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黃庭堅「絕筆」真跡流落日本,境界高過張旭、懷素,米芾:不可學

2024-04-11國風

在書法中,「雅俗」是一對對立的關系。所有學習書法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是雅致的,而不是俗氣的。然而,雅俗之間的轉化關系卻常常纏結不清,僅存一線之差。

就拿黃庭堅的草書來說,有些學者將其罵為「俗膩」,甚至米芾都曾評價稱:「草書不可妄學,黃庭堅、鐘離景伯可以為戒」。他認為黃庭堅的草書不值得學習。

為何會有這樣的觀點呢?黃庭堅的草書到底是否值得學習呢?讓我們來詳細解讀一下。黃庭堅的草書最初學習於周越,後來又以懷素、張旭為宗。

他的草書重在行筆的韻致上,因此經過二十年的努力,雖然帶有俗氣,但其筆力卻絲毫不減。這裏所說的「抖擻」指的是他用筆的震顫,而我們都知道,黃庭堅是從船夫蕩槳中發明了「蕩槳筆法」。

他將顫抖感融入到行筆的流動中,使其毫不刻意,更加突出草書的靈動與多變。然而,有人卻認為這種筆法較為俗氣。

然而,正是這種「振顫」讓他的點畫呈現出一種「澀勢」,使線條更加遒勁,富有渾厚的力量感。在其生平作品中,尤以【李白憶舊遊詩卷】最為出色。

【李白憶舊遊詩卷】共計340余字,長約11米,是黃庭堅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其用筆流轉自如,字型瘦硬奇崛,采用了晉唐的「懸腕法」,增強了作品的靈動之氣,讓筆勢更加磅礴雄勁。

沈周曾為此作題跋曰:「筆力恍惚,出神入鬼,謂之‘草聖’宜焉!」,這句話說明了黃庭堅此作用筆詭譎莫測,筆勢飛動自如。

有著「草聖」張旭、懷素之風,甚至在用筆的境界上可以超越這二人。這值得我們好好學習,時常臨摹,可以增強用筆的靈活性,讓用筆更富有彈性。

此作用筆不像懷素、張旭那般迅疾,有利於把握草書的筆力與氣韻,上手更加輕松,從而幫助我們進入草書的深層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