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白茶總是泡不好喝?老茶客說出5大泡茶誤區,看看你中招了嗎?

2024-03-11辟謠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正選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昨晚收到了新買的香薰蠟燭,它的味道很特別。

聞著與許多木質香料類似,擁有一股渾厚的松柏老舊氣息。

特別之處是,同時兼具清冷的森林調。

一眾林木幽香,隱隱幽幽。

仔細分辨下,還能聞出其中的花香。

似寒冬裏綻放的臘梅香,不甚濃烈,但卻格外堅定。

沖破周遭的寒意,盈然而來。

冷峻卻溫柔,像極了冬日的情景。

一派蕭瑟寒冷裏,無限生機已經在醞釀。

一切的一切,都在悄然醞釀著。

在期待與等待之中,一點點向前。

這種逐點逐滴往前看的過程,亦很契合新手學泡茶的心態。

進一分,有進一步的欣喜。

來到茶桌上,拿起形形色色的茶器,逐漸摸索著開始泡茶。

慢慢避開錯誤泡法,才不至於平白泡毀一泡好茶。

為了在茶桌上「大展身手」,這篇特意匯整出5條白茶沖泡誤區,照著學才不會走冤枉路。

【2】

一、大壺泡茶喝半天。

泡茶喝,不管是什麽茶,總有部份茶友習慣了大壺泡。

夏天喝,選一把容量超600毫升的復古風陶瓷大壺,泡出一大壺茶水,等放涼後再大口暢快喝下。

冬天氣溫低,改用燜燒壺、暖水瓶、保溫壺悶泡。

往壺內放入一把老白茶幹茶,加滿沸水,擰緊瓶塞。

隨時想喝了,就從中倒出一杯。

一壺茶喝了超過三分之二,再次續水,繼續悶。

算下來,早上八九點泡的一壺茶,放到晚上照喝不誤。

燜一壺茶,直接喝一整天。

照這麽做,並非健康喝茶之舉。

且不說,悶太久的茶水,味濃苦澀,不宜多飲。

悶開後再放上大半天,即便壺內茶湯沒有徹底涼透,倒出來尚且溫熱,但內部的鮮醇、鮮爽、爽口茶味照樣被破壞。

久悶後,茶味早已不再新鮮,多飲無益。

不論何時何地,泡白茶別忘了「現泡現飲」。

把握當下,風味更有保障。

【3】

二、餅茶要悶到茶葉散開再出湯。

不推薦固執於此,蓋碗泡白茶,看重快速出湯。

快速註水,迅速合蓋,立馬出湯。

動作一氣呵成,迅速完成手上的沖泡動作。

散茶如此,餅茶亦然。

產區工藝俱佳的優質白茶餅,沸水迅速沖刷下,也能浸出豐沛滋味。

甘潤、飽滿、有厚度。

且,茶湯當中還有不少馥郁的落水香。

從註水開始,到倒出大量茶湯,一泡茶的時間應控制在10秒以內。

隨著沸水輪番快速沖刷,連續「快出」4沖、5沖,蓋碗內的茶葉始終會有泡散的一刻。

別選在一開場的時候就悶泡,等到餅茶悶泡浸散,頭道茶水內部會浸出過量滋味。

又濃又釅,並不好喝,白白浪費好茶。

【4】

三、泡壽眉前先徒手掰去茶梗。

曾在一位上海姐姐那,看到過比較「精致」的壽眉沖泡方法。

彼時,她在泡2019白露茶。

從鐵罐內取出散茶後,第一件事做的就是手動摘掉茶梗。

三下五除二,就像原本梗葉保留尚且完好的老壽眉,拆成了兩組。

葉片歸一堆,茶梗歸一堆。

然後,大手一揮,將茶梗全部丟在桌下的垃圾桶。

只留葉片,放進蓋碗內沖泡。

這一幕讓我們看得一楞,心裏頗為不理解。

那位姐姐淡然一笑,解釋她喜歡老壽眉的醇柔,但總覺得茶梗登不上台面,所以每次泡茶前都會摘掉茶梗。

聞言,勸住了她。

壽眉的「梗」,其實對茶味的甘醇綿柔有不少助力。

因為連線芽頭、新梢葉片的嫩梗,在茶樹生長過程中扮演上傳下達的角色。

葉片透過光合作用積蓄的養分物質,透過這截嫩莖,傳遞到主幹。

茶樹根系從土壤內吸收的養分、水汽,也透過這道關口輸送給葉片。

某種意義上,茶梗是能量中轉站,內部含有一定數量的可溶性糖、膠質物,能讓茶湯喝著更醇更綿柔。

喝壽眉,尤其是白露茶這樣的明星級秋白茶產品,還是完整沖泡為好。

連芽、連葉、連嫩梗一起沖泡,更能發揮出正常的風味水準!

【5】

四、泡茶時在一旁熏香,噴香水。

美妙的香氣擁有治愈系力量,聞之令人心安。

正如開篇提到的,那個森林松柏氣息的香薰蠟燭。

但香薰爐、香薰燈、香薰蠟燭、香爐、線香、噴香水等,要看場合。

在書房寫字看書時,熏香作伴,更顯風雅。

但到了茶桌上,還是專註於面前為好,不適合再去捯飭各式熏香。

因為,這些外來熏香產生的濃郁香味,會沖撞好茶的天然茶香。

坐在一旁喝茶,會幹擾泡茶者本身的嗅覺判斷。

不論喝白毫銀針、牡丹王、春壽眉。

還是泡白露餅、清明白牡丹、拋荒銀針。

揭蓋聞香,從中聞到的一概都是熏香味,品茶會打了折扣。

為了不妨礙品茶,泡茶期間適宜清簡。

泡茶之前先清場,將茶桌四周與泡茶無關的物件先撤下。

留出一方清幽安靜的環境,更便於欣賞茶味美妙!

【6】

五、燒水泡茶,一壺水用到底。

最近接連看到相似的提問,為什麽同一款茶,再泡開沒有之前香?

為此,專門寫了篇文章分析。

結果有了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結論,原來問題出在水溫。

不少茶友在燒水泡茶時,秉持一個習慣,一壺水用到底,不會再次燒開。

夏天室溫高,壺內沸水降溫速度沒那麽快,按一壺茶能泡5沖茶來估計,水溫尚且有保障。

但冬天和早春不行,連續泡出兩、三沖熱茶,慢慢細品結束後,中間已經過了十來分鐘。

彼時,壺內熱水已經跌破70℃,絲毫沒有滾燙熱氣冒出。

後幾沖再繼續泡茶,相當於溫水沖泡。

熱量不足,溫度不足,茶香難以激發,且茶湯醇厚感明顯下降。

喝到的僅是溫吞水,談不上半點香醇質感。

找到問題所在後,解決思路不難。

其一,買一把帶自動燒水保溫功能的燒水壺,壺一放下就自動加熱。

但要註意確保壺內時刻有水,防止空燒。

其二,只燒半壺水,足夠泡兩、三茶就行。

往下繼續泡茶時,再次加水燒開。

其三,一壺水燒開後間隔十分鐘左右,重新摁下加熱鍵。

這時候千萬別顧慮所謂的「千滾水」說法,只要水質清透可靠,哪怕反復重新燒開100次,也不會帶來負面影響。

古早謠言裏提及的「千滾水有害」一說,早已被辟謠,不能再盲信。

【7】

鄭板橋寫過一段生活氣息濃郁的古代散文。

「暇日咽碎米餅,煮粥糊塗,雙手捧碗,鎖頸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

突如其來的一場降溫,讓人冷到縮手縮腳。

想起一月初時,福建多地的那一場初雪。

福州的鼓嶺,有一層薄雪;

太姥山的高山茶園,從老S拍來的夜景圖看,漫天雪花飛舞;

武夷山的九曲溪畔,以及我們熟悉的牛欄坑、九龍窠、馬頭巖,也看到了雪景圖;

桐木高山一帶,更是不必多說,因海拔高,年年都在下雪……

這場2024年的第一場初雪,飄然而至。

無形中,讓人想到「與歲月共白頭」的浪漫。

寒冷天氣裏,鄭板橋盛贊喝一碗熱粥帶來的溫暖。

其實,降溫天之樂,還包括飲茶。

任戶外寒風呼呼,宅在暖室內,靜坐獨處。

燒水泡茶,熟稔地為自己泡上一杯潤口舒心的熱茶。

天氣雖寒,熱茶可暖,是茶人心中幸事!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