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在頭上長出誘餌,鮟鱇魚把自己前進演化成了一道菜

2024-08-01辟謠
在10年的水下攝影生涯中,他記錄下了這些少見又刺激的場景。在他的作品中,海洋裏排名前三的毒物閃爍著藍光示警,美女與兇狠的南美鹹水鱷距離十分接近,還將中國的「飛天」元素透過墨西哥的洞穴展示出來…
出品:格致論道講壇
以下內容為深圳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嶽鴻軍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是嶽鴻軍,很開心也很榮幸能夠跟大家分享水下攝影。
我生長在烏江邊,1985年到了濱海城市——深圳。
在10年前,我的愛好是拍攝陸地的風光,但遍布祖國大好河山的攝影大軍把我擠到了海裏。
2012年,我去西藏拍攝的時候,在珠峰大本營看到了藏民在那裏叫賣海底的一些古生物化石。滄海桑田,如今最高的世界屋脊上居然曾經是海洋。那麽至今仍占地球70%以上面積的海洋,一定是攝影的寶庫。
我回到深圳後,馬上就去考潛水證,從此開始了我水下攝影的生涯。今天,我就來跟大家分享我在水下拍攝到的一些作品。
這些神奇的照片是怎麽拍的?
在這10年的水下攝影生涯中,我發現了許多有趣的場景。
▲【撓癢癢】
比如這個石斑魚頭上的清潔蝦。石斑魚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海洋生物,這個拍攝點在30多米深的水下,被潛導叫做石斑魚的清潔站,因為這裏會有一些蝦定時給魚進行清理。
其實應該最好等蝦去到它的口腔裏面再拍下來。但是由於水太深了,我們等了太久,潛水電腦表都報警了,潛導一把就將我拽走了,我只拍到了蝦還未進嘴裏的畫面,並且把它命名為叫【撓癢癢】,也是很有趣的。
▲【殺機重重】
這幅展現了狩獵中的鮟鱇魚,拍攝的時間是2016年。可以說這個場景顛覆了我以前的認知,因為鮟鱇魚的頭頂好像長了一根棍子,就像釣魚的魚竿一樣,而且上面還內建誘餌,我們把它叫擬餌。很少有小魚能夠逃過這樣的誘惑,所以我把它命名為叫【殺機重重】。
▲【海底之春】
這是個很神奇的生物,我把它命名為【海底之春】,到現在我也不知道它是什麽,期待海洋生物學家能幫我找到答案。
水下攝影跟陸地一樣,都是凝固瞬間的藝術。但現在PS、AI的大行其道,會讓人懷疑這些水下照片是不是後期制作的。
▲【示警的藍環章魚】
比如這幅【示警的藍環章魚】。藍環章魚是海洋裏面排名前三的毒物,它身上閃爍的藍色實際上就是在向我們示警。【亞洲地理雜誌】起初覺得我這副照片不像真的,把它「踢」了出來,後面聽到我的解釋,才又收錄了回去。
這是因為藍環章魚平常並不會漂浮在水中,基本都在海底礁石上。當時剛好是機緣巧合,一股水流把它升了起來,我們踢腳蹼躲避它時,水流又把它往上升了一下。當時我們幾個同伴一起拍它,就得到了這幅照片。其實我們非常後怕,它畢竟是劇毒的。
▲【融】
這是我獲得中國攝影藝術最高獎金像獎其中的一張片子。畫面中是沙丁魚與人,很多人看到後贊嘆這太完美了,問我是怎麽拍到的,又或者那個人是不是我P上去的。
要獲得金獎,評委最後都要調原片來證實拍攝的真實性。這幅片子也是從上千張照片裏面挑選出來的,我把它命名為【融】。我並不是想去追求特別稀奇古怪的東西,最主要的是想表達人類與海洋生物是可以融合在一起和諧相處的。
▲【穿越】
接下來這一張也是沙丁魚與人,都是在菲律賓的墨寶拍攝的。當時在深圳羅湖美術館展出時有一個來自法國的攝影大師巴貝,也是一位潛水員,他看到這張作品非常震驚,說「哇,你怎麽拍到這樣的片子?我都有點懷疑你是不是後期做的。」
而在當年我拍攝此片時同行的攝影師無意中拍下了這幅我的工作照片,大家都能看到當時的拍攝場景。
▲【南美鹹水巨鱷與中國美女】
這幅片子大家的質疑就更多了。南美的鹹水鱷是海裏面最兇狠的動物之一,但這位中國美女卻離它那麽近,很多人都覺得是後期P上去的。
其實我們拍攝不是為了尋求刺激,當時我們在船上做足了安全措施,前後左右都有人保護,所以我才能有驚無險地躺在沙地上按下快門。
這裏還有一段小影片,大家可以看到水是比較淺的,退潮的時候站起來可以呼吸到空氣,中間是保護我們的潛導。
有時候,換個角度就能發現美
作為水下攝影師,我們拍照片畢竟不是用來做科研或者科普的,所以還需要一些藝術的表達。
▲【流動】
比如這幅是我2021年在深圳大鵬半島拍攝的一個水下的椰樹管蟲。它在海底的時候其實很小、很普通,但我拍的時候對技術參數做了一些設定,讓它有了印象派的感覺。
▲【魔眼】
還有這個「洞球海葵」,是一種海裏常見的生物,我把它命名為【魔眼】。這也是在大鵬半島拍的,後期對它周邊雜亂的東西稍微做了一些處理,讓中間部份的主體更加突出。
▲【月下漫步】
這是一只斑馬章魚,是我在黑水裏面拍攝的。所謂黑水攝影,就是晚上我們用燈把深海的浮遊生物引上來拍攝,因為潛水員不能潛到40米以下,所以這只斑馬章魚的出現非常難得。
當時同行都一起在拍,右上角的白色部份實際上是同行攝影師閃光燈的燈罩,我在後期剪裁的時候保留了一小部份,讓它看上去像是月亮。而斑馬章魚頭上那個透明的頭盔就好像太空人,所以我把它取名為【月下漫步】。
▲【誰家飯菜香 饞我欲翻墻】
這幅照片給中國美術館收藏了。它看起來好像鸚嘴魚趴在墻頭上,前面像佛手一樣的手指實際上是海綿。廣東有道名菜叫「佛跳墻」,我就借用了其意境,命名為【誰家飯菜香 饞我欲翻墻】。
這幅原片是這樣的,但我們時常需要從不同角度審視、挑選,否則就是一幅很普通的作品。
我把它倒過來之後,就達到了這麽一個效果,非常具有畫面沖擊力,海底的沙地變成月球表面的土壤一樣。所以我把它命名為【奔向天際】。
作為攝影師,我們有時候需要做一些主題先行的構想。比如古代傳統的飛天的形象,我一直想在水下表達。因為飛天實際上不可能在空中實作,但是我們在水下就能做到,而最好的試驗場剛好在萬裏之外墨西哥的洞穴。
▲【敦煌驚鴻舞水間】
墨西哥的洞穴下面剛好有像舞台幹冰一樣的氣體,上面還有像舞台燈的燈光打在她身上。所以把中國的元素帶到國外去講中國的故事,也是我們應有的義務。
這張也是如此。
做海洋生物的代言人
海洋生物是不會講話的,而觀眾們一般也看不到自由生活的海洋生物,所以這時候就需要水下攝影為它們代言。
▲【乞討的鯨鯊】
2017年,我在參加一次船宿潛水的時候拍了這一組【乞討的鯨鯊】。鯨鯊是海洋裏面最大的魚,跟用肺來呼吸的鯨是不一樣的,它是真正的魚。但作為海洋裏的龐然大物,為什麽會落到今天這樣的田地呢?因為人類用網把這些魚、蝦一網打盡,它們沒有食物可吃,只能向人類乞討。我們到底做了什麽,把它們變得像棄兒一樣可憐?
▲【命懸一線】
接下來這幅是我2022年在斐濟拍的公牛鯊與潛水員,當地為了保護珊瑚,就把那個錨繩固定在海底,上面是一個浮球。我們的船開過去就會用那個浮球來固定船,因此就不用拋錨破壞珊瑚。
這時候我已經先下到了海底,另外的潛水員正從上面下來,剛好有一只公牛鯊從這裏遊過。大家肯定會以為潛水員可能分分鐘就會被兇狠的公牛鯊吃掉,但其實包括公牛鯊在內的海洋生物的性命,都是懸在人類手上。
▲【海底飄雪】
這幅作品是我2023年在大鵬半島海域拍的,是正在產卵的霜鹿角珊瑚。當時這個場景讓我非常激動,因為這正是「潛愛大鵬」數千名義工長期保護海洋的結果。在深圳的大澳灣,多年前就人工設定了苗圃,把受傷珊瑚的殘枝移植苗圃上。經過多年的保護生長,它們終於在去年開始產卵了。
因此,我們攝影師要用影像為海洋生物代言。它讓我們看到,人類如果一直關註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生態,我們的海洋、我們的未來是一定有希望的。所以請大家一定要關愛海洋,讓我們的未來、我們的星球永遠是蔚藍的。
謝謝大家!
「格致論道」,原稱「SELF格致論道」,致力於非凡思想的跨界傳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由中國科學院電腦網絡資訊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網絡安全與資訊化辦公室主辦,中國科普博覽(中國科學院科普雲平台)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