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所謂的大師最起碼有半數是渣男,像風流才子徐誌摩,國畫大師張大千等等。
這裏要說的是奇人巫師奇事的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拋開其為人不談,這首別詩恬淡優雅,哀情悽婉,不失為千年別詩之絕唱。
而李叔同的才能何止於詩,他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渣男。
1:他不是一個好兒子。
李叔同的父親是天津首富,家裏經營鹽業和銀行業。李父老來得子,69歲那年生下李叔同,李叔同母親其時只有18歲。
五年後,李叔同父親去世。
失去父親庇護的李叔同和母親兩人,在舊式大家庭的勾心鬥角中,日子其實難捱。
十年後,李叔同對母親的難處視而不見,違背母親的教導,既不求仕,也不經商,只顧自己吟詩作畫,沈湎於聲色犬馬。
李叔同一生中既不伺奉母親,也從未對母親有任何經濟上的幫助。
2:他不是個好丈夫。
李叔同16歲時結識名伶楊翠喜。
他便一下子泡在溫柔鄉,對母親的教誨充耳不聞。
母親只得替他找了正房,天津茶商的女兒俞氏。就這,還是母親答應他30萬大洋的條件,他才回的家。
俞氏端莊賢淑任勞任怨。
李叔同帶著俞氏和母親去了上海。
在上海,李叔同如魚得水,文采飛揚。
但他更加肆無忌憚地拋家離舍,把贍養母親,保護妻子,撫養兒子的責任全部留給俞氏。
母親去世,李叔同和俞氏把母親運回天津下葬後,李叔同返回上海。
從此,李叔同便杳無音訊,直到多年以後在杭州出家,俞氏和三個兒子還是從朋友口中得知。
李叔同從上海到日本留學,認識日本年輕畫家誠子,而且還把誠子帶回杭州。
但李叔同還是始亂終棄,把誠子留在世俗,自己獨自在杭州出家,過上青燈孤影,晨鐘暮鼓的僧人生活。
3:他不是個好父親。
李叔同和俞氏生了三個兒子。但李叔同和三個兒子聚少離多。從不撫養,也不過問,直到老死不相往來。
試問,這樣一個對自己親人都如此絕情的渣男,還談什麽大慈大悲,普度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