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歷史的塵埃——大一統的二十種解釋

2024-03-04國風

原創 崔雲飛

大一統是【公羊傳】所闡釋的最重要的概念,是中國古代政治哲學的核心要義。董仲舒是首倡者、發明者。筆者認為大一統有二十種解釋。

(一)正始解

其基本含義是「正始」。在董仲舒思想之中,「王正月」「元年春」都屬於「正始」,即統紀之始。統紀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王正月」——創立紀年。一個是「元年春」——繼承大統。

(二)正統解

正始即正統。「統」即使「政教之始」。創統是創立正統。繼統是繼承正統。

(三)創統解

「王正月」意味著「奉周政令」「行周正朔」。這是對當時的周朝人而言是奉行,而對周王室而言則意味著周文王「創統」。

(四)繼統解

元年春即正諸侯之即位。諸侯即位屬於「承統」「繼統」,繼承從周王分封那裏獲得的權力與國體。

(五)王道解

大一統包含著「五正始」,五正始就不斷排列天、聖、王、君、臣、民之間的關系。這裏的「臣」包含著「諸侯」與「官僚」兩重內容。

(六)屈伸之義解

其中的關鍵就是「以天正君」「以君正民」結構,即實作「天——君——民」三層結構。我們可以總結為「屈伸之義」。

(七)宇宙統一解

所謂宇宙統一解,即宇宙大一統。董仲舒在【天人三策】的最後說:「【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其中的「天地之常經」意味著宇宙大一統。「古今之通誼」意味著歷史大一統。而「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指向了「思想大一統」。而其「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就是要制度(政治)大一統。政治大一統必須有宇宙觀、哲學作為理論基礎。為此,董仲舒提出了變一為元。變一為元、天地之常經,就是為大一統提供哲學基礎。而其宇宙解則是大一統的一個維度。

(八)思想統一解

所謂思想統一解,就是思想大一統,就是要統一於儒學。董仲舒的大一統在文化政策上的原話是「推明孔氏,不再六藝之科皆絕其道」。但後被班固、易白沙所改造。班固歸納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易白沙歸納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九)歷史統一解

所謂歷史統一解,即歷史大一統,強調中國歷史是一個完整歷史過程,具有連續性。從三皇五帝開始。中國的正統沒有斷絕過。西方的歷史則存在著斷絕。輝煌的羅馬帝國不復存在。而秦帝國、漢帝國則不斷變換形式延伸。當然西方歷史當中,也存在著查理曼帝國透過羅馬教皇,獲得皇帝位置。中世紀又有了神聖羅馬帝國。此外在東南歐則有拜占庭帝國。俄羅斯帝國號稱繼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之後的「第三羅馬」。拿破侖刻意模仿凱撒,而美國則刻意模仿羅馬共和國。納粹的法西斯主義其象征物「法西斯蒂」即「棒束」源自於羅馬帝國的傳統。納粹並號稱第三帝國。可以說,西方文明在政治上是羅馬帝國的裂變。西方列強並不斷發動戰爭,最終沒有走向統一。俄羅斯企圖維護東斯拉夫民族的統一,卻仍然沒能實作。西晉發生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但其正統在南朝延續。而北朝最終也因為「一統」獲得正統。唐朝之後有五代十國之亂,最終形成五霸七雄的局面。但他們都尊中華道統,並爭做正統。元朝再次統一中國。明、清再次統一中華大陸。即使在晚清、民國,中國雖然受到了帝國主義入侵,但依然保存了國體與政權。可以說中國的歷史是一刻都沒有斷絕的歷史。

(十)制度統一解

所謂制度統一解,即政治大一統,也就是制度大一統。秦始皇完成了中國的制度建立,即郡縣制。漢朝又實作了封建郡縣二元混合制。就治理主體而言則實作了皇帝制度與官僚制度的結合。皇帝依然采取世襲、並封建宗室。而官員則是流官、任期、科舉,進而實作了階層的流動性,不同於原來的分封卿大夫制度、世卿世祿制度。

(十一)世襲解

大「一統」就是推崇一王之法,就是要求實作一王的垂統,即維護「世襲」制度。這格構成了董仲舒大一統論的最狹義的解釋。

(十二)統一解

大一統強調的是「王」的唯一性,即「統一天下」「統天下」,實作對天下的一元化統治。古代中國也使用「一統」來說明統一。即秦始皇所做到的「混一天下」。此後的漢朝、西晉、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都被稱作大一統王朝,就是以其能夠統一中華大陸而言的。統一也意味著其他政權處於暫時割據的狀態,並最終要實作統一。

(十三)專制解

董仲舒的大一統,如果按照法家的說法,就是「一統於上」,即皇權專制獨斷。皇帝作為最終決策者。而不是進行「民主協商」。專制同樣分為思想文化專制與政治專制。

(十四)思想融合解

董仲舒本人的思想是非常蕪雜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融合。在實踐角度而言,也實作了儒道法、儒釋道的融合,形成了「三教合一」理論,甚至包容了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世界宗教的傳播。融合解恰恰與思想大一統形成了一種對立統一的辨正關系。

(十五)民主解

大一統同樣適合民主。孟子強調民意、民本。董仲舒也認為民意代表著天意。那麽大一統當中的「奉天」「尊天」就是要尊重民意,就是要求「萬民歸往」,實作民意的集中。「屈君而伸天」就包含著限制君權的思想,進而伸張民意。

(十六)道統解

大一統還包含著「道統」的含義,即尊天,就是要尊道貴德,就是要行先王之道。大一統就是回歸「王道」。王道解是說內容,而道統則是說王道的傳承,即堯舜禹湯的道。

(十七)法統解

制度大一統,僅僅是現實層面。而就制度的發展而言,則形成了法統。所謂的法,就是法律制度,同時也意味著後朝獲得了前朝的法定任命乃至於禪讓,獲得了合法性。總體而言,一統必然有正統,正統必然有法統。

(十八)天統解

大一統是奉天,是敬天,最終是「奉天法古」。天是最高概念,而不是「王」,也不是「君」。【周易】說:「萬物資始,乃統天。」統天進而就以天為統。天統相當於宇宙大一統。但宇宙大一統更多是自然之天。而天統則是本體形上之天。

(十九)服從解

大一統有五正。從上往下是「正」,從下往上是「服從」。比如中國古代創造「五服制度」。【尚書】提到:「臯陶,蠻夷猾夏,寇賊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其中的【禹貢】提到:「五百裏甸服:百裏賦納緫,二百裏納铚,三百裏納稭服,四百裏粟,五百裏米。五百裏侯服:百裏采,二百裏男邦,三百裏諸侯。五百裏綏服:三百裏揆文教,二百裏奮武衛。 五百裏要服:三百裏夷,二百裏蔡。五百裏荒服:三百裏蠻,二百裏流。」這就形成了天下萬民服從天子的次序,也被稱之為朝貢體系、天下主義。這是中國版的世界秩序與國際體系。此外,在宗法制度裏還有「九服」「五服」的血緣親疏關系。此外,儒家還強調女子的三從四德。儒家還有「心服」說。總之,大一統就是要人們服從各自的「中心」。

(二十)系統解

大一統最核心的哲學思維就是系統論、控制論,是體系化的事物格局,是對現實「體制」的模仿。系統成為大一統最重要的思維方法。大一統本質就是使得人類生活的世界制度化、體系化、體制化,進而實作人類有效組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