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蔔見故鄉。
大江東流去,遊子日月長。
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
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
信美無與適,側身望川梁。
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眾星尚爭光。
自古有羈旅,我何苦哀傷。
杜甫從華州司功參軍任上棄官而去,內心裏想的是像東晉時代的陶淵明一樣,歸隱田園。但是現實卻比較殘酷,杜甫積蓄微薄,在秦州時時刻刻有生存壓力。後來,杜甫收到一位「同谷佳主人」的來信,盛情邀請杜甫一家去同谷定居。杜甫以為遇到貴人,就拖家攜口去了同古,也就是現在的甘肅成縣。哪知道費盡千辛萬苦到了同谷,「佳主人」卻食言了。也許「佳主人」本來就是客氣客氣,但是正處於人生最窮困階段的杜甫卻當了真。
總之,被忽悠的杜甫帶著滿腔的失落,只能繼續上路。這一次他決定入川。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更何況杜甫還帶著一家老小,最小的孩子只有五六歲。難以想象這一家人沿路都經過了怎樣的折磨和苦難。
在跋涉了二十多天後,杜甫一家人終於抵達了成都。於是,杜甫寫下本詩。
從詩的開頭來看,杜甫一直在埋頭趕路,沒有余暇,或者也沒有心情去欣賞沿途的景色。悠忽之間,路邊樹頂陽光閃閃,斑駁的陰影照在杜甫的衣服上。杜甫這才註意到,眼前山川形勢已經不是八百裏秦嶺的樣子了。只覺得似乎在一瞬間就穿越到了天的另一邊。
看著這新到之處,城中的人民,心中不由得想,返回故鄉的日子就遙遙無期了。
城下,大江靜靜向東留去,身為遊子,今後還要在這裏度過漫長的歲月。
成都是唐朝時有名的富庶城市,又遠離戰火,在杜甫眼中,看到成都大城套著小城,一重一重的城墻之間填滿了華麗的房屋,到了深冬季末,樹木還是綠色蒼然。這和西北地區的景色氣氛完全不同。
漫長艱苦跋涉之余,杜甫不太適應人間的繁華,看著喧鬧的城市,耳邊傳來笙管笛簫的樂曲,杜甫有些茫然,他側過身子望著遠處的山梁。他的心中沒有喜悅放松,看著倦鳥夜歸,他心中卻還想著遠在中原的故鄉。到了川中,訊息更加難以傳遞,家鄉的音訊更加杳然無處尋了。
思慮間太陽落到西山之後,月亮剛剛升起,天空的星辰閃閃發亮,光芒不亞於月光。
杜甫平靜下來,想著既來之,則安之,自古以來,客居他鄉的人不計其數。「我」又何必矯情的自怨自艾呢。
本詩內裏的情感有一些割裂、抽離,一方面,杜甫對於成都的祥和安寧,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歡。這是可以歸功於「劫後余生」式的情感。但是另一方面,眼前的美景和和平,卻又像是提醒杜甫,「你」回不去了。
家鄉是每一個中國人內心最深沈的思念,因為戰亂,因為生活的壓力,杜甫進入四川。但他是被迫的,是別無選擇的。他的內心裏卻時時刻刻想念著那茫茫無歸期的家鄉。
杜甫這時還不知道,他會在四川一直生活下去,直到終老,在人生的最後時刻,他去世於回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