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思考獨立與語言獨特的關系——劉春傑的水墨實踐芻議

2024-03-12國風

藝術家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就不會有創造力,提不出有說服力的觀點,實踐不出個人的樣貌,產生不了獨特的繪畫語言體系。這是對藝術家的要求,也是基本條件。獨立思考一直貫穿於劉春傑的藝術創作,他有獨特的繪畫語言。劉春傑向魯迅學習其獨立人格和精神,南腔北調,嬉笑怒罵,針砭時弊。他用一種「接地氣」的方式從日常中的人和事、物與景當中體味世態炎涼,再轉換成他對藝術、文化和社會生活的獨立思考,無論是秉承木刻精神的以刀為武器的批判現實,還是毛筆的柔韌翻轉、水色氤氳,都體現出同質的真性情,敢於實踐、勇於挑戰自己的精神氣質。無論是前衛還是傳統,是立體裝置還是平面水墨,縱貫於不同的表現形式之間的是一種超越自我、打破既定藝術規範的獨立創作態度。

劉春傑 千秋縱橫

147cm×77.5cm紙本設色2019年

劉春傑 神遊百川

77cm×147cm紙本設色2019年

今天的水墨如果總停留在狹義的抱殘守缺的傳統觀念上原地踏步,就跨不出「古董」的範疇,找不到文化自信的「座標」,不能提升為合理、現代而前沿的知識體系,文化確立從何談起?其根本原因在於在水墨中尋找舊有的價值秩序,人倫關系和現代道德價值觀在今天都僅能解釋其現象,而非使今日的水墨成立。繪畫發展到今天,古人心中的山水氣韻、神明的縹緲都已從現代城市化行程中結束,在現代化的節奏和結構下也不可能再產生舊有的文人士大夫式的意境。媒介的擴充套件和現代技術革新的間接性構成復雜多元的現代心理因素,不斷沖刷著幾千年來農耕文明中「天人合一」的純凈聖地。今天新的智識階層理應能從新的更寬廣的視角(因為現在有全球更廣泛的資訊,研究成果及第一現場等作備疏和參考),總結出新的語匯系統,才能敏銳地把握繪畫的「真形」。雖只經歷了短短一百多年的現代化過程,但我們的聰明才智和勤奮已在今天很多領域凸顯出非凡的成就。

中國繪畫史應該由中國畫家來完成,把畫家視為獨立意誌、有獨創精神的藝術家個體,讓繪畫獨立存在,更貼近真實的生活,這根文化精神的鏈條才能繼續傳承下去。中國繪畫語言及語言方式,本質就在「真性」二字。荊浩在【筆法記】中提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觀點。這裏存在兩種真實:一是外在形象、體態的科學角度的真實;二是生命的、精神性的真實。荊浩在五代就認知繪畫作為展現人靈性的藝術,必須符合追求生命真實的精神性傾向,具有表達未來意義的形態特征。這種生生之氣的「真性」,一直貫穿在劉春傑的水墨潑彩作品中。在他這幾年創作的作品中,一類作品氣勢磅礴、高亢激蕩,例如「江山寥廓」系列、「新山海經」系列等,還有一類作品宛如低聲吟唱,似道不完無盡鄉愁,如【雪花又飄】【蟬鳴聲聲夜又夢冰淩花】等作品。

劉春傑 日月同天

69cm×136cm紙本設色2020年

劉春傑 江天寥廓系列之十

37cm×72cm紙本設色

劉春傑能以自由的心態去表現藝術,表達一種獨立的超然和達觀,體現出超越形似的真實,創造出獨特的水墨語言,從幻化形式的多個角度來表達對真實的思考。在他的水墨實踐中,物的形態不是確定的,一切都是虛幻的。八大山人所說「畫者東西影」,畫必有其形,但如果僅停留「東西」上便不足為觀,如果就此停留在物象的模仿上,就會離真實越來越遠。這個「影」不是虛無縹緲的形象,而是超越形象本身,表達深沈的生命感受。在劉春傑他的潑彩實驗中,他進一步弱化了與早期作品中常見的文字對影像的解讀和強化作用,而把創作的重心放在了某種模糊了形象的意象創造,一種偶發性的意境構造上。王震在文章中評論:「無論是焦墨堆疊的體積感還是墨色暈染的氤氳味道,消弭了具體形象後得到一種偶然的形式和情感體驗,而後將這種偶得體驗收拾成一幅別樣的畫面。」劉春傑他透過色墨的不斷點染和皴擦,虛淡化了形象的實用性特點,而著力在形式體驗的營造上,形成一種新的審美意象。他創造性的東西合璧,在水墨中構建出新的二維半空間,並且在超邊界的二維半空間內描繪出光影變化,這應該是水墨中的首創、一種新的語匯方式。例如2020年前後的「南國風光秀」系列作品就有其此特點,畫面中肌理堆疊縹緲,色彩變幻,光影重疊,如真如幻影,時間被凝固又恐轉瞬即逝。而在【江山寥廓】以黑白為主體的系列中,畫面拉開了一定的黑白距離,突出了對比鮮明的節奏感,這無疑是版畫創作帶來的養分自然地融入了水墨中。在畫面中,劉春傑有時會用剪下(shearcut)、拼貼(collage)等一些西畫的方法融入筆墨,然後去解決畫面的虛實、疏密等問題,最後形成一幅「似山非山」的畫面。

劉春傑 江天寥廓系列之九

60cm×45cm紙本設色

劉春傑 江天寥廓系列之三

57cm×40cm紙本設色

跨界和學科交叉應該說在今天是一種優勢。劉春傑的作品不僅證明了表現力的多樣變化和語言的增強,也說明今天的藝術家可以多維度地判斷和重新定義傳統語言。在傳統中國畫中,是反對肌理的概念的,但劉春傑的水墨不受材料媒介的羈跘。他改變了筆墨遊戲中飄逸疏筆的傳統做法,吸收了現代藝術的手法,大尺度地運用了肌理,所以他的很多作品是有層次和一定厚度的,密集的呈現產生了一種凝神厚重的觸摸感。

劉春傑的水墨作品還呈現出「非視覺性」特點,正如龔賢所說:「唯恐是畫,是謂能畫。」畫到無畫處,方為真畫。繪畫是要實作對「繪畫性」本身的超越。劉春傑描繪的是一種形的意象結構,而不是實際的形態。他融入了西方繪畫的表現力,融入了構成、重彩,雖然消解了具體的形象,但並不同於抽象藝術概念,追求的是一種更高境界的表達,是一種自我心相的外現。這種基於個體的追求是獨立思考的總結,是他的心得。劉春傑的水墨實踐,不是隨心所欲之舉,不完全是模擬大自然任何一個具體的風景,不是再現還原真山真水,而是從內心出發,重新組合,用內心寬廣的氣象統領大自然。

劉春傑 春寒料峭吹人醒

77cm×71cm紙本設色2019年

劉春傑的水墨藝術是一種具有獨立文化精神的意象表達方式,具有獨特的筆墨形式語言和藝術內涵的實驗精神。諸多文化、社會、人性的問題在獨立「私想者」劉春傑的水墨和各種創作模式中都一一體現出來。這是劉春傑作品的特點,也是其繪畫實踐的某種價值意義的建立。

(文/羅凡,南京書畫院金陵美術館藝術家)

(來源:【中國書畫】雜誌)

畫家簡介

劉春傑, 南京書畫院院長、金陵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客座教授、南京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藝術碩士兼職導師、貴州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第十三屆全國美展評委、國家藝術基金專家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