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6首尋人不遇詩詞:你想要的答案,原來已在來去方寸之間靈光閃現

2024-04-15國風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李涉在遭遇流放期間,情緒極其消沈的情況外出遇一高僧而寫。

他原本是苦悶致極,想到處面去遛噠消遣,無意經過一寺廟,透過與鶴林寺高僧的交談,

解開了他苦悶的心結,體驗到了直面現實及人生的輕松感受,從而「偷得」了片刻的悠閑時光。

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心煩意亂,然後會問自己一大堆問題,為什麽會這樣,為什麽會那樣,你很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左問人,右問人,最後問自己?

你將無限多困頓的問題砸向自己都找不到答案,不妨你試著走出去散散心,很多答案會在來去、方寸之間靈光展現,到那裏,答案不答案已經不重要。

【01】

【詣紅樓院尋廣宣不遇留題】

〔唐代〕李益

柿葉翻紅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紅樓。

隔窗愛竹無人問,遣向鄰房覓戶鉤。

秋高氣爽的一日,李益滿懷期待前往紅樓院探訪善詩僧人廣宣,共論詩篇。然而抵達之際,廣宣恰巧外出,詩人未能如願入內。

面對此種情境,尋常人或許會悻悻而返,李益卻選擇了駐足門外,看著滿院紅葉,賞亭亭翠竹,望浩浩長天,沒有朋友相伴,卻也興致勃勃。

沒有預約的造訪,自然是吃了閉門羹,紅樓院外眺望的是一片被霜染紅的柿林,紅葉如火,熱烈地裝點了秋日景象。

詩人仰首,只見湛藍天空如洗,清澈無垠,與巍峨紅樓相依相映,更顯其挺拔之勢。

詩人用一個「倚」字,言紅樓倚天,高聳入雲,言紅綠相映,相得益彰,和諧當中見鮮艷,寧靜當中顯活力。

朱樓紅葉固然引人入勝,但詩人尤鐘愛那隔窗可見的幽深竹林。翠竹蒼勁,生機盎然,其「愛竹」之意,流露出詩人對自然之美的傾慕與高雅情趣。

此時「無人問」之況,非但未引發失落,反而激發了詩人進一步探索的願望。

他果斷差遣隨從尋找開門工具,決心親自步入院中,盡情飽覽那片平日裏心儀已久的翠竹。

李益想必是與朋友太過於友好,之前沒少來,連他家的鎖匙放哪都知道,更不說對紅樓院內景致了如指掌了。

他對朋友家的那一叢翠竹尤為眷戀,與廣宣之間深厚的友誼與默契,使得他能夠不避嫌疑,徑自開門入園。

這份「不遇」中的「覓」,揭示了二人交情之深、往來之密,以及詩人性格的灑脫隨和、豪放不羈。

訪友不成,也不遺憾,可以自由閑適地飽覽朋友家裏的楓葉,翠竹,這何嘗不是一種收獲呢。

【02】

【尋僧不遇】

〔唐代〕姚合

入門愁自散,不假見僧翁。

花落煎茶水,松生醒酒風。

拂床尋古畫,拔刺看新叢。

別有遊人見,多疑住此中。

從步入僧舍之門開始,原本郁郁寡歡的情緒已被來時風景所瓦解,一切愁緒竟然一剎那自行消散。

我還沒有見到僧人,僅身處其境,已能感受到僧舍特有的清寂氛圍對內心愁緒的凈化作用,暗示環境之清幽足以安撫人心,使人忘卻塵世煩擾。

僧舍周邊花瓣飄落,融入煮茶的水中,松風徐來,如醒酒良藥,滌蕩心靈,使人神清氣爽。

詩人閑適地拂拭床榻,尋找並欣賞古畫,又拔開荊棘,觀察新生的花叢,一切都是趣味盎然。

詩人設想,大概其他遊人見到此情此景,或許會誤以為我自己就是這裏的主人呢,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就是我所向往的生活,我多想與這裏的人與物結上一段塵緣啊。

雖然是尋僧不見,但是,遇與不遇的答案已經不重要,我已經在這清幽之地,我的靈魂已經清澈明朗。

【03】

【尋隱者不遇】

〔唐代〕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唐代詩僧賈島以其苦吟精神聞名於世,他少年落魄時,在唐朝某個不知名的寺院出家為僧。

一日,他來到了幽深的山林,尋找一位遺世的隱者。

賈島問「松下問童子」時,心情輕松且充滿期待;得知「言師采藥去」,情緒陡然跌落至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點燃微弱希望之光;最終「雲深不知處」,徹底陷入無奈與失落。

這三問三答,情感層層遞進,細膩展現尋訪者對隱者的熱切追尋與無法相見的惆悵。

隱者以采藥為生,其行為蘊含濟世情懷,是一位真正的隱士,賈島對其懷有高山仰止的敬意,以白雲贊其高潔,以蒼松頌其風骨,寓情於景,比興之意深藏其中。

正因為對隱者的無比崇敬,尋訪不遇的遺憾與悵惘更為強烈。

賈島這次尋訪不遇,雖說心情不太美麗,但是他也悟出真正的修行者就是行蹤不定,普渡眾生,一種欽慕高仰之情越發濃烈了。

尋訪不遇,固然遺憾,卻也在探尋過程中領略了隱者生活的真正意境,體驗了雲深之處那份超然塵外的寧靜與神秘。

這份意外的感悟,猶如在尋人之旅中收獲了一份心靈的洗禮,使得尋訪未果的悵惘之中,又增添了一絲對隱逸生活的理解與向往。

賈島茂視問了半天,問了個寂寞,可是童子已經有意無意地告訴他了,就在這山裏。

人生的很多答案,其實不必四處尋尋覓覓,它在心中,在眼前,在腳下,這需要慧根,需要悟性。

【04】

【尋陸鴻漸不遇】

〔唐代〕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時每日斜。

皎然是一位高僧,比陸羽年長十多歲,兩人因茶而結緣,是生死相依的忘年交,皎然於清爽秋日來訪。

陸宅外菊花未開,沿野外小徑深入桑麻叢中方可尋見陸羽的幽居之所,從院外風景仿佛已經感受到了陸羽那超塵絕俗的隱士形象,一股「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陶淵明式隱士風韻。

籬笆小院,三徑秋菊,詩人輕叩柴扉,卻只見靜寂無聲,無犬吠應答,果然是遠離塵俗之外的人。

面對此情此景,詩人並未悻悻離去,而是轉向西鄰詢問陸羽行蹤,它既體現出詩人對陸羽的深深掛念與尋訪未果的淡淡惆悵。

西鄰言:陸羽常往山中流連,直至日暮方歸。這與賈島【尋隱者不遇】中的「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遙相呼應,共同塑造出陸羽寄情山水、與世無爭的生活態度。

陸羽一直潛心研究茶道,這或許是因他從小在寺院生活的原因,所謂茶都有禪的味道,陸羽可以耐得住寂寞,住在這超然世外之地裏,也算是經住世間繁華的種種誘惑吧。

【05】

【休暇日訪王侍禦不遇】

〔唐代〕韋應物

九日馳驅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

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唐時官員每旬有休沐之日,韋應物選擇這樣一個久候而至、難得的休假日,懷著滿心期待,驅車前往王侍禦府邸。

詩句裏一個「又」字,更增添了這種失望與惆悵,原來詩人此前曾經來拜訪過一次,沒有見到,失望而歸。這次,滿心歡喜,滿以為定不落空誰料想又一次落了個空。

雖然朋友不在,他卻戀戀不舍,久久不肯離去,是欣賞起朋友的住處來。

詩人遊目四顧,但見屋舍周圍白雪皚皚,一片潔白。門前是一條清澈的小溪,冬日更顯得清冷絕俗。

這真是一個不染人間煙火的所在。至此,詩人忽然發現了一個秘密:哦,怪不得他的詩越來越清高脫俗,原來是雪山寒流陶冶的結果啊。

這是一個獨到的發現,但仔細一想,「門對寒流雪滿山」並非「詩思清人骨」的充要條件,也就是說,「門對寒流雪滿山」並不一定就會導致「詩思清人骨」。

因此詩人想說的僅僅是朋友「詩思清人骨」而已。至此,才明白原來詩人是在含蓄地贊美朋友的詩歌造詣。

這份意外的收獲,使得原本可能令人掃興的訪友未遇,轉化為一次對友人精神世界的深度探尋與對詩藝之道的獨特領悟。

生活往往就是這樣,你帶著很明確的問題,或者困惑,或者焦慮去尋求答案,結果,答案已經在來去的路上就已經靈光地顯現了。

【06】

【遊園不值】

〔宋代〕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江南二月,正值雲淡風輕、陽光明媚的時節。詩人乘興來到一座小小花園的門前,想看看園裏的花木。他輕輕敲了幾下柴門,沒有反響;又敲了幾下,還是沒人應聲。

詩人猜想,大概是怕園裏的滿地青苔被人踐踏,所以閉門謝客的。詩人在花園外面尋思著,徘徊著,很是掃興。

他在無可奈何、正準備離去時,擡頭之間,忽見墻上一枝盛開的紅杏花探出頭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滿天絢麗的春光,總算是不虛此行了。

滿園的春色,關都關不住,而「小扣柴扉」又「久不開」,到底是主人懶於社交,無心利祿,還是真的正好不在家,已不言可知。

總之這春色在這麽一「關」一「出」之間,沖破圍墻,溢位園外,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關鎖不住的生命力度。

後人更賦予這兩句詩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會沖破重重困難,脫穎而出,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這兩句詩也便獲得了新的生命,流傳不絕。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聯系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