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唐詩是一座令後世仰望的高山,那李白就是站在山巔上的人物。
若是要問詩仙存世的千首詩中,大家最喜歡哪一首,相信會得到很多不同的答案:【將就酒】喜歡的人肯定不少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除了李白誰還能囂張得如此有味道;【蜀道難】欣賞的人肯定也挺多,「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詩仙寫得洋洋灑灑,我們讀得過癮;除此之外【俠客行】、【月下獨酌】喜歡的人肯定也不在少數。
以上經典,每一首都是唐詩中絕對的精品,每一首水平都達到了後世文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但大家知道李白詩如今被奉為國寶,存於故宮博物院的是哪一首嗎?不是以上這些詩中的任何一首,而是一首很多人沒聽過,也沒讀過的四言詩,詩名叫【上陽台帖】。不少人看到這個題目就笑了,但它卻是李白存世的唯一一幅書法真跡。我們來看看寫了什麽:
【上陽台帖】
唐.李白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
非有老筆,清壯可窮。
這幅書法真跡中其實並沒有詩的名字,只有後面16字的四言詩以及「十八日,上陽台書,太白」這9個字的落款,一共只有25個字,詩名是後人根據詩的意思編的。
此詩寫於公元744年,這一年對唐代詩壇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的夏天,詩仙詩聖相遇於洛陽。此時已名滿天下的李白已被驅出了長安城,43歲的他正是不得誌時;而32歲的杜甫還沒什麽名氣了,一心渴望建功立業。兩人一見如故,便約了同樣是大詩人的高適,一同登上了河南的王屋山,目的是拜訪當時鼎鼎大名的道士司馬承禎。不巧的是司馬道長已仙逝,三人乘興而來卻也不算敗興而歸,他們看到了司馬承禎的畫作,也欣賞了王屋山的美景,於是詩仙有感於此,揮筆寫下了這首四言詩。
從詩本身來看,與李白的經典詩作相比,自然是水平一般,但卻挺有味道。詩的前兩句,一語雙關,既是寫王屋山的美景,也可當成道人畫中之景。後兩句則是對道人的誇贊,無一字多余。目前這副真跡被館藏於故宮博物院,是國寶級文物。或許有些人會覺得,詩寫得很一般,咱們也太「物以稀為貴」了吧!但你看看詩旁邊的那些印章,就知道古人是有多珍視這幅詩貼了。
在詩帖的最右邊,赫然寫著4個大字:青蓮逸翰,並加蓋了印章,這是乾隆題的。再從右往左看,跟著的是宋徽宗寫的「「唐李太白上陽台」,宋徽宗是北宋的第八位皇帝,其書法字型自成一派,被稱為「瘦金體」,價值也是難以估計的。再往後,詩的正文後還有元代大書法家歐陽玄的題詩,以及元清等多位文壇、書法界大師的題字。可以說詩貼上面的印章,每一個都來頭不小,每一個字都價值不菲。
李白這首詩沒有標題,甚至沒有題目,加上後後序部份一共也就是25個字,卻歷經了1200多年,先後成了幾代皇帝和數位文化大伽的心頭寶。每當看到這幅詩貼的時候,筆者心中都會感嘆「萬幸」二字,它躲過了種種亂世風雲,終於傳到了今天,讓我們能欣賞到詩仙真跡,讓無數李白迷能一睹詩仙的妙筆,這樣的書法作品怎能不成為國寶?大家說是不是?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