出余秀華是同時具備這兩項素質的詩人。

夢真是人們擁有的一種神奇感覺。女詩人在這裏把她的夢描述成幾何形狀的變化。從她的家鄉湖北到內蒙有近三千裏路,一路走去看到大草原上的成吉思汗廣場,也算圓了她的一個草原夢。直線的夢象征著理想的目標,而把這直線團成一個圓則象征著她實作了這個目標,成功圓夢。

從現實的距離到夢想的距離,女詩人就像把時空扭曲一般達成了詩與遠方的重合,完成了昔日浪漫遐想中的心願。第四行略帶圓夢後的惆悵——人畢竟精力有限,而又總是有那麽多的詩與遠方在腦海中忽靈忽現,讓人總是想為之傾力奔赴。

第一節與海子【九月】裏的開頭比較神似:「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同樣寫草原之上和夢想,海子這兩句詩造境神秘、虛無、孤獨;余秀華的這四行詩則顯得浪漫、明朗、溫潤,略帶悵然。可以說余秀華受海子影響,但已經打造出海子詩風明顯不同的屬於她自己的格調。

第二節承接第一節,是對第一節裏四行詩句的心靈闡釋。這是一種得以接近夢想而竊喜的感覺。女詩人往昔曾經處於一種頹廢消沈之氣裏,有著許多的孤苦和惆悵的感嘆。一旦來到在大草原上,這裏的風吹走了她心裏的一些頹敗之氣,這裏的天藍趕走了她一肚子的惆悵和孤苦,於是一種又陌生、又害怕、又驚喜的感覺便油然而生。

她竊喜的是難得接近這草原的天空,讓她釋然往昔;怕的是往後的郁悶和孤獨將無處安放。然而這終究是一種假設:「假如在這裏住下,我還是害怕 / 離天空那麽近啊」。

這些是女詩人來到這廣場上復雜的思緒和體驗。這一節直抒胸臆,筆觸細膩,天真可親。

第三節從第二節的詩意中跳躍開來,與第一節相扣相照:「但是雲依舊漫卷,坐在成吉思汗廣場上 / 我被時光側漏」。

原來,詩人在第一節裏已經把自己比喻為一朵白雲,想象著雲卷雲舒的姿態,第一節的內涵更加讓人喜歡了。而到了第三節一開頭詩人才起筆寫實景,包括寫雲彩,寫成吉思汗廣場,與前面的思想情緒一一對應起來,可謂絲絲入扣。這手法讓人拍案叫絕,怎一個「妙」字了得。

在這一方時空裏,女詩人感覺被時光遺忘——大概是多麽浪漫又激動的心思吶。這是一個弱小的女人,被時光側漏;而成吉思汗是已不在世的大名鼎鼎的英雄,曾經霸氣側漏。當下與歷史的時空交錯,無名與大名相對,讓人怎麽不感慨?怎麽不教女詩人感慨萬千:「樹影在手臂上晃來晃去 / 如同我從湖北一路走過來的模樣」。

這是一種幸與不幸、得與失、喜與悲、生與逝的思緒交集,讓人感嘆不已。

第四節承接第三節的後兩行,感慨曾經閱歷的人生和生活的千辛萬苦之狀,思想上的苦苦抗爭之意,莫不如同成吉思汗一生裏率領千軍萬馬,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的模樣。

而在當下的這一時刻裏,兩個人都下鞍卸甲,一個立於地上,一個棲於地下;一個淡定而思,一個長眠而息:「從我身上吹過的風 / 曾經吹過他馬頭和他的氈房」。

這兩行有點類似於古詩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哲思,只是余秀華用筆清淡,已化曾經的意緒難平為輕風,微微吹拂著這片草原。

關於余秀華這首【在成吉思汗廣場上】,詩友們讀後感覺如何?歡迎一起評論交流。歡迎關註白馬侃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