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在澳門大學的法國印象派大展繼續「無問西東」

2024-03-08國風

正在澳門大學藝術博物館展出的【一半是陽光,一半是海水——從法國印象派到澳門風景畫大師原作展】,其實就是之前在國內巡展的「諾曼第油畫展」,上一站深圳美術館的我也寫過了。

不過這次到了澳門,展覽深深地打上了李軍老師的銘印。李軍原來是央美的教授,當年那個「無問西東」大展就是他策劃的。現在他到了澳門大學任教,去年澳門大學也成立了藝術博物館,這個諾曼第油畫展算是首個引進的國際展。展覽除了來自法國的展品,還加上了十件澳門原生的藏品。然後在展覽章節和文字內容方面則有很多李軍老師的特色,包括一再強調的「無問西東」,即東西方的相互影響。

澳門的展覽是免費的,澳門大學藝術博物館設在澳門大學伍宜孫圖書館裏,在門口簡單登記一下就能進去看了。而澳門大學並不在澳門的地理範圍,而是在珠海橫琴的一塊飛地,但還是得從澳門坐公交經一個隧道進去。

這裏補充一下澳門站新增的展品,後面會加上深圳站的內容。

喬治·史密羅夫【南灣及主教山】,1945年,澳門藝術博物館藏

水彩畫。喬治·史密羅夫是俄羅斯建築師、畫家,作品是他1944年到澳門躲避戰亂時畫的,看得出深受印象派影響。

喬治·史密羅夫【玫瑰堂】,1945年,澳門藝術博物館藏

玫瑰堂是澳門的巴洛克風格教堂,現在還在,從議事亭前地走去大三巴都要經過的。

路易士·迪美【大三巴牌坊】,1945年,澳門藝術博物館藏

路易士·迪美在澳門出生,是喬治·史密羅夫的學生,移居葡萄牙後曾任波爾圖高等美術學院教授。

喬治·史密羅夫【月光】,1944年,澳門藝術博物館藏

木板油畫。玻璃反光太嚴重了。

譚華牧【賞景】,1950年代

譚華牧是廣東台山人,曾赴日留學,回國後曾在廣州、上海任教,抗戰時期流寓澳門。

呂壽琨【海濱】,1957年,澳門藝術博物館藏

呂壽琨是廣東鶴山人,他將寫意山水與西方表現主義融合,開創了新水墨風潮。

奧托·埃格勞【澳門(九)】,1963年,澳門藝術博物館藏

奧托·埃格勞是德國藝術家,1963年曾到訪澳門。

譚智生【媽祖閣】,2001年,澳門藝術博物館藏

譚智生是廣東雲浮人,1949年移居澳門。

郭士【市政廳前地】,1980年代,澳門藝術博物館藏

郭士是廣東潮安人,畢業於新加坡南洋美術專科學校,1960年代定居澳門。

郭士【漁港風情】,1964年,澳門藝術博物館藏

非常印象派的一件作品。

以下是重發深圳站的內容:

【印象新生——法國諾曼第油畫寫生與影像展】是深圳美術館新館的開館展之一,我仔細比對了一下,展品跟2021年北京中華世紀壇的【從庫爾貝、柯羅到印象派——來自法國諾曼第的光影世界·真跡展】有近半是一樣的,不過那個展門票要上百塊,而深圳這個則是免費,再次感嘆深圳的「鈔能力」就是好。

以下簡單說說新見的展品,重復的除了幾個大名家就不說了,有興趣可以去翻舊文。

莫奈【艾特勒塔】,約1864年

莫奈喜歡在固定的「機位」畫同一景觀不同時間的光影效果,在這個法國海邊的「象鼻山」也一樣。上次北京的展覽也有一件,但是打豎的構圖。我覺得這件畫得更好,特別是天空中的霞光和雲彩,仿佛在流動,油畫的這種色彩和光影效果只能在現場感受,照片容易失真,文字也難以盡述。

泰奧多爾·席裏柯【泥瓦匠的馬】,1822-1823年

席裏柯是法國浪漫主義運動的先驅,他33歲就不幸墜馬早逝,他對復雜姿勢和戲劇性光線效果的運用啟發了德拉克洛瓦等其他浪漫主義畫家。

古斯塔夫·庫爾貝【諾曼第海灘,暴風雨天】,約1871年

這件上次有。庫爾貝是現實主義繪畫的領軍人物,他驚世駭俗的【世界的起源】不是誰都能接受的。

卡米耶·柯羅【特魯維爾附近的峭壁】,約1825年

柯羅的兩件也是上次見過的。他是較早戶外寫生的畫家,深受康斯坦布爾和透納的影響。他屬於巴比松畫派,但同時又是印象派的先驅。

卡米耶·柯羅【池塘邊的放牛人】,約1863年

這幅其實已經挺印象派了,是柯羅晚年作品。

歐仁·布丹【特魯維爾圖克河上的橋梁】,1881年

歐仁·布丹是莫奈的啟蒙老師,他與巴比松畫派來往密切,以柯羅為榜樣。這件作品的油彩已經比較厚重,他和莫奈兩個人之間可能互相都有影響。

歐仁·布丹【特魯維爾的退潮,捕蝦人】,1879年

諾曼第就是歐仁·布丹的家鄉,所以展覽中他的作品相對較多。

歐仁·布丹【特魯維爾:漲潮時的碼頭】,約1888-1895年

歐仁·布丹出生於水手世家,這也是他熱愛描繪海洋和港口的原因。展覽中他還有兩幅作品是上次有的,就不說了。

約翰·巴托爾德·容金德【河邊的洗衣女】,約1862年

容金德是荷蘭畫家,也是莫奈的良師益友之一。從這件作品可以看出容金德繼承了荷蘭風景畫的傳統,又有戶外寫生的光影效果。

夏爾·弗朗索瓦·杜比尼【風景】,年代不詳

夏爾·弗朗索瓦·杜比尼是巴比松畫派風景畫家,也被認為是印象派的先驅之一,莫奈也受其啟發,曾借他的工作船在塞納河寫生。

夏爾·弗朗索瓦·杜比尼【烈日下的維勒維爾港】,約1873年

海浪部份的顏料非常厚,杜比尼對水的研究讓他成為巴比松畫派中最擅長畫水的畫家。

保羅·於埃【諾曼第風景】,約1820年

保羅·於埃多用水彩畫草稿,令畫作呈現極微妙而生動的視覺效果。

保羅·於埃【特魯維爾擺渡人的小屋】,約1851年

壓抑的風景,國旗上的紅是唯一的亮色。

路易·亞歷山大·杜布爾【濱海維勒維爾的防波堤】,約1862年

杜布爾是翁弗勒爾人,經常描繪諾曼第美麗的海岸風景和海濱浴場的人群。

阿道夫·弗利克斯·卡爾斯【普伊的峭壁】,1862年

卡爾斯的作品曾與莫奈、德加、畢沙羅等人的作品一起展出,有「灰色的印象派畫家」之稱,這件作品就很能體現他喜歡使用灰色、棕色的特點。

阿道夫·弗利克斯·卡爾斯【信】,1877年

畫的是一個在看信的男子,但臉部模糊,五官都看不清楚。

阿道夫·弗利克斯·卡爾斯【翁弗勒爾女子肖像】,1877年

看著倒像清末的外銷油畫。

阿道夫·弗利克斯·卡爾斯【紡織女】,1877年

又是模糊不清的人像,光倒是多了些。

法蘭·米里斯·伯格斯【翁弗勒爾港景象】,約1881年

伯格斯是活躍在法國的美國印象派畫家,作品描繪的是夜晚的港口。

艾拔·勒布爾【魯昂普雷奧盧普碼頭】,1880年

勒布爾是印象派畫家,一生創作了近兩千幅風景畫。

艾拔·勒布爾【魯昂的塞納河風光】,1886年

解說牌說河面上的是陽光的反射,我看著不太像。

提奧多·巴塞·德·朱利蒙【魯昂大鐘街】,1824年

水彩加水粉畫。

讓·埃蒂安·卡奈克【魯昂港】,約1900年

羅拔·安托尼·潘松【魯昂附近的塞納河風光】,約1918年

潘松是後印象派風景畫家,這裏畫的是塞納河夜景。

阿道夫·弗利克斯·卡爾斯【翁弗勒爾的日落】,1875年

翁弗勒爾在塞納河河口南岸。

保羅·艾利·格涅茲【翁弗勒爾的橋】,1913年

讓·雅各·萊內【勒阿弗爾的聖阿德雷斯】,年代不詳

勒阿弗爾則是塞納河河口北岸城市,莫奈的【日出·印象】畫的就是這裏。

雅各·埃米利·布蘭奇【迪耶普海灘的暴風雨天空】,1934年

歐仁·法蘭·拉米【聖馬洛,夏多布裏昂之墓】,約1883年

夏多布裏昂是法國作家、政治家、外交家,拿破侖時期曾任駐羅馬使館秘書,波旁王朝復辟後成為貴族院議員,1848年去世。

弗朗索瓦·路易·弗朗塞【河邊的洗衣女】,約1850年

弗朗塞1834年遷居楓丹白露,於1836年與柯羅成為密友,受到柯羅很大影響。

阿道夫·馬萊【牛群和牧女】,約1904年

維克多·斯坦尼斯拉斯·萊比納【風景】,約1890年

遠處有冒著濃煙的工廠,表現了工業化時代的鄉村景觀。

保羅·艾利·格涅茲【德蘭格夫人肖像】,約1912年

這件有點點彩派的味道。

加斯頓·普呂尼耶【港口日落時的印象】,約1904年

除去左邊的輪船,右邊挺有莫奈【日出·印象】的感覺。

安德烈·漢堡【聖萊昂納爾前的翁弗勒爾碼頭】,約1946-1948年

展覽的最後一部份是10幅安德烈·漢堡的作品,安德烈·漢堡是法國現代海軍畫家,參加過法國抵抗運動,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氣息,色彩搭配層次鮮明,算是繼承印象派傳統的現代畫家,幾位印象派大師的風格都有一些。

安德烈·漢堡【正午的帆船課】,1980年

安德烈·漢堡【九月的特魯維爾海灘】,1971年

非常誇張的大太陽。他的作品就看這三幅吧,另外展覽中還有一些早期的黑白攝影作品,就不多介紹了。

●【一半是陽光,一半是海水——從法國印象派到澳門風景畫大師原作展】
展期:2024年2月2日—2024年5月5日
地點:澳門大學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