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最高的藝術境界就是,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

2024-07-26國風

對於繪畫,黃庭堅悟得更徹底,他就說過:「余初未嘗識畫,然參禪而知無功之功,學道而知至道不煩。於是觀圖畫,悉知其巧拙功(俗),造微之妙。然些豈可為單見寡聞者道哉?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於藝術的追求永無止境。

對於「藝術」的理解,千人千面,各有不同。但是,我們首先要把藝術和技巧分開來看。

因為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技巧屬於「可學」的範疇,用本事和耐力就可達到,其間並不一定都含有畫家本人深刻的自我意識。但技巧有可操作性,容易上手並易出作品。

藝術則不同,藝術是表達情感的手段,它與社會、時代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並且可以做為一個社會、時代的鏡子。

藝術往往帶有一種自發的覺醒,是自我意識的突然覺醒和內心情感的表達,是變幻莫測,虛無縹緲而又實實在在新精神的綜合表達。

藝術的操作性不強,必須經歷千山萬水,百轉千折,非高人,非聖賢難以抵達。

正如董其昌言:「畫家六法,一曰氣韻生動。氣韻不可學……」

試問,有多少人能輕易向別人表達清楚自己內心的情感呢?

譬如我們畫花卉,誰能肯定的說,我能清楚地表達出每一朵花葉的情感呢?

我們不管賞花或繪畫,必是將自我的情感融入其間,所以花並非花的本意,而是我認為的花意,我心中的情感。

其實,藝術之初,含有很多巫術的成分,繪畫也象歌、舞一樣。當一個人或歌或舞時,表達的都是自己內心愉快與否,表達的都是當事者內心的悲喜。

蘇東坡就曾說:「高人豈學畫,用筆乃其天,譬如善遊人,一一能操船。」

畫有小毛病不要緊,能者往往會把毛病變成優點。

米芾不就說過:「何必識字難,辛苦笑揚雄。自古寫字人,用字或不通。要之皆一戲,不當問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

黃庭堅說得更妙:「斷腸聲裏無形影,畫出無聲亦斷腸。"古人更有「一片傷心畫不成」之哀嘆。

蘇東坡也說:「古畫畫意不畫形……,忘形得意知者寡……」

其實,無論從遠古的人類,還是到如今的現代人,我們都以表達自己真摯感情為最高目的。

蘇轍就曾說過:「吾觀天地間,萬物同一理。扁也工㓸輪,乃知讀文字。我非畫中師,偶亦識畫旨。」

黃庭堅悟得更徹底,他就說過:「余初未嘗識畫,然參禪而知無功之功,學道而知至道不煩。於是觀圖畫,悉知其巧拙功(俗),造微之妙。然些豈可為單見寡聞者道哉?」

縱觀歷史,在藝術史上取得佳績者,都是洞察造化之妙的高人賢士,令人不能不望其項背而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