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中國男生多項社會與情感能力得分高於女生,PISA測試後OECD又有新發現

2024-04-28辟謠

在多輪PISA測試中,包括上海學生在內的中國學子多項得分曾領跑世界。那麽,除了閱讀、數學、科學三大能力評價,在與學業水平更加相關的「智商」以外,如何評價廣義上的各種「情商」呢?

作為經合組織(OECD)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全球測評的唯一中國代表,華東師大社會與情感能力研究中心與教育大省山東省濟南市教育局合作,從2022到2024年參加這項全球測評,形成中國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水平報告。27日在滬披露的研究成果表明,基於近萬名學生、教師和校長的代表性樣本,中國男生好奇心等多項社會與情感能力得分高於女生,而女孩往往比男孩對未來的教育期望更高,對未來的職業抱負也更高。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國際學生評估專案(PISA),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進行的15歲學生閱讀、數學、科學能力評價研究專案。而這些通常被師生更看重的認知效能力之外,還有同等重要甚至可能更為重要的「社會與情感能力」。OECD將社會與情感能力(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定義為:人在實作目標、與他人合作及管理情緒過程中所涉及的能力。其主要有5個要素:任務能力、情緒調節、協作能力、開放能力、交往能力。

影片發言。

「OECD社會與情感能力調查是收集這些‘看不見能力’實際數據的最大國際努力。」其實,這兩大取向的測試評估並非沒有關聯。人稱「PISA之父」的OECD教育與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Andreas Schleicher)表示,當調查進行時,他們發現具有更高水平社會與情感能力的學生,也在學校取得更好的成績,而且缺勤和遲到的次數也較少。「他們對完成更高學位的期望也更高,並期望擁有更高級的管理或專業工作。」

專家點評。

有意思的是,在10歲和15歲兩個年齡組別中,10歲組學生在所有16項社會與情感能力上的得分都高於15歲組學生。除了青春期前後的「年齡差異」,社會與情感能力還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

在10歲組學生群體中,除責任感和成就動機外,男生在其他各項社會與情感能力得分均高於女生,差異最大的前三項能力分別為:好奇心、創造性和信任。而在15歲組學生群體中,責任感、共情、包容度這三項能力得分,則是女生高於男生,差異最大的能力為共情;此外的其他各項社會與情感能力男生得分高於女生,差異最大的前三項能力分別為:抗壓力、情緒控制和好奇心。

同樣值得註意的是,社會與情感能力方面,沒有明顯的「校際差異」。比如,普通中學和職業中學學生在社會與情感能力上無顯著差異。15歲組學生群體中,公辦學校學生在任務能力、協作能力和情緒控制上稍高於民辦學校,民辦學校學生在交往能力和開放能力上則稍高於公辦學校學生。

數據研究發現,學生的社會與情感能力直接影響其健康行為、自身身體意象、生活滿意度、關系滿意度、心理幸福感和學業焦慮等。調研中,10歲組學生的健康行為、身體意象、生活滿意度、關系滿意度和心理幸福感都高於15歲組學生。而與女生相比,男生在5項積極的幸福感和健康指標方面的水平較高,而在學業焦慮方面的水平則較低。

「一個人的發展、成功和幸福,是認知能力和社會與情感能力共同作用的結果。」身為社會與情感能力課題組組長,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袁振國認為,成績好、智商高,可以上好的大學,但不一定獲得事業成功和人生幸福;大量的長期的歷史事實證明,社會與情感能力對一個人的事業成功和人生幸福才具有決定性意義。他建議,目前,中國無論是教育政策制定還是學校教育實踐過程中,還有待於將學生社會與情感能力的培養作為優先發展的方向,有待於進一步完善社會與情感能力的評價指標。

「當今時代數碼化、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使得教學和測試更加便捷,這促使我們反思人類獨特性的定義。」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說,「好訊息是社會與情感能力實際上是可以教授的。它們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我們並不是生來就具備這些能力的。」當前,OECD已經對這些能力的可教性進行了相當多的研究,「我們得出結論,確實有一些社會與情感學習幹預措施在培養這些能力方面非常有效。」他期望,正如中國這份全球報告「為了美好生活」的主題,透過教育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圖片來源:受訪高校

題圖說明:中國學生加入全球測評

來源:作者: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