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四屆中國美術獎頒獎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廣東美術界摘得一金一銀一銅佳績,取得歷史性突破。
本屆廣東獲獎作者作品中,含中國畫金獎一件與銅獎一件、連環畫銀獎一件:
羅玉鑫【休戚與共】獲中國畫金獎、沈璐【旌旗】獲綜合畫種(連環畫)銀獎、冼子予、冼一凡【點點繁星】獲中國畫銅獎。
第四屆中國美術獎頒獎儀式現場
第四屆中國美術獎頒獎儀式現場
第四屆中國美術獎頒獎儀式現場
第四屆「中國美術獎」為中國美術界最高獎項,獲獎作品從「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參展作品中評選產生。
「這是全國美展創設七十五年來,廣東首次獲得中國畫金獎。」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省美協主席林藍表示,廣東在本次全國美展中取得歷史性突破的成績,彰顯了廣東在更高水平推進文化強省建設中的最新氣象。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行表重要講話十周年,也是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一周年,廣東美術界勇擔新的文化使命,著力推動文藝精品創作,努力實作出精品、出人才的目標,為中國美術事業高質素發展奮力貢獻廣東力量。
本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現場
既有意味,也充滿趣味
五年一屆的全國美術作品展是中國規模最大、參與範圍最廣、作品種類最多、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國家級綜合性美術大展,也是對五年來中國美術發展成果的集中展示和檢閱。「中國美術獎」由此評選而出。
如何在中國美術界的「奧林匹克」中亮出廣東美術的文化名片、展示嶺南文藝的當代實力?離不開廣大藝術家在創作中鮮明的人民性、強烈的時代性。
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省美協主席林藍認為,從本屆美展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廣東藝術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挖掘現實生活題材,與人民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系,從中獲得創作的靈感和動力。他們透過對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元素的關註,在這些具體而生動的內容來錘煉和展現新時代的精神風貌,並且以藝術的形式傳遞出對人民的深切關懷,展現藝術家對社會的責任感。
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藝術家是時代風氣的發聲者、倡導者、引領者。當「80後」「90後」逐漸成長為藝術創作的中堅力量,他們用全新的視角和手法表現主題,創作出符合當代審美情感的藝術作品,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
中國畫金獎得主、廣州畫院專職畫家羅玉鑫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休戚與共】延續了她對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題的持續關註和系列創作。
作品深入中國畫「魚藻圖式」等傳統美學中汲取養分,透過對極地生態與動物的擬人化想象和精致描繪,以廣大受眾喜聞樂見的藝術造型與風格,喚起人們對地球環境保護的意識。
羅玉鑫 【休戚與共】 中國畫
「今天的中國畫比傳統更深刻,不僅描繪現實,還要警示現實,體現了新時代對中國畫題材和主題的要求。」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藝委會主任尚輝認為,【休戚與共】代表著當代中國畫在近年來探索題材的方向和成果。
「可見當代花鳥畫的視野,已經遠遠超越了古代文人花鳥畫的範疇和所居之地。」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於洋認為,【休戚與共】將傳統工筆畫的走獸翎毛畫法,與現代圖式相結合,既有意味,也充滿了趣味。
沈璐【旌旗】連環畫
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沈璐連環畫作品【旌旗】獲本次中國美術獎銀獎。這是這位「85後」畫家第三次摘取五年一度的中國美術獎。
該作品描繪新時代藏民為祖國慶祝生日的故事,題材源自她持續關註民族文化、歷史和故事。創作十余年來,沈璐一直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向和方法,把美好的情感融入到作品當中,透過對生活和人性的探索,關註人民群眾乃至整個人類的命運。
冼子予、冼一凡【點點繁星】中國畫
「冼村人畫冼村」讓利用業余時間堅持創作的冼一凡、冼子予父女圓了藝術夢。他們的【點點繁星】呈現出大灣區主要城市經濟發展、生活安定的繁華夜色。
作為廣州城中村生人,他們見證不少外來人員在這片熱土上的奮鬥。冼一凡說:「我們特意在城市上空畫上飛機,寓意遊子在外打拼。這些奮鬥在外的無數個體,如點點繁星,共同點亮這個時代的璀璨夜空。」
「高光時刻」源於厚積薄發
「高光時刻」源於厚積薄發。近代以來,以嶺南畫派為代表的廣東中國畫群體,致力推動中國畫藝術革新,獨樹一幟,流播海外,影響至今。
廣東省文聯主席李勁堃認為:「今天,粵港澳大灣區別具特色的嶺南文化、改革開放培育的創新文化、豐富多彩的域外文化,正為新時代中國畫創新創造註入多元活力,助力中國繪畫向現代形態、現代面貌發展。」
第十四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開幕現場
近年來,廣東著力推動文藝精品創作、創作平台搭建、人才梯隊培育,努力實作出精品、出人才的目標。廣東省文聯黨組書記王垂林表示,廣東以申辦、承辦本屆中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為重要契機,有效推動更高水平藝術創作、文化供給。
辦展是手段,發掘和推出一批好作品、一群好作者才是目的。
林藍表示:「從籌備階段起,廣東的美術家們創作熱情、創新意識就被充分地激發,踴躍發掘本土的文化資源,緊密結合時代精神展開創新,形成了極為熱烈的創作氛圍。」
自去年起,廣東以「點—線—面」三個方向組織參展創作:組織動員全省21個地級市創作者;長線跟蹤廣州美術學院、廣東畫院、廣州畫院、廣州雕塑院等重點美術機構;重點跟蹤重點作者作品,給予支持和指導。
在這次美展上,廣東成績名列全國前茅,除摘取一金一銀一銅外,整體入選和進京作品數均名列前三;在最重要的中國畫展項上,廣東進京作品14件,數量位列全國第一。
不少年輕作者,甚至資深作者,都有力突破了原有的創作模式,如廣東畫院畫家周正良原以人物畫見長,而這次參展創作中大膽創新,以重彩濃墨、近乎抽象表現的大寫意花鳥畫送選,最終入列進京作品。
廣州塔等城市地標為全國美展點亮
文藝創作的答卷最終離不開廣大觀眾、受眾的評閱。
以廣州舉辦的中國畫作品展為例,展覽在不足2個月裏,便吸引了全國近百萬專業和非專業的觀眾到館觀展,成為不少海外旅客到穗觀光的第一站。
「本次展覽是我們新館啟用後,首次舉辦國家級大型美術展覽。」廣州藝術博物院院長羅奇介紹,展覽對該館參觀人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其間舉辦的三十多場導賞活動,預約一經放出均被「搶光」,體現出觀眾極高的參與熱情。
林藍表示:「這種高關註度體現在多元的宣傳工作帶來的廣泛效應,在主流傳播的基礎上還有自媒體的使用者平台,形成了二次傳播的效應,為全國美展取得了極佳的傳播效果。」
據悉,廣東在承辦過程中,發揮傳媒大省的優勢和力量,積極營造全城熱烈藝術氛圍,聯動中央和省市媒體、專業和大眾媒體、國內和海外媒體,宣傳策劃、傳播效果引領全國各大展區。
「本次全國美展展項、展區的申辦承辦過程中,廣東創造的多項經驗被中國美協在全國推廣。」王垂林表示,本次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極大地活躍了大灣區城市文化藝術氛圍,增強了美育的浸潤作用,為全國美展提供了廣東經驗,彰顯了廣東先行先試的力量。
羅玉鑫:花鳥開新,實作廣東75年來「零的突破」|中國美術獎得主專訪① ↓↓↓
沈璐:專註創作民族文化故事,來粵後第三度獲獎|中國美術獎得主專訪② ↓↓↓
冼一凡:冼村人畫冼村獲銅獎,致敬奮鬥在外的遊子|中國美術獎得主專訪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