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成都造,走全球|成都油橄欖技術出海,把實驗室「搬進」馬德裏理工大學

2024-03-10辟謠

沿著山路一直往山頂走,看到一棟西班牙風格的莊園式建築,從這能俯瞰成片的油橄欖樹。在一棵接近2米高的油橄欖樹前,四川西中油橄欖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吳小林正在為這棵新育種的油橄欖樹做「體檢」,測量「胸圍」、檢視樹葉生產情況。期間,他與遠在西班牙的創始人曾湧通了個電話,「這是我們最新培育出的品種,前幾天曾總剛去馬德裏理工大學與瑪利亞教授交流過這批正在培育的油橄欖樹的生長情況。從目前枝葉的發育情況來看很樂觀,希望今年能有不錯的掛果體現。」

吳小林介紹,2009年,油橄欖從地中海國家「遠嫁」至成都市金堂縣,在此試種後成林成片。由此,金堂被「列入」中國油橄欖分布地圖。 如今,四川油橄欖種植面積接近60萬畝,位居全國第二。其中金堂的油橄欖種植面積近8萬畝,去年產量超1.1萬噸。

這些油橄欖如何適應成都水土?它以何種方式「串聯」起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構建「東西方油橄欖交流圈」?這家油橄欖公司又是如何將實驗室「搬進」馬德裏理工大學?近日,紅星新聞記者實地走訪該種植基地,帶大家了解油橄欖技術「出海」背後的故事。

油橄欖樹

地中海油橄欖「遠嫁」成都

「天府廣場附近曾有一片橄欖林,一直刻在我記憶最深處。」四川西中油橄欖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曾湧,就是那個用20多年時間,從萬裏之外的西班牙,把一顆又一顆的橄欖苗帶回成都金堂,用「和平之樹」架起一座連線中國和西班牙產業橋梁的人。

「在每個華僑心裏,故鄉都有一個重要的位置,盡自己所能反哺故鄉,這是我的責任。」已移居海外多年的曾湧介紹,西班牙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最接近成都,「那裏的油橄欖產業發展很好,如何把這個產業引到四川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2002年開始,他便在西昌、廣元、達州等地選址油橄欖種植基地。最終於2009年,將5000株西班牙油橄欖樹種阿貝基娜(品種)引種到金堂縣。「金堂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等都非常適合種植油橄欖。」

油橄欖樹

吳小林介紹,隨著四川西中油橄欖有限責任公司在當地引種開展現代化規模栽培,經過多年連續觀測檢驗,阿貝基娜、皮瓜兒等品種表現優良。金堂縣也開始規模化推廣種植油橄欖,「如今金堂發展種植油橄欖達到7.73萬畝以上,2023年產量超1.1萬噸。其中,我們自有園區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年產量上千噸。」

此外,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油橄欖產業逐漸被當地農戶接受,該產業也帶動中江、仁壽、簡陽、內江等地的農業產業發展。吳小林表示,「 油橄欖透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揮著多重價值,不僅使當地農民增收致富,還是打造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載體,綠化了山嶺,帶動了旅遊發展。

瓶裝橄欖

把實驗室「搬進」馬德裏理工大學

「遠嫁」而來的油橄欖如何適應成都水土?吳小林認識這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油橄欖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國家,那裏屬於冬雨型氣候,「油橄欖喜陽,不同品種對日照、土壤、降雨等氣候環境條件有不同的要求。而金堂與之不同的是雨熱同步,這裏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對油橄欖的抗真菌性要求較高。因此,我們需要在油橄欖品種基因的選育方面不斷試錯,避免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水土不服」會導致油橄欖產量降低、不開花結果等。吳小林介紹,為了進一步「馴化」、選擇和育種,「第一批引進的5000株阿貝基娜,經歷了近10年時間‘馴化’。所謂‘馴化’,通俗理解就是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土壤等環境,在油橄欖的生長過程中透過科學的手段人為輔助其成長。這樣做的目的是選出適合在這裏種植的品種,以實作豐產優質。」

工作人員正在準備育苗

為了更好地選育豐產優質的油橄欖品種,吳小林及其團隊沒少下功夫,他們在國內、國外同步開展育種研究工作。「我們和馬德裏理工大學合作,借鑒學習他們的經驗做法,同時會把我們與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所共同培育出來、適合本地量產的油橄欖新品種與對方交流技術經驗。 油橄欖以技術交流、引種等方式‘串聯’起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構建起‘東西方油橄欖交流圈’ 。」同時,該公司還與全國多個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系列油橄欖衍生品開發,其中包括橄欖酒、香皂、精油等。

在技術「出海」方面,吳小林介紹,近年來,油橄欖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種植區域和栽培面積都在持續擴大,產量逐年增加,但尚存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仍面臨許多技術瓶頸,如缺少先進適用的栽培管理模式、輕簡機械化套用不高等。「為了交流研究成果、品種改良和育種技術,創始人曾湧幾乎每個月都要往返西班牙和成都,並經常到馬德裏理工大學與瑪利亞教授進行技術交流。毫不誇張地說,我們把實驗室‘搬進’了馬德裏理工大學。」同時,該校農業工程學院教授瑪利亞·高美斯·德爾坎波也會非週期性前往金堂進行技術經驗交流。

橄欖酒

橄欖油的「破局」之路

油橄欖的主要產品為橄欖油,被譽為「液體黃金」,是全球知名的高端食用植物油,以鮮果透過物理冷壓榨工藝提取,也是世界上唯一以自然狀態的形式供人類食用的木本植物油。但橄欖油似乎並未大批次走上國內老百姓的餐桌,原因是什麽?

「飲食習慣、大眾普及程度、價格、產量、研發力度等都是原因。」吳小林認為,這些因素之間又有著繞不開的邏輯關系。比如從橄欖油產量分析,雖然透過中外合作的方式,加大了引才引智的步伐,讓國內油橄欖種植面積和產量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但目前仍然不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這就導致橄欖油價格相對較高。同時,由於產量及普及度等原因,導致油橄欖產品較為小眾,產品研發力度不足。」

各種橄欖油

厘清這些邏輯關系,就找到了「破局」的關鍵。吳小林表示,油橄欖產業的前景非常廣闊,其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更為突出,「 透過探索選育優質高產的油橄欖品種,進行品種最佳化、標準化管理,以科技化手段提高油橄欖附加值。 在油橄欖品種「馴化」、栽培技術、新產品研發等方面引入新技術,從而提高油橄欖產量,可以解決高油價問題。」據了解,目前,四川油橄欖種植面積位居全國第二。

在油橄欖種植及橄欖油加工方面,四川有何優勢?「 橄欖油的品質好壞,與種植和加工有很大關系。在生產加工方面,四川有先進的加工器材生產線。在種植方面,金堂的自然資源、生態資源具備天然的優勢。 」中國林科院林業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林業草原油橄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金花,曾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以上原因讓成都的橄欖油與國際接軌,品質更優、獨具特色。

此外,2024年中央一號檔公布,提出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路線圖」,指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這意味著,大力發展油橄欖產業,對於緩解中國糧油供需矛盾、維護國家食用油安全,最佳化膳食結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促進鄉村振興等具有重要意義。

紅星新聞記者 趙雨欣 攝影記者 王勤

編輯 李鈺儀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