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燕趙楷模」鄉村振興模範侯桂森:紮根太行,為鄉親們撐起「致富傘」

2024-01-09辟謠

紮根太行,為鄉親們撐起「致富傘」

——記「燕趙楷模」鄉村振興模範侯桂森

圖為2023年6月18日侯桂森(左)在食用菌大棚講授香菇種植技術。(資料片) 河北日報通訊員 李秀芹攝

10年來,廊坊職業技術學院退休教授侯桂森紮根河北省阜平縣,奮戰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最前沿,先後把100多項香菇種植新技術、新成果引入山區農村,透過制定科學規劃、創立發展新模式、突破技術瓶頸,使食用菌產業覆蓋了全縣140個行政村,直接帶動1.5萬戶山區群眾增收,為當地探索出一條帶動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新路徑,為山區的鄉親們撐起一把把「致富傘」。

■ 起步紅草河,為阜平找到脫貧致富「金鑰匙」

2013年,阜平縣還戴著「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全縣鉚足勁探求脫貧致富門路。一個偶然機會,廊坊職業技術學院教授侯桂森受邀到天生橋鎮紅草河村講授香菇種植課。

侯桂森發現:這裏真窮,急需一個符合當地條件、帶動能力強、覆蓋範圍廣的產業專案,帶動更多的鄉親們摘掉窮帽子;這裏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香菇生長。

在省金融辦扶貧工作群組的協助下,侯桂森引進了一家食用菌種植企業,在紅草河村投資建起了8個香菇大棚。在侯桂森指導下,8個香菇大棚當年就有了好收成,帶動當地農戶增收不少。

紅草河村種出了「金蘑菇」!教鄉親們種蘑菇、帶他們致富的「侯教授」逐漸在阜平縣有了不小的名氣。2015年,阜平縣聘請侯桂森為技術專家,為全縣發展香菇產業「把脈」、出謀劃策。

侯桂森認為,要大規模推廣香菇種植,得把專家、政府、企業、金融等各方力量整合起來、協同作戰。他總結提出了「六位一體、六統一分」營運模式:政府負責規劃引導,龍頭企業抓菌棒生產和產品行銷,金融部門解決資金瓶頸……六方各有分工共同發揮作用,農戶只管專心種香菇就能穩穩當當賺錢。

阜平縣隨即確立了食用菌產業發展路徑,出台了相應的扶植政策。經過8年發展,全縣建成了102個規模園區4600余個大棚,香菇產業覆蓋11個鄉鎮,年產鮮香菇6萬噸,年產值近9億元,帶動1.5萬戶山區群眾戶均增收2萬元。

■ 把難題當課題,100多項新技術套用到食用菌產業發展中

2023年12月15日,記者聯系上侯桂森時,他正帶領團隊提純復壯新的菌種,為阜平本地菌種更新叠代做技術儲備。

「這些年,阜平縣食用菌產業發展曾面臨過一系列瓶頸和疑難問題。」侯桂森說,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研發出適合本地環境的菌種。

阜平縣食用菌種植龍頭企業、河北國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理齊建利介紹,最初種植的香菇品種基本上是從外地引進,但這些品種對阜平本地環境的適應力差別很大,出菇時間和產量各不相同,很難保證增產增收。

「食用菌產業要想發展好,就必須研發出適合當地環境的菌種。」2016年,侯桂森團隊研發出本地菌種「國煦6號」。該品種不但出菇量大,良品率也顯著提高,成為前幾年帶動當地農戶脫貧增收的主力菌種。

阜平縣屬於全山區縣,香菇種植園區,從海拔最高的瓦窯園區,到海拔最低的北果園園區,相差1200米。隨著香菇種植規模擴大,適合冷棚種植、在較高氣溫下成長較好的「國煦6號」,在高海拔、低溫地區就「發揮」不穩定,出菇不均勻,忽多忽少,菇農管理難度較大。

菇農的難題就是侯桂森的課題。對此,他提出兩條腿走路:一是研發適合四季種植的菌種,二是研發推廣適合四季生產的新棚型。

2019年,侯桂森帶領團隊培育出適合四季棚種植的「國煦9號」,很快就受到菇農的追捧。顧家台村香菇種植戶楊偉彥說,新品種不僅出菇量高、優質菇多,而且出菇均勻,省去了不少管理成本。目前,「國煦9號」在阜平縣的推廣種植規模已達全縣三分之二。

與此同時,侯桂森推動研發的新型大棚也在大範圍推廣。侯桂森說,以前采用冷棚種植,每年會存在三四個月生產空檔期,而四季棚全年出菇。如今,阜平香菇的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

■ 「授魚」又「授漁」,打造一支紮根鄉村的人才隊伍

「作為一名黨培養出來的知識分子,只有把科研成果送到田間地頭,把科研論文寫在太行山大地上,培育出更多的農業技能人才,才能真正體現出自己的人生價值。」侯桂森說。

在阜平,侯桂森帶領團隊培養引進了170多名技術人員,隨時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此外,他還每年開展定期培訓,受訓群眾15000多人次,為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此外,在侯桂森的推動下,2022年7月,阜平縣政府還與廊坊職業技術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成立「鄉村振興工作站」,圍繞現代食用菌產業提質增效、特色農產品推廣行銷、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

多年來,在侯桂森的言傳身教下,一批又一批懷揣農學研究夢想的青年學子,把足跡印在大棚和田地間。

近年來,以侯桂森為代表的廊坊職業技術學院食用菌技術服務團隊,在包括阜平在內的淶源、淶水、張北、易縣、獻縣等地,大力推廣食用菌種植技術和經驗,培訓農民21萬人次,促進農民增收數億元。(河北日報記者 寇國瑩 劉 英)

關註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