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內鬼」車企配合歐盟上演「無間道」?

2024-10-29辟謠


一邊兒和其他10余家中方車企「團結」在一起,共同授權委托了談判代表,一邊兒又接受歐盟繞過談判代表所進行的「私下談判」。這波劇情妥妥稱得上是汽車版的「無間道」。只不過,「內鬼」究竟是誰,到底有沒有「內鬼」,尚無人知曉。

10月4日,歐盟表決透過了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提議,提議稅率從10%的基礎上,再加征從7.8%到35.3%不等的關稅。根據歐盟的日程安排,最遲在後天(10月30日),歐盟委員會將正式公布加征關稅的具體實施條例,而該條例自次日即刻生效。

在最終措施公布僅剩兩天的時候,馬拉車市不禁聯想到了不久前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下文簡稱中國機電商會)所釋出的那則聲明。

作為此次征收反補貼稅所涉及到的12家電動車企的中方談判代表,中國機電商會於10月16日釋出聲明稱,目前中歐技術團隊已進行多輪密集磋商,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歐方始終未積極回應涉及中歐業界的核心關切問題,雙方還存在重大分歧,磋商仍未達成雙方均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此外,中國機電商會還表示,歐委會在與中方磋商的同時,又單獨與部份企業進行價格承諾談判。對此,中國機電商會認為「無必要」、且可能導致「動搖談判的基礎和互信,給雙方磋商帶來幹擾,延誤磋商行程。」

針對該事件中國機電商會雖然稱是「註意到相關報道」,可事實上大多數人也都是因為這則聲明,才知道「或有此事」。或許也正是中方談判代表出的這則聲明,讓大家有了可能「確有其事」的感覺,以至於隨後的網絡上,還出現了一波「揪內鬼」的熱潮。

因表示「存在就是合理」,小鵬遭到懷疑

首先被「揪」出來的是小鵬汽車。因為就在中國機電商會釋出聲明的兩天前,小鵬P7+於巴黎車展首日全球釋出並公布預售價,釋出會後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及對歐盟加征關稅的看法時曾表示過「存在就是合理」等言論。

而在中國機電商會釋出聲明後,便有部份人對於何小鵬之前的這番言論產生了聯想。無論是曲解和誤讀也好,有心之人刻意為之也罷,總之網絡上隨即便出現了「小鵬汽車已與歐盟私下妥協」類似的論調,讓小鵬汽車瞬間陷入了輿論的漩渦之中。

為了自辯清白,10月17日下午,小鵬汽車法務部在社交平台發文稱:「散布網絡不實資訊,炮製相同的文案進行擴散,這類有組織的傳謠言、帶節奏、操控輿論導向的違法行為,躲在背後操控的人,終究會為自己的違法行為承擔後果。正義絕不缺席!」

與此同時,何小鵬也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感謝幫助我們澄清真相的各位鵬友!針對惡意造謠抹黑的某些媒體和個人,我們已經向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同時必須訴諸法律武器,堅決維護權益,打擊惡劣行徑。」

在小鵬汽車公開辟謠之後,網絡上還出現了其他被懷疑是「內鬼」的物件,而懷疑和猜測的依據,則主要來自不同車企間,並不相同的被加征稅率。

是「確有其事」,亦或歐盟的「分化」伎倆?

事實上,目前並無實質證據證明,真的有中國車企在配合歐盟上演「無間道」,在與其進行「私下談判」。如果並沒有中國車企主動配合歐盟上演「無間道」,那麽便可能存在以下兩種可能性。

其一是歐盟確實繞過中方談判代表,故意接觸了12家中國車企之一;另一種可能則是壓根沒有「私下談判」之說,只不過是歐盟使出來的談判手段,目的就是動搖中方代表的談判信心和擾亂談判策略。

可無論是哪一種可能,其實也都是對方所采取的「分化」策略。畢竟,逐個擊破,要比掰斷貼著一起的一把筷子要容易一些。

而之所以要采取「分化」的措施,源於歐盟委員會內部本身對於加征稅一事就存在著不同的聲音,其內部壓力並不小。

據10月4日的投票結果顯示,歐盟內部對於加征關稅的意見並不統一,10票贊成、5票反對、12票棄權,分歧顯著。其中,德國作為歐盟的重要成員,其反對聲音尤為強烈。德國總理朔爾茨多次公開表示反對歐盟對華加征關稅,並指出加征關稅只會傷害德國自身。

在10月21日,朔爾茨再次重申了反對立場,並指出德國工業曾經歷過日韓的激烈競爭,但德國企業並不懼怕競爭,新的關稅只會對德國造成傷害。

同一天,奔馳CEO康林松也表明了立場,敦促歐盟推遲加征關稅,以防止談判破裂。康林松強調,歐盟需要保持國際競爭力,但新的關稅並不會帶來幫助,歐盟和中國需要找到一個對雙方都公平的解決方案。

雖然其內部聲音不一致,但表決也已透過,再在此事上糾結似乎沒多大的必要。目前,考驗的就是作為中國12家電動車企的談判代表,中國機電商會能否在具體實施條例出台前,與歐方代表磋商出一個雙方均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是不是「無間道」,兩天後或見分曉

再回到開篇提及的可能是一出「無間道」的猜測上。如果真有「內鬼」,兩天後當具體實施條例出台時,可能便會現出端倪。

正如中國機電商會聲明中提到的一樣,考慮到歐委會在本案初裁和終裁披露中,將企業集團及關聯公司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稅率裁定,那麽無論是征稅措施還是價格承諾,對於企業集團中的所有生產商都不應差別對待。

假如出現其中某一家電動公司的征稅措施和價格承諾,明顯與其他車企的不一樣,那麽很有可能這家車企在與歐盟委員會的接觸上,提供相關資訊資料方面,與其他車企不同。當然,也需要考慮到該車企在歐盟市場裏的市占份額、競爭力、價格等方面的因素,不能一概而論。

此外,如果真的有「內鬼」存在,就意味著歐委會執意單獨與個別企業開展了價格承諾談判,很有可能存在以雙重標準甚至多重標準區別對待企業的問題。後續這也將成為中方代表,其他中國車企可以利用到的反擊「武器」。

原本遭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我們打心底裏相信,中國車企能夠團結一致,共同面對。本身它們能夠共同授權給同一個談判代表,就已經說明了問題。

然而,曾經類似鐵礦石談判的案例已然存在,說明在某些情況下,中國車企也是有著被「分化」可能性的。畢竟,這些車企的情況還不完全一樣,有的已經在當地計劃投資建廠,有的就指望著海外市場能夠讓其「翻身」。可即便如此,它們也存在著被後續拿捏的巨大風險。

馬曰: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釋出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全年出口達491萬台。基於此,中國也正式取代日本,成為全球汽車出口第一大國。這樣的成績,是在多個中國汽車品牌積極踐行汽車出口戰略下所取得的。對於中國汽車品牌而言,走出去也是必須要邁出的一步。

但與此同時,面對海外營商環境復雜、貿易壁壘明顯增多等因素制約,中國汽車出口依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包括涉外法律服務體系尚未健全、車企走出去的有序性和團結性尚需加強、汽車全產業鏈出口尚需加強等問題也亟需解決和完善,只有這樣才能防止中國摩托車在東南亞市場的「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慘痛教訓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