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風景秀麗,香爐峰的瀑布尤為壯觀,詩人以十分興奮的心情,提筆寫下了這首絕句。前兩句概括地描繪了香爐峰瀑布的奇偉景象。首句從香爐峰寫起,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水氣變成了紫色的薄霧,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第二句描寫瀑布,一個「掛」字,生動逼真地寫出了瀑布奔騰飛瀉的氣勢。後兩句用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筆墨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飛流」是寫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繪瀑流直瀉,「三千尺」是誇張瀑布的壯觀,可以說字字珠璣,無一虛設。最後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銀河,既生動又貼切,而其中一個「疑」字率直道破這是詩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長。
這首詩表現出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昂揚的氣概。
望嶽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首詩透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誌。
詩人在詩的首聯寫泰山山脈綿延遼闊,以設問起筆,傳神地寫出了自己第一次望見泰山時的興奮和贊嘆之情。頷聯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麗、高大巍峨的特點。頸聯是寫仔細遠望,見群峰雲生,仿佛有歸鳥入谷,表達了心情的激蕩和眼界的空闊。尾聯想象將來登山所見景象,同時抒發自己的抱負。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嶽,但通篇並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布局和藝術構思是精妙奇絕的。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今屬河南)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遊覽廬山,寫下了若幹首關於廬山的紀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實寫遊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後兩句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為什麽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高瞻遠矚的豪情壯誌。詩的第一句用誇張的寫法寫峰上古塔之高,也寫出了自己的立足點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對前途充滿信心的精神狀態。詩的後兩句承接前兩句議論抒情,詩人身在塔的最高層,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覽無余,不怕浮雲把視線遮住。這兩句詩蘊含著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給人積極向上的啟示,也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看到的景物,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麽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為千古名句,再次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先後用了「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裏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是疑問句式,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便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首著名的山水詩,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
詩的前兩句,以「幽草」「深樹」寫出了環境的清幽寂靜,而「生」和「鳴」兩個字,又在靜中透出動感。「獨憐」是偏愛的意思,偏愛幽草,顯示了詩人恬淡的胸懷。詩的後兩句寫傍晚時雨中的景色,動中有靜。這雨中渡口扁舟閑橫的畫面,表現了一種荒涼寂靜的意境。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這首詩是白居易於穆宗長慶三年(823)任杭州刺史時寫的,生動地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是一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贊歌。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經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輪廓。中間兩聯是分寫。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這樣的景象給人們帶來了生機勃勃的感覺。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主觀感受。唐時人們有騎馬遊春的習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人在馬背上自然感到舒適,但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也會產生迷亂的感覺。尾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全詩緊扣「春行」二字,抓住環境與季節的特征,把春天的西湖描繪得生機盎然,美麗無比,讀來也覺春風撲面,神清氣爽。
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詩人以準確精練的語言,描寫了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的壯麗之景,抒發了深深的思鄉之情。
首聯以對偶句發端,寫神馳故裏的漂泊羈旅之情懷;頷聯寫在「潮平」「風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宏闊大;頸聯寫拂曉行船的情景,對仗隱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給人積極向上的藝術魅力;尾聯見雁思親,與首聯呼應。
全詩用筆自然,寫景鮮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風格壯美,極富韻致,歷來廣為傳誦。
浪淘沙
【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這是一首描寫黃河雄偉氣勢的著名詩篇。【浪淘沙】共九首,這是第一首。詩歌的前兩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來自天邊、奔騰千裏的壯麗圖景。「九曲」用了誇張的手法寫黃河曲曲折折,「自天涯」寫出了黃河的源遠流長。後兩句詩人馳騁想象,表示要迎著狂風巨浪,頂著萬裏黃沙,逆流而上,直到牽牛織女家,表現了詩人的豪邁氣概和奮發向上的情懷。
觀滄海
【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觀滄海】是一首四言樂府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此詩全篇寫景,並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但是誦讀全詩,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地寄托的詩人的情懷。透過詩人對波濤洶湧、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我們能夠感受到詩人奮發進取的激情、立誌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觸摸到了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這種典型環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全詩語言質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表達了詩人對建功立業的渴望,展現了統一中原的雄心偉誌和寬廣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