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熊嘉楠 周歡 每經編輯:董興生
經過連續快節奏的忙碌,「五一」假期,長海(化名)準備和外地來上海的朋友喝兩杯,但晚餐地點附近沒有酒吧,經常在家微醺的長海提議在附近超市買材料,自己調。於是,兩人在便利店買了100ml裝的百齡壇(蘇格蘭威士忌品牌),一分為二倒進加了冰塊的杯子中,再倒入些果汁。兩人就這樣喝著一共花了30多元的自調威士忌,在上海街頭city walk,從靜安寺走到淮海中路。
同長海一樣,在夜場文化的熏陶之下,不少年輕人愛上洋酒帶來的微醺感,威士忌也更受青睞。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叢森 攝
根據中國酒業協會威士忌專業委員會今年3月釋出的【2023中國威士忌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中酒協報告」),2023年,中國威士忌市場規模達55億元。10余年間,中國威士忌市場規模增長了4.2倍。
過去,威士忌一直被認為是「洋酒」的代表,但目前,已有眾多國產威士忌專案落地,不少白酒巨頭紛紛入局。4月下旬,郎酒峨眉山高橋威士忌產區正式開工,專案總投資超過30億元。
作為威士忌「發燒友」,長海也關註到了這個訊息。但讓他疑惑的是,近年來,國產威士忌雖然專案眾多,但價格、渠道、產品、品牌這些能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因素,沒有一個出現在他的視野中。
實際上,威士忌和白酒都屬於長周期產業,消費者培育、市場鋪墊和品牌推廣等環節至關重要。
【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多方采訪發現,當前中國威士忌市場仍以進口為主,國產威士忌市場空間十分有限,能進入傳統威士忌經銷渠道的產品更稀少。即便各方已關註到這一藍海市場,但賽道驟然擁擠,競爭對手多、缺乏品牌力等,都是擺在國產威士忌面前的問題。
巨頭紛紛入局、專案「遍地開花」 產業進入爆發期?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城中之城】,被網友戲稱為一場「酒類展銷會」。鐵蓋茅台、高端葡萄酒、南韓燒酒、口糧啤酒……在眾多酒類中,劇中人物趙行長喝掉價值10000美元的「天價威士忌」被熱議。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進口威士忌便已批次進入中國市場,但不為外界熟悉的是,目前國內已有眾多威士忌專案上馬。
最近,白酒巨頭郎酒的威士忌專案開工。
汪俊林 圖片來源:郎酒供圖
「努力做到打造建設世界級的威士忌酒莊。」4月26日一早,在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的致辭後,峨眉山高橋威士忌專案正式開工。天氣晴朗時,從專案所在地可以看到峨眉山的金頂。據介紹,專案用地700余畝,總投資不低於30億元,設計年總產能1萬噸原酒分3期實作,2026年首期年產3000噸原酒投產,2030年全部建成使用。
為建設專案,汪俊林透露:「我們已經去了國外很多地方都看過了,下個月我們公司團隊還要去英國、法國考察。」
2022年,郎酒便成立了威士忌工作籌備組,並前往各地考察選址。去年4月,郎酒旗下峨眉山高橋威士忌酒業有限公司成立。
即使是郎酒內部,也一直對威士忌專案頗為保密。郎酒相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公司對入局威士忌事項十分嚴謹,他也是直到專案開工前夕才了解相關安排。
設計年總產能1萬噸原酒,郎酒的「胃口」並不小,要知道,2022年全年,國內威士忌容量也才5.5萬噸左右。而在這背後,則是郎酒在內的酒業巨頭們看到了威士忌正成為藍海市場。
中酒協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威士忌市場規模達55億元,增幅10%。
與此同時,國產威士忌的時代已經到來。中酒協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國產威士忌生產經營活動的具有法人資格單位(企業)達到了42家,同比增幅為75%。其中不乏洋河股份、古井集團、燕京集團、青島啤酒、郎酒、北京一輕等酒業大佬,也包含湯臣倍健等業外資本。
不僅如此,保樂力加、帝亞吉歐等洋酒巨頭早已在國內建廠,加入了這場市場爭奪戰。
第四屆消博會上的保樂力加展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叢森 攝
記者註意到,國產威士忌專案已全面開花,共42個專案分布在全國各地,包括北京、安徽、福建、浙江、四川等10余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從專案分布看,雲南6個、浙江6個、福建5個,排名靠前。
據統計,截至2023年,主要國產威士忌品牌已超過80個,專案總產能規劃達到25萬噸,同比增長25%,是當前市場容量的5倍左右。
圖片來源:【2023中國威士忌行業發展報告】
福建大芹威士忌酒業在國內擁有多個專案,公司董事長葉振波十分熟悉國產威士忌的發展情況。
「隨著80後、90後甚至00後成為酒水消費主力軍,他們對飲酒場景的需求更為豐富,飲酒的口味呈現多元化、時尚化,所以威士忌滿足了新生消費者的需求,這也是各大酒業巨頭布局國產威士忌的原因之一。」葉振波說,「對生活品質有較高追求的人,威士忌將會成為(他們)酒水消費的主要趨勢之一。」
葉振波稱,當前,威士忌在福建銷售規模在10億元左右。「國際酒業巨頭布局中國、威士忌釀造本土化、威士忌品質提升加速等因素,加快了中國威士忌生產及消費規模,中國威士忌產業已經進入全新的時代。」
產業B面:產品難覓+市場空間有限 賽道變擁堵了?
作為普通上班族,長海每周喝三四次威士忌的頻次相對較高,多在酒吧、商超消費。「我其實蠻早就聽到有國產威士忌品牌,但一直都沒有看到過,也不會主動去搜尋。線上的電商沒有鋪量,線下的很多商超也看不到。」
今年「五一」期間,在成都市成華區一1919門店,【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發現,該門店銷售的威士忌有五六種,其中有日本威士忌,但沒有國產品牌。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周歡 攝
某大型酒類連鎖企業人士也表示,公司基本沒有銷售國產威士忌,目前主要賣國外知名品牌或一些日本威士忌。
長海的感受與記者了解到的情況,都直指產業上遊正進入爆發期的國產威士忌產業的另一面——終端產品難覓。背後,主要原因在於消費者認知不強、國產品牌知名度不高、主營產品種類較少等。
中國酒業協會威士忌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元月向【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表示:「當前國產威士忌產品太少;年份太短,大部份還需要時間陳釀;還有很多出口;尚未在傳統渠道銷售。」
首先是上市產品少的問題。
葉振波表示,大芹威士忌創始人吳松柏從2007年便開始籌劃建設威士忌酒廠,直到2020年以大芹單一麥芽威士忌品牌開始在福建市場投放銷售,單品數量達25個,且每年都推出新產品。
而除大芹外,國內大多酒廠基本是近幾年才投產,有些產品還沒上市。如保樂力加峨眉山專案也是在投產快三年後,才在今年推出了第一款國產威士忌產品。
古越龍山董秘辦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威士忌產品需要一定的儲存時間,截至今年4月初,公司威士忌產品仍處於大桶儲存狀態,距離小包裝產品大規模上市還有一定時間。
其次,也是最核心的,便是消費者對國產威士忌認知不高的問題。中國威士忌55億元的市場規模中,近九成市場被進口產品占據。
上述1919店員也坦言:「大家可能還是比較喜歡海外的牌子。」
麥卡倫威士忌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叢森 攝
成都市酒吧協會副秘書長王安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采訪時說:「目前成都酒吧威士忌的消費群體還是著眼於進口產品,國產威士忌銷量未能反超這些傳統品牌。」
生產、消費端剛剛起步,國產威士忌消費認知還未形成,品牌端沒有足夠的資金與產品快速上量是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
對此,天佑德酒相關人士亦表示,酒是需要長期觀察和調整的,然後才能大力推廣,目前很多(國產威士忌)都處在起步階段。
除此之外,還需要註意的是,雖然各方看好國產威士忌並付諸行動,但不可否認的是,國產威士忌市場規模仍然較小。同時,在一眾國內外產業巨頭紛紛湧入的情況下,國產威士忌的生產量已經來到5萬噸,這一體量已經大於當前中國威士忌市場3萬噸的進口量。
在下遊消費認知不高、上遊產能擁堵、市場空間有限的背景下,未來,隨著更多入局者的加入以及更多專案投產,由此帶來的賽道競爭加劇,甚至產能過剩等風險,都是擺在國產威士忌面前的重要課題。
產業未來:塑造品牌是當務之急
「我沒有意識去找它(國產威士忌),即便想找也是很費勁的事,這也背離了我想輕松喝一杯的初衷。」大量專案投產,最終是要賣給長海這樣的愛好者,國產威士忌繞不開的也是最為核心的,便是加強品牌建設與消費者認知。
品牌是企業最為核心的資產之一,是能夠直接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關鍵因素,對於酒類企業更是如此。
在【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近期的調研采訪中,不少采訪物件都提到了日本威士忌。
「有一個段子,很久以前你喝日威,說明你很有個性。10年前你喝日威說明很有品位,現在你還在喝日威,說明你很有錢。」上述天佑德酒人士說。
公開數據顯示,日本威士忌2022年市場規模達54.6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四,這一規模大概是中國威士忌市場規模的7倍。威士忌在日本成功復刻,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並形成了「山崎」「白州」「響」「麒麟」等動輒數千元人民幣一瓶的高端威士忌產品,這與其品牌影響力密不可分。
圖片來源:電商平台
國產威士忌正在起步,需要在加強消費者品牌認知方面下功夫。而除了常規的酒吧、零售等線下渠道鋪貨外,在銷售端,結合當前互聯網業態是現在業內普遍采取的新手段。
王安祺告訴記者:「酒吧能有一些穩定的銷量,國產威士忌要進入酒吧渠道還是要結合互聯網的形態,采取一些新的手段,吸引消費者透過互聯網了解產品,比如品鑒活動,引領消費者去線下消費,逐漸養成消費習慣,這樣才能長久運轉。」
業內諸如天佑德、大芹、香格裏拉、吉斯波爾等,都在進行線上渠道推廣布局。
同樣,也有酒廠跳出傳統的酒類銷售模式,實行差異化的線下布局,希望以此實作消費者培育和推廣。
郎酒旗下峨眉山高橋威士忌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楊表示:「高橋專案是一個集一、二、三產業於一體的,包括麥芽威士忌蒸餾廠、商業美食小鎮、頂級精品酒店群等設施為一體的工業、旅遊融合專案。」
葉振波介紹,目前在建的大芹威士忌酒廠將透過工業旅遊傳播威士忌文化等,加上現有的南昆山雲頂溫泉威士忌酒店,未來也將與廣東大芹威士忌酒廠進行聯動,承擔部份威士忌文化和主題傳播等功能。
另一方面,在實作品牌力建設後,參照日本威士忌的發展路徑,業內人士也提出,國產威士忌同樣可以出口,這樣也能有效解決產能釋放帶來的壓力。
「威士忌的消費需要長期培育;威士忌是國際流通產品,出口也是一個主要方向;威士忌需要長時間的積澱,不能只看眼前的市場空間。」元月總結道。
長期來看,國際國內酒業巨頭密集加入戰局,已經形成明確的訊號。可烈酒本就是長周期產業,作為舶來品,國產威士忌產業鏈的技術發展水平仍需提升,產品線也還需要時間進行豐富。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數千年前古人總結的至理名言,在如今的國產威士忌產業上依然適用。
(記者黃海對此文亦有貢獻)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