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體育法】規定一年一次,這所小學推崇「快樂教育」,每年竟會開兩次運動會

2024-04-28辟謠

上個周末,坐落於靜安區萬航渡路的上海市第一師範學校附屬小學的操場、室內遊泳館、羽毛球館和地下乒乓球房,接連傳出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助威吶喊——來自上海7個區、30多所學校、600多名小學生、1000多人次參與,一起感受第二屆「愉快杯」體教融合展示交流活動暨趣味運動會的魅力。

一師附小體育教研組長尹誌強介紹,「我們基本每個學期都要辦一次運動會——一次是像今天這樣的體教融合展示交流活動,除了三分之一的本校學生參與外,也特邀其他區的部份學校學生一起互相交流;還有一次是全校學生100%參與的運動會,會直接放在昌平路的靜安工人體育場內進行。」

作為上海唯一一家擁有自己遊泳館的五年制小學,一師附小的校園體育開展得頗有特色。【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明確,學校應當每學年至少舉辦一次全校性的體育運動會。這所主打「愉快教育」理念的學校,全校運動會次數實作對國家標準的「翻倍」,折射出體教融合、以體育德的長期培育和深厚積累。

1所小學有19位體育老師

「我們學校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活動多,其中包括各種體育比賽、體育活動。」擔任一師附小體育老師的吳傑身材高大,平時側重於籃球專項教學,這次「愉快杯」體教融合展示交流活動暨趣味運動會,他主要擔任「趣味籃球投籃」的教練、裁判工作。他笑著說:「比賽是周五、周六,但因為五一假期調休的關系,我們周日就直接上班了。周末只有一天休息的時間,我們所有體育老師都忙著當裁判、發獎狀、做誌願者了。學校重視體育對孩子們獨特的育人價值,我們工作得再累也感覺很有成就感!」

一所小學的運動會,吸引上海7個區、30多所學校、600多名小學生、1000多人次參與。

一師附小是由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於1945年創辦的一所實驗性學校,學校長久以來秉承先生「活教育」思想,早在上世紀80年代便開展以「愛、美、興趣、創造」為要素的「愉快教育」實驗,實施智能教育、情感教育、意誌教育並重的整體性人格教育。作為鍛煉意誌的最佳途徑,體育教學長期以來都受到學校的重視。

學校體育離不開體育老師的辛勤付出,學校是不是重視體育,直接體現在體育老師的數量上。尹誌強非常自豪地表示,「我們學校有59個班級、二千多名學生,體育教研室目前有19位體育老師,下學期還要進一個新人,到時候就是20個。很多上海的小學,一般也就七八個體育老師,我們一師附小體育老師的配置,不管是數量還是質素都屬於領先的。很多學校的體育特色是一校一品,我們作為全國足球特色學校、一校多品示範校、深化教學改革的品牌實驗校,主打遊泳、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網球、武術等一校多品特色。」

學生選手參與立定跳遠挑戰賽。

平時,這些體育老師要忙著上體育課、體鍛課、大課間的體育內容、放學後的課後服務體育環節等;第二屆「愉快杯」體教融合展示交流活動暨趣味運動會,他們又變身專業裁判、賽事組織者、誌願者和後勤保障人員,在學校的地下乒乓球房、室內遊泳館、羽毛球館和操場上來回奔忙。

一名體育老師一邊在獎狀上蓋章,一邊介紹情況,「這次運動會,遊泳是參賽學校的必選專案,羽毛球、乒乓球是自選專案,其余跳短繩擂主賽、仰臥起坐達人賽、立定跳遠挑戰賽、趣味籃球投籃和趣味足球射門,讓孩子們先玩起來,重在長線培養他們參與運動的興趣。」

體育成為教育理念交流紐帶

過去有一段時間,「安靜的課間10分鐘」成為熱議的話題。課間10分鐘本該是孩子們走出教室、放松身心的時間,可是不少學校因為各種原因把課間活動變成了「課間圈養」,提倡「文明休息」,學生們連教室門都出不去。在體育、教育系統,也一直有一句話:只有校長的帶頭重視,校園體育在立德樹人的獨特價值才能被看見,體育運動對孩子身心健康的提升才可能落到實處,「課間10分鐘學生不能去操場」的爭議才會減少。

筆者看到,原本兩棟教學樓之間的空地上,多出了三頂白色傘狀遮陽擋雨大棚,確保大棚下的場地可以不受烈日和雨水困擾——這三把白色大傘的官方名稱,叫「全天候操場」。

「三把大傘」搭建的全天候操場,確保孩子們能避開烈日和雨天,也能完成課間鍛煉和體育課程。

「起碼在我們學校,校長是提倡並呼籲學生全部走出教室去操場的。」尹誌強用手指著眼前的「三把大雨傘」,「下雨天的操場肯定不適合鍛煉了,學生的課間活動就沒地方進行——為了讓孩子在課間活動實作風雨無阻,學校在教育、體育職能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特別安裝了這三把‘大雨傘’,確保孩子們在體育課、課間休息時,能風雨無阻走出教室活動身體。」

一所小學的體教融合展示交流活動,為何會吸引校外甚至區外那麽多學校一起參與?據悉,邀請函都由學校校長魯慧茹發出,邀請物件也都是重視愉快教育理念、重視校園體育開展的特色學校校長。

一師附小開展小學體育「興趣化」課程改革。

一名相關人士透露,一師附小對愉快教育、體育教學的高度重視,也催生了一個獨特現象:很多優秀的體育教師逐漸成長為一校之長。這些十分重視體育育人價值的校長,帶頭參與「愉快杯」體教融合展示交流活動暨趣味運動會,一所小學的運動會的輻射影響力越來越大,吸引更多孩子參與運動,更悄然變成了不同區、不同學校之間教育理念互動交流的紐帶。

一師附小校長魯慧茹認為:「學校推行愉快教育的理念有四十多年,學校體育是愉快教育的重要環節。小學6-11歲階段,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學校重視發揮校園體育的教育職能,讓學生和家長意識到:在學校不僅只是文化課學習,參與校園體育鍛煉身體,收獲身心健康同樣重要。」

校園體育也離不開社會力量

早在2000年,一師附小新校區開始在萬航渡路上動工了。校區興建的同時,校方提出不如趁此機會造個遊泳池,這一設想得到了靜安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這在當時開了全上海小學的先河,那時候,只有個別中學才有遊泳池。

泳池建成後的2002年,靜安區開全市之先河,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讓沈堅強遊泳俱樂部為一師附小和靜安學生量身打造遊泳課。同時,靜安區體育局特批成立沈堅強遊泳俱樂部一師附小遊泳隊,借助學校師資力量,聯手培養遊泳新苗。由此,這所小學的體育開展,也早早打上了社會多元參與的烙印。

上海市遊泳協會安排高水平裁判,執法小學生參與的遊泳比賽,讓校園基層賽事更正規、更專業。

泳池邊,發令員、技術檢查員、計時員、轉身檢查、檢錄、編排等專業人士分工明確,統一身著白色裁判服。乒乓球場和羽毛球館內,比賽現場的賽程編排、裁判執法同樣一板一眼。有些小學生選手在比賽後高呼:「第一次碰到這麽專業的裁判,有點不適應,感覺是參加世界大賽!」一名裁判回應說,「我們的很多裁判都經常參與全國、亞洲甚至國際比賽任務,今天的小選手能感受世界一流的氛圍和服務!」

尹誌強介紹:「學校體育老師都參與活動組織,但參與小選手眾多,光靠我們人手不夠,肯定需要引進社會專業服務。遊泳專案、乒乓球和羽毛球專案,都由上海市遊泳協會、上海市乒乓球協會和上海市羽毛球協會選派裁判。這三個專案有部份參與高水平訓練的小選手,對裁判的要求也相對較高。校園體育要讓孩子感受體育的魅力,透過參與運動來增強體質。比賽,就是讓孩子們愛上體育,學會尊重裁判、尊重規則的最好方式。作為比賽組織者,我們也要遵守規則,做到公平競賽。」

學校的乒乓球館建在地下,市區學校寸土寸金,開拓學生鍛煉的體育場地需要「上天入地」。

小選手的一招一式都很專業。

一師附小的足球社團課。

校園足球最終也離不開社會力量的參與和支持。

翻開賽事的秩序冊,筆者發現,這所小學運動會屬於高配:由上海市中學體育協會指導,主辦單位是靜安區教育局、靜安區體育局、靜安區體育總會。協辦單位更多達7家:上海市愉快教育研究所、沈堅強遊泳俱樂部、靜安區海博士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上海匡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凱奇集團、勛然體育和阿瑞娜(上海)實業有限公司。

「參加運動會的大多數學生,都能得到一些小獎品,比如遊泳帽、跳繩等,都是由協辦單位提供。」一名學校人士認為,校園體育也需要社會參與形成合力,「包括高爾夫、馬術進校園等,離不開市教委的支持,也得到了社會力量的加持,這些社會化的體育專案開闊了學生的眼界,也提升了他們的運動境界。學校的體育課程、體育教學也只有形成社會參與的合力,才能真正得到學生和家長的認可。」

欄目主編:陳華 文字編輯:陳華

來源:作者:為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