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文殊寺石窟壁畫中瑰寶【彌勒上生經變】圖

2024-03-08國風

文殊山石窟是絲綢之路星羅棋布的石窟群中比較重要的石窟之一,位於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祁豐藏族鄉文殊山中。石窟、寺院依山而建,分布在「前山」和「後山」兩個區域。【重修肅州新誌】稱:「山峽內鑿山為洞,蓋房為寺,俗稱‘三百禪寺’號曰‘小西天’。民間也有「先看文殊,後看敦煌」的說法。那麽,許許多多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他們樂此不疲的來到文殊山石窟群要看什麽?在那些殘存的石窟壁畫當中最有價值的看點在哪裏?

據文物專家和有關史料專家介紹,在現存的比較完整的壁畫當中,文殊山前山萬佛洞右壁(東壁)西夏所繪的巨幅【彌勒上生經變】畫可以說是石窟群中的瑰寶,也是專家和學者來文殊山必看的寶藏之一。

【彌勒上生經變】畫寬3.05米,高2.3米。壁畫總共描繪了殿閣門樓等建築12座,大小人物239人,整體建築呈工字形。這幅壁畫氣勢恢宏,構圖嚴謹。畫面上天宮聳立,人物眾多,彌勒菩薩居中於殿堂之內在「工」字形的建築內,除了正殿後殿供養著彌勒菩薩及寶珠天冠外,在三個院落內眷屬、內屬充滿其間,侍立作供養狀。他們不同於菩薩形象,均著袍服,男的頭戴朝天冠,女的梳簪。彌勒菩薩頭側畫十方佛,並有5神將守護在側。這幅畫所描繪的是彌勒菩薩主宰世界的種種情景,儼然是一個「極樂」世界。

據文物專家介紹,文殊山萬佛洞的【彌勒上生經變】畫,在時代上屬於西夏晚期,其時密教盛行,藏式佛畫開始流行。畫中彌勒菩薩是藏式裝束,不同於交腳式的彌勒菩薩。兩則侍立的各類「眷屬」穿袍服,畫成天王形象,身著鋁甲,面容恐怖威嚴。古代匠師在描繪這樣一幅以宮殿樓閣為物件的建築群體畫時,采用了界畫的技法。

全圖規模宏大,結構嚴密,構圖上力求比例對稱、均衡,上下呼應,前後關聯。亭台、樓閣以橫向排列為主,其間化光縈繞,宣揚了宗教氣氛,同時也增添了構圖上的變化,使畫面參差有致,以突出主體建築和中心人物。【彌勒上生經變】這幅畫用筆精細、工整、確切,正是承襲了唐宋界畫的傳統,有選擇地表現了以建築為題材的宗教壁畫。

*互聯網宗教資訊服務特許證編號:鄂(2022)0000095

禪林網

公眾平台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