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解放前夕的廈門:「三荒」加速國民黨政權崩潰

2024-06-25台海

從這兩份檔案可以看出,貨幣瘋狂貶值。1948年11月30日,百市斤白米的價格是金圓券190元;1949年2月21日,百市斤白米的價格是金圓券12900元,不到三個月的時間,米的價格增長近68倍。

1949年7月12日廈門市商會關於建議登記公共房舍分配給國民黨軍駐用並取締占駐民房情形的公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抗戰,終於取得勝利。正當廈門民眾期盼重建家園,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時,國民黨卻挑起內戰,將光復區的「接收」變成「劫收」,讓民眾再度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本期「廈門檔案故事」,將透過幾份早已泛黃的檔案,再現解放前夕廈門面臨的「三荒」,借此一窺是什麽使國民黨政權加速崩潰。

錢荒

金圓券泛濫

民眾手中錢財變得一文不值

抗戰勝利後,由於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造成嚴重通貨膨脹。鑒於法幣信用完全喪失,為了挽救財政經濟危機和維持日益擴大的內戰軍費開支,國民黨政府於1948年8月19日實施幣制改革,把法幣換成金圓券。

實際上,這是以國家的名義對國統區全體民眾的一次掠奪,造成更加嚴重的通貨膨脹。廈門本來就是一座小城,物資有限,容納不了太多的貨幣。隨著戰爭南移,大批的官員和國民黨軍部隊進入廈門,也帶來大量金圓券。一時之間,廈門市場上金圓券泛濫,鈔票不斷貶值,通貨急劇膨脹。持有金圓券者莫不爭相套購美鈔,以免受貶值損失,小面值的金圓券則直接被市場拒用。為了自救,福建省各縣市相繼停止流通金圓券,大量金圓券流入廈門,造成廈門市場上金圓券泛濫成災。廈門市檔案館內就藏有國民黨政府「禁止拒用小額金圓券由」的檔案。

許多不良商人利用上海和廈門兩地之間的匯率差價,做起金圓券買賣,更加劇了廈門金融市場的動蕩和混亂,造成美鈔價格狂漲。金圓券與美鈔比價,1949年4月1日,1美鈔兌換金圓券15800元;4月16日,1美鈔兌換金圓券達到100000元;5月22日,金圓券與美鈔的比價從早上1美鈔兌換金圓券2000萬元,到晚上兌換15000萬元,一天漲幅達到近7倍。貨幣嚴重貶值,物價扶搖直上,人心惶惶,金圓券也失去信用。

糧荒

一粒米的價格

十一年前可買五顆珍珠

人多食貴,飲多水涸。抗戰以前,海運暢通,廈門的糧食多由緬甸、安南等地大量進口。抗戰勝利後,百業待興,生產尚未得到恢復,緬甸、安南等處又實施糧食禁運,停止輸出。廈門糧食改由上海、蕪湖等處調運,糧食短缺問題時有發生。1948年下半年,閩南又遇大旱,糧食減收,城市的糧食供應更為困難。

1948年6月16日,廈門一粒米的價格,在淪陷前的1937年可買 5 顆上好珍珠。國民黨政府放任糧荒,民不果腹,賣兒鬻女,路遺屍骨。廈門市商會在1948年8月的【廈門市商會復員周年紀念刊】上有這樣的文字:糧價暴漲不已,貧民掙紮於饑餓線上,街頭遊乞,餓殍載道。可見當時廈門民眾生活得十分淒慘。廈門大學學生甚至組織活命自助籌備會,圍住省政府田糧處處長陳拱北要糧食,學生們高聲呼喊「我們要吃飯!」「我們要活命!」

進入1949年,隨著戰事南移,大量湧入的軍憲部隊,更加劇了糧食供應困難。當時的香港【星島時報】報道:「廈門現在可以說是‘遍地皆兵’,一間商店平均每月得養上半打兵,但更可怕的是像蝗蟲群的金圓券,每天數不盡地爭向這裏飛來,吃光閩南所有的金銀財寶。」

屋荒

大量民房學校商店被占

商業陷入停頓狀態

廈門淪陷期間,日本侵略者及倚仗日寇勢力的漢奸,大量強占甚至拆毀房屋,許多民房遭到破壞。抗戰勝利後,廈門的住房就顯得非常緊張。

隨著內戰國民黨當局的失利,大批官員和部隊南逃進入廈門後,引起更加嚴重的房荒。當時,達官貴人可以出高價獲取住房,國民黨部隊找不到住房,就強占學校、商店、民房,甚至占寺廟為營房。廈門市商會在1949年7月2日給當時的廈門警備司令部的公函中寫道:過境及調廈部隊頻增,住戶、商店多被占駐,鷺江道、開元路、人和路、開禾路等幾乎全被占領,商業陷入停頓狀態。由此而引起的各種糾紛和矛盾也層出不窮。

讀者黃燦芳曾撰文發表在【廈門日報】,他回憶,在廈門解放前幾天,鼓浪嶼中華路19號就有傷兵撞倒了靠近虎巷一側的大鐵門,住進了大樓的地下室。

「錢荒 」「糧荒」「房荒」讓市民怨聲載道,隨著廈門局勢的日益緊張,問題越來越嚴重,城市越來越亂,加速了國民黨政權垮台。

(文/廈門日報記者 許舒昕 陳冬 通訊員 劉莉麗 圖/廈門市檔案館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