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大瀝鎮中心小學:把孩子當作未來園丁、工程師、藝術家來培養

2024-06-13辟謠

今年兩會期間,科學教育成為備受關註的熱門話題。許多代表委員紛紛發表了相關言論,呼籲加強科學教育的重要性,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

如何有效評價學生科學素養,測評科學教育成效?「廣州智慧陽光評價科學素養測評」連續三年在大灣區數百所學校落地,讓科學教育有了科學的監測標準。南方都市報推出「科學素養測評 灣區大掃描」系列專題報道,聚焦大灣區學校科學素養測評及基於測評推進科學教育教學變革的經驗做法,探尋如何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廣州科學教育專案輻射到佛山。在佛山市南海區的大瀝鎮中心小學,科學教育的種子正在校園的每個角落生根發芽。學校不僅透過STEM創植園讓學生親近自然、動手實踐,更透過現代化的「行通濟」模型制作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和創新精神。真正的科學教育不僅僅是實踐和探索,更需要科學的評價和反饋。在這方面,廣州智慧陽光評價·科學素養測評系統為學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該系統透過數據驅動的個人化教學和精細化評價,使教師能夠更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更個人化的學習指導。廣州智慧陽光評價系統的引入,無疑為大瀝鎮中心小學的科學教育註入了新的活力,讓科學教育更加科學、更加精準。

小田地裏也有大學問,小模型裏也有大創造。大瀝鎮中心小學在校園的角落埋下科學種子,將科學精神植入學生生活的點點滴滴裏。把孩子當作未來的園丁、工程師、藝術家、企業家來培養,引導學生自由探索,動手創造。

STEM 創植園,「工、農、商、藝」齊體驗

大瀝鎮中心小學在科學教育中的最大特色是STEM創植。基於STEM教育理念,把實驗專案融入學生生活,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場景中進行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植園的出發點是順應孩子們親近大自然的天性和對農業活動的興趣。現在大家都生活在城市裏,很少有機會真的下到田裏,觀察一株植物的生長。」校長潘淑幼說,「所以孩子們對這個活動都很興奮,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想法。他們每天都來看!看到小黃瓜長歪了,都急得不行,到處尋找原因,後來觀察到有一只只小蟲在黃瓜上,就想有什麽辦法去掉蟲害。有的說噴農藥,但擔心食品安全;有的說在生蟲之前綁上袋子預防,但實施後發現綁了袋子還會有蟲,原來蟲子早已鉆到果子裏面,雖然表面看不到,但還是有……總之整個過程都放手給學生自己探索研究,老師只做必要的提示和引導。」

學生在創植園裏觀察植物的生長。

STEM創植專案以「一園」為抓手,「雙融」為主線。專案實施過程中,學校開辟基地,提供校內設施和場所,打造了校內的「STEM創植園」和「STEM創客室」。其中,「STEM創植園」實作工、農、商、藝等跨領域融合,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藝術等跨學科融合。

STEM創植園根據二十四節氣,充分利用校園閑置花圃,每班認領一塊小田地,開展農事種植專案實踐。3D打印、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主題融入到田地日常照料中,開發系統、科學、趣味的STEAM校內外科技創新專案,用於改良生產效果與效率,讓每位孩子都成為小小工程師。以精品輻射的方式開展,將創植園收獲的成果在財商遊戲節中舉行義賣銷售等專案活動,為學生認識社會經濟生活提供機會。花圃設計、園牌繪制、工具制作等藝術活動貫穿專案全程,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情趣。

學生在創植園裏一邊觀察一邊記錄。

「行通濟」模型,養成工程師思維

大瀝鎮中心小學還融合現代化的工具和手段,分別組建專案組,制作具有現代化元素的行通濟和元宵獅會模型,使地方的傳統文化活動增添科技感。不僅激發了青少年探索的興趣,使優秀傳統文化在他們身上產生作用力,也拓寬佛山地方傳統文化的傳播渠道,為傳統文化賦予新的時代意義。

在專案式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像工程師一樣完成一個個專案。指導老師姚老師等引入工程設計流程,把一個專案分解為「提出問題、了解現狀、制定方案、創造改進、展示推廣」五個基本步驟,幫助學生達到專案要求,逐步形成有序的工程思維。而在每個課時的內容設計上,也註意問題引領,運用專案分解模組,啟發學生思考問題。即按照最終作品所設計的不同部份,劃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專門負責一個模組的作業,同步推進。

以「行通濟」模型制作過程為例,師生們透過討論,一致決定將工程分解為「制作整體造型、制作智能燈光效果、制作影片播放系統、制作智能互動系統、制作花車巡遊系統」五個部份。學生們充分發揮各自的興趣和特長:小工匠用紙皮和黏土制作微縮的通濟橋、祖廟、遊客等模型;小設計師在建築附近鋪設燈帶,設定氛圍燈、路燈和攤位燈交替閃爍的效果;小導演制作【行通濟】互動介紹影片,標記影片互動時間點;小程式設計師計算影片互動邏輯,設定三個互動按鈕和一個重設按鈕,確保使用者體驗。

科學老師沈老師強調:「我們非常註重培養孩子‘建立模型,尋找解釋’的能力。除了行通濟,學生們還做了故宮、客家圍屋等各種模型,希望能解決古建築老化的問題。從實際問題出發,在模型上檢驗方案可行性,再回到實際問題裏去。」

透過上述活動,學校驚喜地發現,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收獲頗豐:在查閱文獻資料、了解地方的歷史文化背景過程中不斷沈積人文底蘊;在設計方案過程中不斷試錯和修正,學會批判與改良,鍛煉了科學精神;主動地肩負起傳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擔當;有創造性地完成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有機融合,勇敢挑戰實踐創新。

智慧陽光評價·科學素養測評,數據驅動的個人化教學和精細化評價

不僅課程是跨學科的科學教育,評價也是智慧的科學評價。潘淑幼認為,傳統評價主要依靠考試成績和教師的主觀評價,評價結果單一且缺乏全面性。而智慧陽光評價·科學素養測評則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收集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實作數據驅動的個人化教學和精細化評價。智慧陽光評價系統對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提供個人化學習支持。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檔案和個人化需求,為學生提供個人化的學習支持,也有助於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調整和提高。其次,進行及時的評價和反饋。學生可以了解自己在科學學習中的表現和進展,並根據評價和反饋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提高學習效果。同時,及時的評價和反饋也有助於學生形成自我評價和反思的能力,促進他們的學習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發展。第三,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智慧陽光評價·科學素養測評強調全面的評價和檔案記錄,不僅關註學生的學科知識水平,還包括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實驗技能、創新能力等方面。透過記錄和分析,學校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情況,並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和培養。

此外,智慧陽光評價·科學素養測評能幫助老師破解「唯分數」「唯結果」頑疾。傳統認知中,成績往往被視為評價學生學習能力和水平的唯一標準,評價往往被視為學習過程的結束階段,僅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總結。然而,智慧陽光評價·科學素養測評的運用可以幫助老師意識到成績並不是學生學習的全部,評價應該是學習過程中的一部份。透過智慧陽光評價系統的即時反饋和指導,老師和家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學生也透過老師和家長的積極評價自信起來,從而擺脫成績至上的誤區,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調整和改進,提高學習效果。

大瀝鎮中心小學的孩子在科學的熏陶下學習,展現出優秀的科學思維和素養,近年來參加多項競賽獲得優異成績:楊梓瑜、駱俊浩等四名同學參加第五屆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總決賽中榮獲金獎,鐘承希、張蝶怡等四名同學參加第四屆全國中小學生創造大賽總決賽中榮獲優勝獎,張皓軒、鐘承希等七名同學參加四屆全國中小學生創造大賽AI地球分項賽中榮獲小學組金獎。

采寫:南都記者梁艷燕 實習生翁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