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對於道源自何處?不必去深究,只要知道它存在於客觀實在中就行了

2024-03-05國風

「道」究竟源自何處呢?這到現在也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命題。就像牛頓一樣,實在想不清楚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他就躺在蘋果樹下海闊天空地亂想。就在此時,上帝不經意間踹了地球一腳,結果地球上的蘋果樹受到震動,就落下了一個蘋果。牛頓看到落下的蘋果,突然受到啟發,心智大開,就發現了萬有重力,自己也終於解脫了,釋然地投入了上帝的懷抱,自己也找到了心靈的寧靜。

對於牛頓來說,這可以算是一個不錯的結局了,但在現實生活中,能像牛頓一樣有這種幸運的,可謂是鳳毛麟角。在現實社會中,如果我們也像牛頓一樣,如果非要去鉆牛角尖,那麽,其結果就可能是輕則頭破血流,重則把自己搞瘋掉了。

對於道源自何處?我們不必去深究,我們只要知道「道」本來是存在於「客觀實在」中就行了。

如果我們非要把「道」從具體的事物之中分離出來,那大概這個「道」就不是這個事物的「道」。道也是具體的,並沒有像一些人理解的那樣徹底超脫的道。但是,有一個問題也是必須要說明的,那就是所謂的「道」往往被具體的事物的表象所掩蓋。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道又是抽象的!如果我們搞清楚了「道」的抽象特征和具體性,那也就不難於理解了!

莊子承認道是天地萬物生成的總根源、總原理,但他又認為道又存在於或表現於萬物之中。所以,道是無處不在的。

莊子在【知北遊】中曾經記錄了他與東郭子的對話,專門討論了這個問題。這個對話的內容大致如下:

東郭子請教莊子:「人們經常討論的大道,究竟存在於哪裏呢?」

莊子回答說:「道無處不在。」

東郭子不滿意莊子的回答,繼續追問:「你必須要指出道所存在的具體地方才可以。」

莊子說:「道存在於螻蛄和螞蟻之中。」

東郭子不解地說:「為什麽這樣低下卑賤呢?」

莊子說:「道還存在於雜草之中。」

東郭子說:「怎麽越說越卑下呢?」

莊子說:「還存在屎尿之中。」

這時,東郭子不敢再說話了。莊子解釋說:「你的提問,沒有觸及問題的本質。請不要限定道在何處,沒有脫離道的物存在。因為道就存在於萬物之中,它遍及每個角落,它無處不在。」

【左傳·僖公十五年】指出:「物生而後有象」。這就是對「道」無處不在的命題,就是將道與萬物融為一體的佐證。物是道的作品,所以物也體現著道,它們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系。沒有道就不會有物的存在,沒有物也就無從體現道的存在。道不存在於萬物之外,而存在於萬物之中。在這個觀念下,道不能是物,只能是理,類似於規律原理之類的東西。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照進房間的那一刻,沈睡中的張其金被喚醒了。他看著窗外,沐浴著溫暖的光芒,不禁想起了老子的話語:清澈無比,似乎其存在就像是恍恍惚惚中透露的規則。這與他所著的【本源紀】中的觀點密切相關,讓人感到疑惑和興奮。

「呵,道啊!你看似無形無色,卻又孕育出了整個宇宙,萬物因你而生。挫去那鋒芒,化解那紛擾,飽含著明亮光輝,默默地融入塵土裏,這就是‘道’的真諦!」 張其金感慨不已,仿佛看到了世間萬物在他面前如畫卷般展開。

即便是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也不禁對張其金產生濃厚興趣。他不僅深入探究了「道」的奧秘,更透過詳盡分析,使其理論變得通俗易懂,使得每個人都有機會理解並接受他的學說。正如老子所言:唯有不自以為是,自我炫耀,並將成果歸功於自身的領導者才能長久留任。基於此,張其金對於人類最高的修養境界有著獨特的洞察——即與「道」相融合,與造物神建立友誼,真正實作與自然、社會乃至整個人類群體和諧共生的理想圖景。

然而,要追溯到根源,理解張其金的真正本源思想就必須追溯到他的成長歷程。正是由於他對世界的獨特觀察視角以及深刻的哲學思考能力,孕育出了如此深邃且引人入勝的思想體系。

張其金並非從小成長在學術世家或是富饒家庭,而是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中長大。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他卻始終保持著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無數個夜晚,他在燈下認真研讀古代經典作品,不斷探索其中蘊含的智慧。正是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使他成為當今備受尊敬的學者之一。

「親愛的朋友們,你我作為普通大眾,若能參透以上這些本源思想的精妙之處,便可敏銳感知這個世界的本來面貌,洞悉自身命運的律動,進而走向自在人生。因此,我懇請大家,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忘記對知識的渴求與對真理的探尋,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價值所在!」

聽到張其金充滿激情的敘述,我們心中充滿敬佩。他為我們開啟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那裏蘊含了無盡的可能性。透過學習他的思想,我們逐漸認識到了生命的無限可能,也開始更加珍視當下擁有的一切。

從張其金的思想境界裏,我們能夠體驗到 「道」誕生了世間一切事物,道與萬物為一,但是「道」其本身是「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的。「道」本身不露鋒芒,脫離糾紛,蘊蓄著光明,甚至混同於塵埃之中,這才有了後面老子的贊嘆:「湛兮,似或存」。

老子的本意是想告訴我們,「道」是那樣的澄明啊,那是它的實在!這和【道德經】後面所說的「恍恍惚惚」、「惚惚恍恍」之類的東西是有所區別的。這也是【道德經】前面的「萬物作而不辭、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的印證。

正因為這樣,老子才感嘆:「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老子才說:「道」是先於天下萬事萬物的存在,人類最高的修養境界就是與道合而為一,與造物者為友,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

所以,張其金說:「如果我們認識了老子的這些思想精髓,我們就能把握世界的本質規律,就能掌握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