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鐵路線上「打鐵花」!38年來他這樣保障春運列車安全

2024-02-08辟謠

「走吧!咱們抓緊時間。」時針接近1月31日零點,今年54歲的趙海春一揮手,帶著20多個小夥子,快步鉆進寒夜中。 此時,氣溫已降至冰點以下,大家不自覺地裹緊衣領子。

這裏,是鐵路京哈線雙橋站下行場。從零時30分開始,在緊張的75分鐘「天窗點」(無列車透過的時段)內,路線工們將爭分奪秒完成維修任務。 「進入春運,車密了,對鋼軌磨損更大了,我們只能見縫插針、加派人手。」趙海春身材魁梧,大步流星,話不多,每句話都繞不開專業。

「鋼軌精磨機1個,大錘3個,電焊機1個……」借著不遠處探照燈光,眾人列隊,聽帶班人清點工具。「怎麽帶上路線的,怎麽帶出來,一個螺絲都不能落下,確保路線執行安全。」趙海春一絲不茍,整裝待發。除了肩上別著對講機,腰間挎著手電筒,他的背包裏還裝著記錄本、塞尺、小鏡子,這些小工具都是他的診斷寶貝。

「確認無車,可以上路。」零時30分整,趙海春一聲令下,路線工們按照分工,奔赴各自整修點位。黑漆漆的軌域線上,記者步履蹣跚,趙海春卻腳底生風。進入自己的「主場」,這位寡言少語的路線工,竟然話多了起來。

蹲在軌域邊,趙海春將一米長鋼尺放在軌域上,隨後用一把小塞尺,測量鋼尺與軌域間的縫隙。「現在可以很直觀地看到,接頭縫隙1毫米,而對於時速120公裏的路線,這個數值要控制在0.3毫米以下。否則,軌面不平順,列車經過就會顛簸。」趙海春邊說,邊幫著路線工將一百多公斤的鋼軌打磨儀架在軌域上。

順著軌域方向,趙海春往復推拉打磨儀,耳邊機具轟鳴、眼前火花四濺,仿佛在鐵路線上「打鐵花」。 鋼軌打磨是個精細活,不僅要掌握好力度,還要練就好眼力。

「你看這段鋼軌,打磨時兩邊火花大,中間火花小,說明兩邊還是高,需要磨平順了。」 趙海春的眼睛就像一把尺子,能夠準確判斷打磨「火候」。 「這回差不多了。」推拉打磨數百次後,趙海春停下來,脫下手套,用指尖在鋼軌上滑過,感受鋼軌打磨後的狀態。俯身復測,果然縫隙已經低於0.3毫米。

這邊打磨完,趙海春又步行數百米,趕到道岔維修現場檢查。「這節翼軌之前已經壓潰了,就像長瘡一樣,如果不上藥就會繼續潰爛。」趙海春撫摸著恢復光亮的鋼軌,滿意地說,經過及時「刮骨療毒」,病害已經祛除了,軌域的壽命也能延長。

對路線工來說,冬天最怕下雪。為了避免道岔結冰,他們需要頂著大雪,將道岔積雪清理幹凈,雪一直下,清雪就一直不停。「外套能凍結冰,裏面還流著汗,那滋味真不好受。」趙海春感嘆道,與過去相比,現在起碼不用靠人扛器材,徒步走數公裏了。

北京工務段雙橋路線車間,管轄著京哈線、京承線和豐雙線等重要路線,負責177公裏路線、310組道岔的維修保養,不僅路線上客車、貨車混跑,還有一個編組場,可以說是最繁忙的路線車間之一。

車間距離趙海春的家只有八九百米,但春運期間他極少回家,大家都說他「長」在了車間裏。

「就像今天,幹完這75分鐘,中間喘口氣,就要在淩晨4點趕到雙橋站上行場,繼續維修。夜裏回家也是打擾家人休息。白天又有需要隨時處置的問題。」作為車間主任,趙海春要對4個工區負責,隨時做好應對突發故障的準備。

入行38年,趙海春已經數不清多少個春節假期在鋼軌上,在打磨聲中度過。他保障了無數列車安全抵達,自己卻很少坐火車出門旅行。每個月乘車4次,還是為了站在旅客角度,發現列車晃動、顛簸背後的鋼軌問題。

「年輕時,覺得每天與鋼軌為伴,很枯燥、很寂寞。幹了這麽多年,有感情了。離開鋼軌,總覺得缺點什麽。」還有4年退休的趙海春,已經開始不舍了。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宏陽

編輯:王瓊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