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無陪護」病房日益增多,實際效果如何?又有哪些難點?

2024-07-11辟謠

「一人住院,全家奔波」。老人患病住院陪護難是困擾很多家庭的難題。為減輕家屬負擔、提供更好服務,一些地方的醫院開始推出「無陪護」病房,隨著「無陪護」病房日益增多,其實際效果如何?又有哪些難點呢?

「無陪護」病房是什麽?

所謂「無陪護」病房,是指由接受專業培訓的醫療護理員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生活照護服務,實作無家屬陪護或陪而不護。

據媒體報道,天津市民馮女士的母親年過八旬,因患多種疾病需要頻繁住院治療。「我工作很忙,經常出差,不能長期陪在媽媽身邊,就讓媽媽住進了‘無陪護’病房。」馮女士說。

「無陪護」病房的出現,讓很多像馮女士這樣的雙職工家庭終於能「緩口氣」。天津醫院護理部主任於衛紅介紹,醫院的「無陪護」病房於2011年開始試行,目前除兒科外其他科室已全部實作「無陪護」。

另外,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骨關節病區,則采取「小組制」輪班護理服務,張巖與團隊其他5名護工「倒班」負責8名患者的護理工作,這種「小組制」的服務成為大多數患者的首選,「高性價比」的模式使得病區「無陪護病房」使用率達70%。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浙江、山東、福建、山西、天津、廣東等至少十地衛健部門在相關檔中提到開展「無陪護」病房服務,部份地市、區縣也開始探索這一模式。

「無陪護」病房完全不需要陪護嗎?

「無陪護」不代表沒有人陪護,而是由更加專業的陪護代替家屬陪護,減輕家屬陪護壓力,為患者提供全面的整體護理服務。

與傳統的「一對一」聘用護工模式不同,「無陪護病房」的護理團隊均是醫院公開招標的第三方專業護理服務機構,由公司派駐經過培訓的醫療護理員提供服務,專業性、服務意識以及患者權益保障更具優勢。

青島市衛健委還委派市護理學會統一對第三方機構護理人員進行規範化培訓,透過派出單位和醫療機構雙重監督方式,加強對醫療護理員服務的監管。這種模式有效改變了陪護的「野蠻生長」狀態,克服了「自發」陪護可能出現的種種不足,讓陪護市場走向規範成熟,令人眼前為之一亮。

圖片來自網絡

2010年,原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標準(試行)】,就提出「不依賴患者家屬或家屬自聘護工護理患者」;2023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印發的【進一步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醫療機構可按需聘用數量適宜、培訓合格的醫療護理員。

實際效果如何?有什麽難點?

隨著「無陪護」病房日益增多,一些醫護人員註意到,「無陪護」病房有利於排除外界幹擾、保障病人康復。護理員工作區域和崗位職責相對固定,專業性更強,有利於更好照料患者。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20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人,占比達18.70%。且「十四五」期間,中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家中老人患病住院的陪護問題日趨顯現,獨生子女更是苦「陪」久矣。很多時候,並不是子女不想留在父母身邊盡孝道,而是在快節奏的當下,迫於種種因素,確實難以做到。能否透過創新醫療護理機制緩解「陪護難」問題,不僅直接涉及就醫感受,更關乎整個社會的幸福指數。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無陪護」病房的需求將與日俱增。然而,這一模式進一步推廣仍存難點。

首先,接受規範化培訓的護理員相對不足。以廈門為例,護理員的規範化培訓工作始於2021年,市場上參與過培訓的護理員僅1200余人,如果所有醫院同時推進「無陪護」病房,符合條件的護理員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目前「無陪護」病房的護理員年齡大多為「4050」人群,護理能力和理念尚需進一步提升。

其次,成本價格較高。以廈門的試點來看,「無陪護」病房的二級護理費用,需要120元/天。這樣的價格雖然比聘用一對一的護工便宜不少,可是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對不少家庭來說,家屬自己出去打工一天,也未必能掙到120元,當然就寧願自己辛苦一點,而無法接受「無陪護」病房的服務。

對此,有些地方的方案是透過醫保付費。比如福建漳州,「無陪護」病房費用是按試點醫院收費標準的70%確定醫保支付標準。家屬只需要支付三成費用,相信絕大多數家庭都會很愉快地接納「無陪護」病房。

受訪專家認為,要逐步構建制度體系,將護理員工作內容規範化、標準化,進一步明確醫院的監管職責,對不同水平的護理員設定梯次薪金標準,提升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和職業素養。另外,也需完善多部門協同機制,適當增加政府資金支持,以緩解因護理人員成本增加帶來的醫療機構營運負擔。

據新華社、北青網、澎湃新聞等綜合整理。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廖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