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書法節奏的四種表現形式

2024-03-05國風

書法中的節奏,大致有四種表現形式:

一、在一根點畫線條之中。所謂「一畫之間,變起伏於峰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豪芒」。例如黃庭堅的草書線條,波撇點畫起伏而跌宕,如蕩槳一般富有節奏感。

二、在一字線條組合之中。密處點線短小剛勁,如磐石擋路;疏處點線舒長綿延,如雲似煙。張懷瓘說:「文則數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見其心」就是見出書寫者心靈的節奏。

三、在數碼組合之中。幾個字一組,一筆而成,將數碼的空間變成了一根節奏韻律極其豐富的線條。

四、在墨色氤氳之中。透過墨色的變化,蘸墨的次數和間隔使得墨色有濃淡、燥潤、枯濕的變化,來強化視覺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黃庭堅跋寒食帖局部

黃庭堅論書強調「韻」,其用筆中有一種蕩槳的節奏感。

書法的欣賞與創作,本來是屬於視覺的,卻能引起人們聽覺的享受,這種現象在文藝心理學看來屬於「通感」,即各種經驗的觸類旁通。因為相互聯系著的客觀事物,反映到大腦裏去,所形成的心理感受也是相互聯系的。這種官能的彼此打通,錢鐘書稱之為「體異性通」,他說:「在日常經驗裏,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身等各個官能的領域可以不分界限。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

北宋·雷簡夫書【新開白水路記】

北宋書法家雷簡夫有一段話,就把聲音和視覺的官能打通在書法家身上的體驗作了真實的記錄,他說:「近刺雅州,晝臥郡閣,因聞平羌江瀑漲聲,想其波濤番番迅駃掀搕高下蹙逐奔去之狀,無物可寄其情,遽起作書,則心中之想盡出筆下矣。」江水潮漲,波濤翻滾,高下起落,聞其聲而想其狀,想其狀而動其情,情動而筆落,筆落而聲起,在這時,濤聲、水勢、筆墨、人心,渾然成為一體,以筆墨的淋漓奏出江水的華章。姜夔也說:「余嘗歷觀古之名書,無不點畫振動,如見其揮運之時。」能在靜止的點畫形跡中看到振動的節奏感,變靜為動,感受到節奏,想象出當時書寫時的情態,靜止點畫形跡的節奏與觀者心理節奏合拍,從而使書寫時的節奏在欣賞者的心裏被喚起了。

王羲之【得示帖】

不過,點畫振動的音樂般輕重疾徐的節奏,並非由耳朵聽到的真實的聲音,而恰似從人胸中響出的一樣,它是一種「內感的音響」。清代王原祁說:「聲音一道,未嘗不與畫通。音之清濁,猶畫之氣韻也。音之品節,猶畫之間架也。音之出落,猶畫之筆墨也。」他以繪畫中畫面各部份的調和,比作音樂的律動一樣,以此來解釋繪畫的氣韻問題。

在這時,聲音美與精神美不是對立的,而是一體的。徐復觀說,「韻可以說是音響的神」。韻,就是一種由聲音音樂之美所涵攝的人的內在精神之美。這樣,就涉及到「氣韻」一詞的英譯問題。如果我們承認藝術作品中的氣,反映的是人的綜合的生命力的強弱;承認藝術作品中的韻,是人的音樂性的精神之美的話,那麽,「氣韻」一詞英譯中,就應該包含「vitality」和「rhythm」兩個詞,是一種以有節奏的生命力為基礎,生理與精神生命達到音樂般意境,人的整個生命與自然合一的美。

王羲之【喪亂帖】

由點線墨韻譜寫的中國書法,與由團塊和色彩譜成的西方藝術,趣味是大不相同的。點線交織的中國書法,氣韻生動,其精神簡淡幽深,表現出超妙的神韻意趣,傳達出中華民族的宇宙精神、生命意識和審美理想。這種宇宙精神、生命意識和審美理想的精髓是「天人合一」,即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其根基是生命哲學。

啟功書法

中國書法實際上就是對這種生命意識的直覺感悟,透過飛動的線條、舞蹈的韻味、虛實相生的意境,構成靈奇的境界,表現著主觀情調和客觀自然景物的交融互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