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任務,第一個握住水槍的永遠是楊炳。
「隊裏沒人搶得過他。」在廣東省茂名市消防救援支隊站北六路特勤站戰鬥班,大家都知道這位班長身上的猛勁兒。不論面臨怎樣的危險,他總跑在最前面。2022年6月8日,當地一家石化企業爆燃,楊炳沖進1000多攝氏度高溫的火場,在距離隨時會爆炸的儲罐十來米的地方,架設水炮,關閉閥門。
敢沖,而且靠得住,是隊友對他的印象。為了有這樣的業務能力,訓練場上,他也是最嚴格的那個:別人休息,他還在練;隊員達不到要求,他就一遍遍講解。
他曾被國家消防救援局表彰為「訓練標兵」,榮獲「全國應急管理系統二級英雄模範」「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中國消防忠誠衛士」稱號。
近日,在一次媒體座談會上,他說:「我想保持初心、去做每一件事,也要跟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提升滅火技能和戰術。」
曾被國家消防救援局表彰為「訓練標兵」的楊炳。 受訪者供圖
火場「七進七出」
2022年的6·8火災,是楊炳感觸最深的一次任務。
2022年6月8日,當地一家石化企業一球罐動力泵泄漏,引發爆燃。火場周邊200米內的草地都被烤焦,核心區域溫度達到1000攝氏度,儲罐出現局部變形,保溫層部份碎裂脫落,隨時會發生爆炸。
關鍵時刻,楊炳主動要求加入「黨員敢死隊」,和幾名隊員一起,將水炮往距離火場不足20米的位置推。
「那裏面未知數太多了。火場的聲音,讓人感覺隨時要爆炸。」楊炳說,當時噪音很大,通訊也有問題,隊員之間就靠打手勢交流。
第一次架設完水炮後,因為後坐力的原因,水炮慢慢往後退。達不到預想位置,就再推回去,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楊炳說,「如果停了水,往前推是比較容易的,但是我們不能停水。推到前面發現,水炮的角度太低、打不到罐子上面,而且也沒法再調高了,我們就用旁邊有點兒硬度的海綿、廢銅,把水炮一點點墊高。」
架設完水炮後,他們又花了6個小時手動關閉134個閥門,火勢終於明顯減弱。「其實一開始架水炮的時候內心也很害怕、很緊張,後面就麻木了,恐懼感就沒了,只想趕緊做事,戰鬥時間是很長的。」楊炳說。
經過5天4夜的戰鬥,他七進七出火場,大火終於被撲滅。
工作中的楊炳。 受訪者供圖
「在關鍵時刻一定會想到他」
「每次出警、抓水槍,我們都是沖著搶著去抓,但是他每次都比我們快。」楊炳的隊友說,每次警鈴一響,不論是面對交通事故還是火場,楊炳總是行動最快的那個。
他有膽識,也有能力。「所有的救援任務都存在危險,但他永遠走在前面,不論是當初作為新消防員,還是現在作為骨幹。而且在關鍵時刻,你第一時間也會想到他、選擇他,因為你知道他一定能和你一起協力完成任務,他只要在,就會讓大家心安。」隊友仝傳龍說。
隊友鄒異鋒記得,2020年一次任務中,有人被困在3米深的井道下,坍塌的泥土堆積在身上,讓被困者呼吸困難。井道空間狹窄,為了讓被困者能盡量呼吸到新鮮空氣、保持意識清醒,整個救援過程中,楊炳始終躬著腰,用小鏟子一鏟一鏟地刨開被困者身上的土,還不斷鼓勵被困者,「不要怕,無論發生什麽,我都和你在一起!」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救援,被困者被救出。
2022年7月,楊炳處置一起決堤事故,他躍進齊腰深的水流中,扛起沙袋封堵缺口。救援過程長達十幾個小時,他的腿腳被泡得發白。
這份職業有很多不易。一次,楊炳和隊友出了一整天的任務,一整天沒吃飯,也不覺得餓。當天下著雨,他們渾身濕透,水灌進衣服裏,他們走路時把大腿內側的皮膚磨破了,「最後大家都得叉開腿走。」鄒異鋒笑著說。
「訓練時,我從來不會懶」
加入消防隊伍前,楊炳在部隊服役,「剛來的時候像一張白紙,很多業務方面不太懂。」拉梯、空呼怎麽用,水槍怎麽控制,繩結怎麽打,「我沒見過這些,除了體能還行,其他都落後了很多的。」楊炳感到了壓力。
但他沒灰心。每次跟著老隊員出任務,他都往前靠,「哪怕多看幾眼、學一下經驗也行。」任務結束,回來,他就開始抓住身邊人問,「我剛才操作得對嗎?」「下次我要註意什麽?」別人休息的時候,他也學習,搞不明白的術語、操作,他一定要研究明白。隊友伍焱說,「他很好學。很多專業術語,他會用自己的語言理解。」
楊炳正在進行先進典型事跡報告。 受訪者供圖
訓練也是一樣。「我從來不會懶。」楊炳說。大家訓練時他搶著練,別人休息時他加練,別人練五遍,他練十遍、二十遍,跑步跑得腳上起了血泡,他也沒停。大家給他取了個外號——「炳瘋子」。2021年,在支隊全員崗位練兵大比武的3000米長跑和負重5000米長跑科目中,他奪得雙冠軍。
以前,他不會遊泳,但茂名又是水浸災害和水域救援任務相對較多的城市,為了克服這一短板,他學了遊泳,每次出差參加會議,也會帶著泳褲練習。
鄒異鋒曾對他的堅持印象很深。一次比武時,在管道破拆科目,機械一開,狹小的空間裏煙塵彌漫,「後來我都快忍不住了,他一直沒停,就說一定要破拆完。」
「做班長要以身作則,自身技能要達到一定的水平,任何事情要帶頭去做。」楊炳不但對自己嚴格,對隊員也一樣,無論是「老同誌」還是「新隊員」,不論是體能還是內務,他都要求高。「生活裏我們就是兄弟一樣,大家有說有笑,但如果訓練、業務做不好,我說話比較直,哪怕是比我資歷深的老同誌,我該批評就批評,一點兒面子不給留的。」
有隊員曾問他「怎樣能立功」,他總是嚴肅地批評,「做消防不是為了立功、拿獎的,而且如果目的性太強,到了火場上就會忽視安全問題,只知道往前沖。」
從業近5年的時間裏,雖然駐地離家只有50公裏左右,但因為常需要24小時執勤備戰,除了正常的休假外,楊炳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甚至曾經因為工作把訂婚推遲了好幾次,「反正年輕,也不著急。」
他覺得,自己要學的還有很多,「時代在發展,比如以前只有汽油車,現在有很多新能源車,我們相應的救援技術和策略也要變化,還是得不斷學習才行,多參加培訓,以後才能在消防的路上走得更遠、更好。」
新京報記者 彭沖
編輯 甘浩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