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紮根鄉村這一年|「金領」小夥跨界「變形記」

2024-03-04辟謠

【編者按】 「新農人」是鄉村振興的生力軍,愛農業、有知識、有情懷、善經營、會管理。在江蘇,一批又一批「新農人」熱情投身鄉村,有畢業返鄉創業就業者、有參軍轉業回鄉者、有經商的成功人士,他們紮根鄉村、創新創業,思維活躍、敢想敢幹,給地方發展帶來了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龍年開春,近日,記者深入鄉村發現,「新農人」正在各自領域生產忙碌著。這一年來,在農業農村的廣闊舞台上,大家播種、收獲,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積極探索。

陽春三月,位於南京浦口的蘭花塘高標準農田,大型農機穿梭其中,田野裏一片繁忙的景象。

3月2日,邵立昌正忙著備戰春耕,進行雜草的化除、小麥拔節等工作。「現在早播的小麥已經起身拔節了,油菜也已經進入了蕾薹期,要做好分類管理。」談起農業生產,邵立昌頭頭是道。

你一定想不到的是,這個皮膚黝黑的小夥子,原本是南京一家酒店的行銷總監,時尚的發型、筆挺的西裝曾是他的日常標配。

2020年,由於家鄉大米滯銷,邵立昌的父親急得團團轉,了解行銷的邵立昌便被父親拉回農村幫忙銷售大米。「我父親讓我賣大米,成本價給他,多的算我的。」邵立昌笑了笑。

這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夥子還能搞農業?回鄉之初,邵立昌身邊有不少質疑的聲音。令全村人都很意外的是,邵立昌憑借著社區團購為家鄉大米銷售蹚出了一條新路,第一年就掙了20萬元。自此以後,邵立昌就追隨父親邵名文投身到農業和鄉村中,紮根蘭花塘,成了一對種糧「父子兵」。

邵立昌說,自己本身就有農業情懷,當時區裏正好開始搞高標準農田,要把「小田」變成「大田」,自己就覺得這是一個轉型的好機會。

2021年,南京市浦口區規劃在蘭花塘建設高標準農田專案,整合規劃出4248畝土地,對零散的土地平整打通,並對現有土地進行數碼化改造,推廣灌區泵站遠端控制、渠道水情即時測報、影像即時監控等技術,隨著蘭花塘高標準農田專案的建設實施,一批又一批「院士天團」入駐蘭花塘,也給當地人帶了一系列好技術、好經驗。

「原來這裏地勢低窪,田地分散,現在你看我們這片田,多平整,多漂亮!」邵立昌指著成片的田地,非常興奮。

像邵立昌一樣,有技術、懂經營、會管理,年輕的「新農人」的出現,讓創新的力量註入鄉土,給蘭花塘帶來了無限的生機。過去的老農人們檢視農田積水情況時,都是自己騎著三輪車、電動車到田裏親自去找積水處,而邵立昌則用無人機去拍照巡航,省時省力,一目了然。在行銷方面,邵立昌幫助打通了網絡銷售的渠道,透過小程式、電商平台、直播帶貨等形式讓蘭花塘的大米走得更遠。

「對於老一輩的農民,鋤頭、鐮刀就是他們僅有的工具,而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因為接觸的新事物比較多,所以往往我們會在農業生產方面有一些新的想法,對於一些新技術的接受程度也比較快。」邵立昌告訴記者。

作為鄉村振興的「弄潮兒」,這一年來,邵立昌「稻米文章」正越寫越精彩。「去年我們參加江蘇省油菜高產競賽,我種植的油菜畝產量達到228.7公斤,是南京組別最高的,運用沈其榮院士研制的哈茨木黴菌種植出來的水稻,畝產量達到了801公斤,我們種植的橋林街道蘭花塘高標田大米今年獲得了江蘇省特等獎!」談及這些榮譽,邵立昌分外自豪。

「後續我們首先要穩產保豐收,讓周邊老百姓的錢袋子更‘鼓’!此外,我們要在農旅融合和產品銷售這些方面多下功夫,這是我們年輕人的強項!」天空湛藍,鄉間的麥田綠意盎然,邵立昌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許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