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大理靈鷲山無為寺,10位大理國帝王在此出家

2024-08-30國風

大理靈鷲山,雲霧繚繞間,隱匿著千年古剎無為寺,古木參天,梵音裊裊。無為寺,其名寓含大道至簡、順應自然之哲理,靜謐中蘊藏無盡智慧與慈悲。紅墻碧瓦,掩映於蒼翠之中,每一磚一瓦皆透著歷史的沈澱與佛法的深邃。漫步其間,心靈得以洗滌,塵世煩惱隨風而散。無為寺,不僅是信徒朝聖的聖地,更是世人尋覓心靈歸宿的凈土,讓人在喧囂之外,覓得一份難得的寧靜與超脫。

佛法傳承的源泉

無為寺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唐貞元九年,由西天竺僧贊陀崛多創立。這位來自天竺的僧侶,在南詔時期結茅修行於蘭峰下的閣老崖,成為觀音菩薩因地修行之所。贊陀因其深厚的道行,迅速得到南詔國王羅鳳的崇敬,並被冊封為國師。鳳歿後,弟子異牟訓於貞觀九年擴建了寺廟,為供養贊陀修行弘法。這是無為寺建立的源頭,其名字則來自觀音菩薩的一偈:「有為無為,有岸無岸,身居龍淵,心達彼岸」。

大理國時期,無為寺威風不減當年,成為國王聽經聞法、王室子弟習文練舞的聖地。大理國的22位帝王中有10位在此出家,而其他15位皇族子弟也加入了無為寺。在【天龍八部】中,歷史上出家於無為寺的知名人物段譽成為傳說,進一步增添了這座寺廟的神秘色彩。

古木、鐘磬與神聖泉眼

穿越寺門,古老的樹木和寺廟的莊嚴氣息迎面而來。寺門口的古樹是一棵年齡超過1200歲的唐杉,傳說是贊陀從天竺帶來的,歷經千年,它依然挺立,成為寺廟前的象征。這樹見證了悲歡離合,生死別離,而在它的樹幹中空的部份,仿佛散發著千年的寵辱不驚。

走過古樹,寺廟內部顯露出它的寧靜之美。清晨時分,僧人們正在打掃衛生,煙火氣與佛門清凈相得益彰。在一汪泉眼處,人們正在汲水,這裏被稱為「救疫泉」,傳說泉水擁有治病的神奇效力。

在寺內,鐘鼓聲與佛音相互交織,營造出一片神聖而寧靜的氛圍。玉磬碑是寺廟中的鎮寺之寶,上面刻有汝南王的篇章,成為古老經文的見證者。這些特色使得無為寺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佛法傳承的活化石。

山光、潭影、月橋與五老觀太極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這是詩人對寺廟景象的生動描繪。山光映照著樹木,悅動鳥兒的本性,而潭影卻讓人的內心平靜。寺廟中的萬籟此俱寂,只有鐘磬音回響在山谷間,勾勒出一副寧靜而深邃的畫卷。

在寺廟背後,有一片石峰列峙,構成了五老觀太極。這一排五棵石峰,猶如寺廟的守護者,左右山峰環抱,形成太極圖形。這個景觀既融合了佛教的寧靜之美,又呈現出太極的哲學意蘊,使得無為寺的勝景更加豐富多彩。

文人墨客筆下的無為寺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為寺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的目光。明代建文皇帝朱允炆曾逃亡到雲南,也曾躲在無為寺。寺廟門口的哼哈二將威風凜凜,清晨時分的僧人在打掃衛生,仿佛是畫卷中的人物,與歷史相互交融。

玉磬碑上的篇章,見證了歷史的變遷。汝南王朱有櫪曾在寺中聽經學法,並撰寫了【無為寺記】,成為這片寺廟的歷史記載之一。清光緒年間,太和縣令劉安科遊無為寺,留下了一副對聯,以詩意的文字表達對這片凈土的敬仰之情。

心靈靜謐的佛教勝地

在大理無為寺,你會感受到一種古老、寧靜而神秘的氛圍。古詩中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景象,在這裏得到了生動的再現。穿越古老的寺門,走進世外桃源,仿佛置身於萬籟俱寂的仙境。

杉樹的滄桑、鐘磬音的悠揚、救疫泉的清澈,每一個細節都構成了這個佛教勝地獨特的魅力。而寺廟內外的勝景,如曬經坡、駐蹕台、五老觀太極,更是讓遊客沈浸其中,流連忘返。

大理無為寺,不僅是佛法傳承的聖地,更是歷史的見證者和文化的瑰寶。這片寧靜之地,承載了千年來的信仰與智慧,成為心靈靜謐的佛教聖地。在這裏,人們能夠感受到時間的流轉,領悟到生命的美好,追尋到心靈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