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印象銀灘丨油畫家董小波:放不下馬良筆,訴不盡銀灘情

2024-09-04國風

編者按:為多角度展示銀灘發展成效,從7月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乳山市委宣傳部共同發起了「印象銀灘——對話文藝達人」采訪活動。旨在圍繞銀灘文化藝術元素,梳理挖掘在銀灘居住的、與銀灘有交集的、銀灘原生的文藝界達人,讓他們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文藝成就以及在銀灘的見聞和感悟,展示銀灘獨特的文化底蘊和魅力。

7月18日,在銀灘城市會客廳的一間工作室裏,記者見到了董小波,他正在整理自己的油畫作品,屋子裏到處都放著他的油畫:有春日的三觀亭,綠樹環繞,生機勃勃;有夏日的多福山,陽光傾瀉,海天一色;有秋日的村落,金黃遍野,寧靜祥和;有冬日的漁港,白雪皚皚,別有一番韻味……

每一幅作品都記錄著他和銀灘的點點滴滴,都是對銀灘的深情告白。董小波告訴記者,他在銀灘定居了十多年,一直用畫筆記錄著銀灘的四時更替和煙火人間,轉眼已創作了上千幅油畫作品。采訪過程中,董小波一一介紹著他的作品,帶我們一起解鎖油畫中的銀灘。

除了畫 銀灘 ,沒有別的愛好

董小波出生於1957年,是哈爾濱人。來銀灘之前,董小波曾是哈爾濱冰雪節的總策劃,負責冰雪節的冰雕、雪雕的設計和雕刻。

2007年董小波來到銀灘,被這座城市的氣候、環境吸引,決定定居於此。「我的祖籍就是山東,所以我對山東一直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來到銀灘後這種感受更加強烈。並且我發現,銀灘處處是景,真的是天造地設的寫生基地。」董小波說,銀灘有山有海有底蘊,特別適合在進行油畫創作。

來到銀灘後,董小波全身心都投入了油畫創作中。「基本上,早晨5點我就到畫室了,一直畫到中午11點,休息會下午接著畫。」董小波告訴記者自己沒有其他愛好,每天的時間都用在畫畫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油畫取材於生活的城市,不同地域文化所帶給人的心理感受不同,來到銀灘後董小波的創作風格也有了些許變化。「在哈爾濱時,我經常需要開車兩個多小時,才能找到適合寫生的村落。」董小波告訴記者,之前寫生的時間成本太高,所以他之前的作品都以抽象和寫意為主,但來了銀灘,漁港、碼頭、村落、大海,太多地方可以寫生,他慢慢地開始以寫實為主。

「我想畫老百姓看得懂的作品,更想用我的作品把膠東文化畫出來。」2014年開始,董小波堅持在銀灘周邊寫生,認識了很多附近的村民。

透過寫生,也讓董小波越來越喜歡銀灘。「銀灘的人太質樸、太熱情了。」前不久,董小波去小石口寫生,畫畫的時候,漁民們都端著洗好水果來送給他;畫到中午,漁民們還來邀請董小波去家裏吃午飯。

「小石口有漁船、有礁石、還有淳樸的漁民,特別入畫。」董小波告訴記者,自己經常去小石口,跟很多漁民都成為了好朋友,他們經常把菜園裏新鮮的菜摘好送給董小波,董小波也會把自己創作的油畫裝裱好送給漁民朋友。

「來銀灘這麽多年,認識的朋友越來越多,聚會也多了,感覺自己已經不再是他鄉客了。」董小波說。

銀灘十余年,畫作上千幅

「隨著城市發展,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銀灘也日新月異,我想抓緊時間,留下銀灘最原始,最古樸的樣子。」董小波指著一幅畫說,你看這幅畫中漁船雜亂的停放在岸邊,現在這附近已經規劃成公園。

天氣好時,董小波會和一些畫家朋友相約寫生。他喜歡去海邊,畫工人砍牡蠣的勞作場面,還有拖拉機運牡蠣的豐收場景。「這些場景是銀灘專屬,我想畫出更多我心中的銀灘。」董小波說。

為了畫出有膠東特色的油畫,董小波寫生時喜歡聽村民講乳山故事,從中獲取創作靈感。「石房子,拴牲口的‘石鼻子’這些膠東元素都很有特點。」董小波想透過油畫的方式把膠東文化描繪下來。

董小波不僅在作畫,還在用自己的作品講故事。他經常閱讀書籍,了解乳山紅色文化,想創作出更加打動人心的作品。為了把乳山紅色故事用自己的畫筆描繪出來,董小波便約著朋友一起去了乳山市下石硼村,去參觀膠東兵工廠,去了解兵工廠的故事。再用油畫把兵工廠的故事「講」出來,把乳山的紅色文化「繪」出來。

「藝術創作不像相機直接照下來,而是用畫筆展現情感,並進行適當延展。」在董小波的畫中,我們不僅能看到銀灘迷人的自然風光,還能感受到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他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銀灘的村落、紅色文化以及當地居民的生活場景,展現出銀灘獨特的文化魅力。

「我的油畫被人喜歡,就是對我個人的認可。」截至目前,董小波已經創作了上千幅銀灘題材的油畫,這些作品都成為銀灘的一張張亮麗名片。這些作品涵蓋記錄了多福山、三觀亭、漁港碼頭等各類銀灘地標,展現了銀灘的山水風光和人文風情,多角度記錄了銀灘十年來的發展和變化。

董小波告訴記者,自己不太喜歡畫商業化的油畫,自己也從不把畫畫當作賺錢的方式,而是作為愛好去畫,就能創作出讓自己滿意,也讓大家喜歡的作品。

「銀灘的變化非常大,海岸線變漂亮了,海洋環境也變好了,我想用自己的畫把銀灘的美都畫出來。」董小波的後備箱裏常備著繪畫工具箱,合適的天氣,有了創作的沖動,說走就走。

情到癡絕處,他鄉是故鄉

「和老船長喝上一壺酒,同老村民抽上一袋煙,他們的訴說,像一條涓涓的細流,淌進了我的心田,不知不覺間我心中就有了一個自己的乳山。」這是董小波在畫展的邀請函中的款款深情。

前不久,董小波剛在城市會客廳舉辦了個人畫展,主體為【情到癡絕處,他鄉是故鄉】,共展出了幾十幅作品,都是董小波的得意之作。

「主要是想借這次畫展抒發一下我對乳山的情感,展出的幾十幅油畫作品,是我在乳山的收獲,也是我對大海的回報。」董小波告訴記者,自己年齡大了諸事看淡,但是銀灘的風情激起了他對大自然的濃烈情感。

在展出的油畫作品中,記者看到有波濤洶湧的海浪,有冰雪中的漁船,還有盛開的荷花,每幅作品都飽含著董小波對銀灘的熱愛。「只要你深愛乳山,就能把乳山畫美。」董小波說,來銀灘後,自己從來不缺創作靈感,因為自己身在畫中,不愁沒的畫。

「我的作品風格可能改變不大,但是我十年前畫的海和現在畫的海卻大不相同。」董小波拿出自己一張自己畫的三觀亭,讓我們看畫中的海浪。「你們能從這幅畫中,看到海浪正在拍打礁石,卷起片片的浪花的樣子嗎?」董小波說他早期的油畫作品中,筆下的大海雖然波瀾壯闊,卻更像一幅靜止的畫面;而現在畫裏的大海,海浪四起的樣子充滿了動感和生命力。

來銀灘後,董小波越來越懂海,也越來越懂銀灘,他已經把銀灘當成了自己的故鄉。平日裏,他除了畫畫創作,還積極參與銀灘的各類藝術活動,最近他正與銀灘書畫藝術家一起籌備銀灘書畫藝術節。

銀灘書畫藝術節到今年已經辦了13年,董小波告訴記者,往年的書畫藝術節只有書法家、畫家參與,但隨著在銀灘定居的藝術家越來越多,今年還會有很多攝影家也參與進來。

采訪的過程中,記者能夠感受到董小波對繪畫的執著和對乳山和銀灘的熱愛。他曾是中國油畫創作研究院院士,中國美術家協會黑龍江省分會會員。他的作品參加過第二界中國油畫靜物展、徐悲鴻紀念展、西部風情邀請展、加拿大國際冰雪油畫展等多個高端藝術展。

但此時的董小波更想做銀灘的推薦官,他說,「我會繼續紮根銀灘,繼續用畫筆記錄銀灘,為銀灘留下更多美好的記憶,也希望透過自己的作品,能讓更多人了解銀灘、愛上銀灘。」

人物簡介:董小波一九五七年生,哈爾濱人。中國油畫創作研究院院士。中國美術家協會黑龍江省分會會員。作品參加過第二界中國油畫靜物展,徐悲鴻紀念展,西部風情邀請展,加拿大國際冰雪油畫展等。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戶端 於佳霖 苗潤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