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一溪風月,醉一世長歌
01.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也就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48歲的龔自珍對清王朝的統治者們大失所望,於是憤然辭官,回歸故裏。
後來,他又北上迎娶家眷,在往返途中,龔自珍回顧了自己的大半生,每有所思就賦詩一首,用雞毛筆寫在賬簿紙上,然後投入竹簍裏。
等歸家時,龔自珍已經寫下了315首詩,就是著名的【【己亥雜詩】,這組詩堪稱巨作。我們今天要講的這首,就是這315首詩中的第5首,也是詩人的代表作。
龔自珍是清朝著名的愛國詩人,與林則徐交好,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止鴉片。都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但是龔自珍的兒子卻是個反差。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就是龔自珍的兒子龔橙做的精靈。龔自珍去世後,龔橙無人管教,極度敗家,幾乎將家產全部變賣用來瀟灑。
不過這個龔橙很有才華,李鴻章愛其才,不忍他這樣墮落,對他多有資助。但是最終,龔橙還是投靠了英國人威妥瑪,並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威妥瑪為妾。
當時英法聯軍本打算攻取故宮的,在龔橙的勸說下,才轉向圓明園,因此龔橙留下了「賣國求榮」的罪名。
想他父親龔自珍何等英豪,晚年多病纏身,聽說上海遭到外邦侵略,毅然辭去雲陽書院的教職,趕去上海驅敵。遺憾的是,龔自珍病倒在路上,永遠離開了人間。
龔自珍曾在詩中寫: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這等豪邁之英氣激勵了當時無數人,雖為一介書生,龔自珍卻把救國放在了第一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當世的腐朽現象,被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他的代表作。
02.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己亥雜詩 · 其五】
雖然對清王朝的官僚們極為不滿,憤然辭職,但龔自珍的內心還是惦念家國天下的,所以仍舊希望能有機會報國,將外敵盡數驅逐。
當時是秋天,百花雕零,龔自珍離開京師,懷著悲沈的心情看見這番秋景,心中更加感傷,於是就寫下了這首詩。
詩雖短,但蘊含的情緒卻很復雜,既有離愁,亦有懷恩,相互矛盾的心理融成詩句,成為了不朽的經典。
下面我們就深度解讀一下這首詩。
03.
詩文大意可解為:
心中浩瀚的離愁如同水流一般,向著西斜落日處不斷延伸,奔向遠方的天際。馬鞭向東揮去,這一別不知將是何年,感覺就像要奔赴天涯海角一般;
枝頭上飄下朵朵落花,別說它是無情之物,待明年開春,花朵化作春泥會更加滋養花樹。
龔自珍這首詩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將許多情感融入到一起,首先是辭官之憤,憂天下之憂。其次是歸鄉的愁思,數十年奔波在外,如今打道回府,竟是這樣一番淒涼的場景。
他有心唯讀聖賢書,不聞窗外事,可想想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和那些受苦受難的黎民百姓,心中更是不甘。
原本他官至內閣中書,卻因直言敢諫而屢屢遭到排擠,這些都是他心中的意難平,所以他才寫下了: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從「化作春泥更護花」之句看,龔自珍也是很感恩的,雖然他此時離開了,但言下之意是,只要國家需要自己,自己隨時可以挺身而出。
文人的風骨,高尚的節操,這一切都為時人和後人所敬,遺憾的是,終是壯誌難酬,又養了一個不爭氣的兒子。
所以你看,人生沒有完美的,總會有這樣那樣的遺憾。適逢春日,春暖花開,我們既要學會珍惜時光,也要懂得感謝生命的饋贈。
時光匆匆,百花開過就會雕零,雖然落花成泥更護花,但我們也要惜緣惜人惜福,不要把遺憾留在未來。
閱讀更多經典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