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評論丨董宇輝和陳銘,他們怎麽「渾身是錯」?

2024-03-29辟謠

如果習慣了這種審視,受害者未必只有公眾人物

最近,有兩個公眾人物似乎「翻車」了,董宇輝和陳銘。

董宇輝在湖北參加活動,出行時因為安保人員不少,被質疑「架子大、排場大」;隨後又因為在博物館內直播打燈遭質疑,被認為可能會破壞文物。仿佛有個放大鏡一路盯著他。

陳銘則是因為在一部電影放映會後的主持裏,因為被質疑「話太多」「爹味過重」,遭遇接連的批判。隨後又被質疑為什麽多年不發論文、有沒有學術成績、為什麽沒有被「非升即走」,甚至妻子生三胎也成了一個罪過。

這些質疑,當事人有些回應了,比如董宇輝解釋,「並非自己的安保人員,而是公園的,在現場也曾勸過,但不能拋下一切去阻擋。他們也有組織的壓力,人實在是太多了,沒辦法」;陳銘也發文表示,「與其發水論文不如不發,不願占用本就內卷嚴重的版面資源……且從未考慮高級職稱」。但這些似乎效果一般,輿論還沒有放過他們的意思,圍繞他們的輿情還在繼續。

董宇輝和陳銘,可能都還算公認「口才好的」,但在鋪天蓋地的輿論面前,幾乎沒有辯解的能力,只能唾面自幹。而且輿論頗有點不放過他們的意思,像是陳銘被扒論文,其實已經帶有一定惡意;為什麽沒有被「非升即走」的質疑,也顯得奇怪——「非升即走」機制在這兩年備受爭議,現在好似重新被利用,希望借此挑這個人的錯。

董和陳,都是公眾人物。他們在公眾場合的表現不太可能總是完美的,翻車倒更像一種「宿命」。這不是給他們辯護,畢竟人無完人,如果期待一個公眾人物光環永遠不破,從經驗和常識來說,大概率會失望。

當然,他們因為公共表現不佳被批評,這也正常。但現在對他們的批評,卻讓人感到有些不安:他們仿佛已經「渾身是錯」「舉動皆錯」,他們的動作行為、表情神態、歷史過往、個人生活,通通被拿出來用放大鏡審視,逐一檢查過關。

這種密度的檢查,怕是普通人很難承受的,而且很多是無法解釋的。不妨代入一下,為什麽你出行有安保?為什麽你妻子生了三胎?只怕難有滴水不漏的回答。

這種對人極為細致的審視,不只是一個事件,更是一種氛圍,求全責備、戰戰兢兢,情緒過於緊張、神經過於緊繃,不聽解釋也不允許解釋。 更關鍵的是,如果習慣了這種審視,受害者未必只有公眾人物。

還記得此前發生的一場悲劇:一小學生被車撞去世,其母親卻被指責妝容精致,遭遇大量惡評。她面臨的同樣是一種難以解釋的質問:兒子去世,你為什麽還有心情打扮?而事情的發展和真相,相信大家後來都知曉了。

其實仔細想想,董宇輝和陳銘事件的初衷都不壞。董宇輝去帶貨,陳銘去主持,給地方做一些推廣,參與對一部電影的討論。這些活動,哪怕個人表現不佳,但也說不上有多惡劣。但最後,他們自己的聲譽卻仿佛有被碾為齏粉的風險。

無論如何,這樣一種事件演變的邏輯,令人倒吸一口涼氣。即便不是這些公眾人物的粉絲,這樣的氛圍至少也是不會讓人喜歡的吧。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吳瑜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