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90歲老人也沒見過這麽大水」,房子到底要離河多遠,才安全

2024-08-07辟謠

澎湃新聞記者 葛明寧

實習生 趙欣悅 歐陽思帆 陳飛旭 王欣然


太陽毒,曬得滿河道堆積的鵝卵石熱乎乎。7月23日,李帆和他的兩個親戚穿著雨鞋,徒步溯流而上,在河中央的石塊之間翻找著,想尋找被大水沖走的三個親人。


7月20日淩晨2時30分左右,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馬烈鄉新華村發生山洪泥石流災害,石頭與大量泥沙翻滾而下,在新華村流向下遊馬烈村的大窯溝河段形成沙洲,綿延了至少四五公裏。


沙洲之間水流湍急,李帆他們沿摸索出來的路跑跳。23日這一天,仍然什麽也沒找著。李帆說,前幾天在這片石頭間找尋親友的人更多,很多人找不到就放棄了。


大窯溝下遊堆積的砂石上,消防員在尋找失聯人員


據當地搶險救援指揮部,截至7月22日下午兩點半,已搜尋到14具遇難者遺體,有25人失聯。


另據知名科普博主「中國氣象愛好者」釋出的數據,事發的20日淩晨一點到二點間,新華村上遊的一個雨量站錄得雨強53.8毫米,3小時內就傾瀉100毫米短時大暴雨,降雨量是周圍站點的1至3倍。


這次山洪泥石流發生在雅安,當地地質斷裂帶縱橫,2013年和2019年分別發生了7.0級和4.5級地震。


在極端天氣頻發的當下,尤其像雅安這類地質情況復雜的地區,能否在防災減災方面做更為充足的預備?我們采訪多位災害親歷者及相關專家,希望從這場災害中獲得啟示。


尋找失聯親友的當地人


不起眼的支溝


新華村八組在山的高處。幾位八組村民對記者回憶,7月20日淩晨,大雨來襲,同時停了電。


村民朱剛一直拿手電筒照著家門前的河,他家房子離河很近,他感到不安全。


朱剛記得,雨才下了不到一小時,水從更上遊湧來:「不是一般的水。」手電的光亮所及之處,大水裹挾很多石頭,仿佛有「幾十噸、上百噸」那麽多,炮彈似地「潑」到他家門前。朱剛知道不好由正門逃生,趕忙叫醒了家人,一家人用繩子拴在樓上彩鋼棚的桿桿上,挨個蕩下來,再往更高處跑,僥幸逃脫。


安置在馬烈鄉中心小學的多名新華村八組村民說,他們村組受災的嚴重程度不及地勢低的一、二、三組。按他們理解,這三組附近,大窯溝支溝更多,比他們這邊多兩條,水也更多。


李帆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山裏應當不止一個點位暴發了山洪泥石流,而是好幾條小河溝一起發動。


根據1991年出版的【漢源縣誌】,漢源縣地處橫斷山脈北段東緣,為川西高原與四川盆地之間的過渡地帶,四周高山環繞,內側向大渡河、流沙河谷地傾斜深陷。


縣誌又指,「漢源縣的河流均為崇山峻嶺之間的峽谷河流,河床比降大(註:地形起伏大),灘多水急,水能資源豐富;降雨集中在夏季,較小的溪溝在冬半年往往斷流,夏半年降雨強度大,暴漲暴落,易形成山洪災害。」


至少在事發前,大窯溝的水流也看著「人畜無害」。平日裏,大窯溝的河床寬度只有十米左右,馬烈鄉段的橋梁跨度也可佐證這一點。在遙感地圖上看,大窯溝在上遊的支溝更不顯眼。


然而,一名不願具名的水利專家告訴記者,短時間暴雨導致的山洪往往是從小股支流開始的,因為雨量不足以令較寬的主要河道遇險,但可以在向山谷匯流的過程中引起連帶效應:「比如說,一個石頭被沖起來,帶著下面一個石頭也連帶(往下滾)。」


另一名專業人士提醒,當地人多少都知道在主要河道在汛期會漲水到哪,會把房屋建得高一些,給水留足位置,但在小的支溝邊上未必。


記者在現場看到,大量泥沙堆積在大窯溝下遊,壓得很實。許多石頭摸上去十分光滑。


對此,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原副總工程師程曉陶向澎湃新聞解釋,河流兩岸的石塊在泥石流中翻滾、摩擦,完全可能在災害爆發的過程中被磨平棱角。


災害資訊處理社會組織卓明信援負責人郝南則在記者采訪中推測,當河床遇到幹旱氣候,原來的河底會逐漸被土壤覆蓋,之後氣候重新變得潮濕,會再形成流量不大的河流,洪水泥石流有很強的切削作用,可以把河床往下刮幾米,把深埋地下的舊河床沖出來,形成總量更大的泥石流物源,給沖刷而過的下遊造成傷害。


公路貼近河谷

山洪中可能形成「潰壩」


7月22日清早,四五十歲的王惠翻過鋪滿碎石的河灘地,往家的方向去。她說,安置點住的是房屋倒塌的人,她的房子還在,想回去住。


王惠是新華村四組人。她對記者回憶,事發前一天村委會組織過避險,「一共有幾百人去避險」。但有一些人折回家,餵雞、餵豬、餵牛。


22日起,新華村的核心受災區一主要入口處設有卡點,不允許除救援人員及災民以外的人進入。


住在卡點附近的一位女性對澎湃新聞記者說,她有四位親人住在上遊,在此次山洪泥石流中失聯,其中三人是孩子,他們放暑假,回到村裏幫老人采摘自家種植的花椒。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曾任新華村村委會主任的王福超表示,山洪暴發時許多村民還在睡覺,來不及逃離。此外,幾位村民稱,山洪暴發之前,由於連降暴雨,當地曾組織村民轉移安置到附近一所廢棄學校,但有些人自行回家了。


前述住在卡點附近的村民向記者轉述了自己妹妹的說法,對方的兩個孩子在災害中失聯。她稱,前一天轉移的是某條警戒線以內的人,而他們住在警戒線外。


新華村三組村民鄭召說:「我們也搞不懂。好像是‘紅外線’以內給撤離通知,以外的不通知。」據他所知,有一些鄰居被通知去了村委會,但沒把可能的災害往心裏去,領了一桶發的即食麵就回家了。


鄭召住的地方距離河流三五百米遠,也不能高枕無憂。7月20日淩晨,他被大水的聲音驚醒,看見附近公路上淌下的水往他的屋裏流,趕忙起來到處淘水。


前述不願具名的專家對記者分析,應當註意在山洪防治中公路的危險性,因為公路高出地面,會接住雨水,一旦承擔不住,可能形成小的「潰壩」。


另據央視新聞,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次日,水利部組織防汛會商,新華村衛星影像顯示,災後大窯溝該段水面明顯變寬,寬度達到30米左右,新華村沿大窯溝兩側多處房屋受損,受災影響嚴重的位置在穿越這山村的峨富公路與大窯溝交叉處附近。


據漢源縣政府官網,釋出於今年6月的【漢源縣交通運輸局對縣十八屆人大三次會議第45號建議答復的函】顯示,峨富公路(原樂西公路)是一條老路,也是抗戰時期重要的戰略公路。


研判圖片


上述專家認為,對比不同地圖,這張研判圖片上較北的紅色箭頭指向之處、也是新華小學的所在地,是兩個山谷(指兩山間的低凹處)交會點,易於集雨。公路貼近河谷,公路邊與河邊又都有緊貼的建築物,這種布局本身存在隱患。


這種說法在新華村的另一處得到印證。據一位新華村村民向澎湃新聞記者提供的現場影片,當地的豆腐石橋在山洪中垮塌,而這座簡易橋是峨富公路的一段,橋下又流淌著一條名為「大溝頭」的山間小溝。這條小溝再往下遊去100米左右,會與另一條大窯溝的支溝「新合溝頭」匯流。


新華村村民提供的影片顯示,在成棟房子被山洪沖走的位置,中央道路為峨富公路,藍色線條圈出的是跨過一條山間小河「大溝頭」的豆腐石橋,災後已垮塌。


下遊的失聯者


「中國氣象愛好者」主創鄭遠對澎湃新聞分析,今年6月下旬以來,四川有兩個暴雨中心,一個在四川北部廣元綿陽附近,另一個在雅安附近。後者的範圍小,但極端性突出,雨最大的地方,30天累計降雨量超過600毫米。他認為,前期持續降雨,山體土壤飽和,再遇到一場雨強很大的急驟暴雨,容易誘發地質災害。


他說,雅安素有雨城之稱,是四川省降雨最多的地區。從氣候統計特征來看,雅安的8月平均降雨量要高於7月。後續在前期多雨、土壤已飽和的情況下,對8月的降雨、華西秋雨需要提高警惕。


鄭遠表示,極端暴雨的精準預報是世界難題,也是系統工程,需要從觀測、科研、參照人工智能新技術等多重方式逐步解決。


在新華村的下遊、馬烈村東北部,德洪魚莊的老板錢德強一直很關註天氣預報,因為魚莊建在河邊,養魚的水是大窯溝上遊來水。平時,這裏水質很好,山頂上下了雨,無論多晚,錢德強都會去離家不到一公裏的魚莊檢視,及時放下閘門,不讓泥沙混進魚塘。


7月20日淩晨,他沒有睡,等著去處理這一波雨情,不過他看了天氣預報,認為這晚漢源的雨量沒有超過前幾年。


淩晨一點半,他剛放下閘門,聽見「轟」的一聲,比打雷還響,上遊的大水來了。


錢德強在山間的魚場邊蓋有房屋。這晚,他74歲的父親、72歲的母親和一位廣西來的客戶住在裏面。在錢德強的視線裏,他們隨著房子一起被泥石流抹去。


事發40個小時後,錢德強還忍不住和妻子一起走去大窯溝對岸,遠眺魚莊,此時大窯溝已被沖得改道了。這裏距離新華小學直線3.6公裏。他不禁想,上遊洪峰過境,有一個人給他打個電話就好了,他們夫妻倆跑幾步,至少可以把老人背出來。


對此,程曉陶表示,雖然多部門正在加強全國災害資訊員隊伍的建設,但尚沒有完善制度來規範聯動,例如河流上遊出現險情,資訊員是否應通知下遊。


魚莊的不遠處,有村裏給老人蓋的一座房子,地勢還要更低一些,好在那晚沒住人。


村裏為老人蓋的新房


在大窯溝馬烈村段兩岸,有村裏修的房屋,也有村民的自建房,距離大窯溝的河水都只有幾十米。他們按習慣在門前的灘塗地上種玉米、紅薯和花椒。


住魚莊附近的馬烈村民郭侃對記者說,這些年地震多,一些山上的房屋受損,重建時,為了節約建材上山的運費,村民紛紛搬到河谷。


郭侃指給澎湃新聞記者看:「那戶是5.12(汶川)地震搬的,那戶是4.20(雅安)搬的,跟我家一樣……哪個曉得啊,八九十歲的老人也沒有見過(這麽大水)。」


但山村的房子究竟要建在離河流多遠的地方才安全,難有定論。


2023年9月,水利部出台【中小河流治理技術指南(試行)】,其要求:「盡量維持河道自然形態,不得縮窄河道,原則上避免裁彎取直,並根據規劃行洪能力和管控要求,合理確定治理河寬和堤距。對於現有堤防滿足行洪要求的河段,原則上沿老堤線加固;對於現有堤防不滿足行洪要求的河段,經多方案比選論證,采取疏浚河道、擴卡、退堤、堤防加培、跨河構築物改建等措施滿足行洪要求。」


程曉陶表示, 山村選址問題非常復雜,過低會遇洪水,但太高用水不便、也有遇到山體滑坡的風險,因此,應當註重村民防災意識的提高,蓋房註重耐淹、防沖。


大窯溝下遊的村民住宅,已被註明「暫停使用」,落款為漢源縣住房和城鄉管理局


(文中李帆、朱剛、王惠、鄭召、郭侃為化名;陳詩雨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期資深編輯 周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