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3月24日文章,原題:「中國制造」如何成為美國福音 1976年10月25日,美國商人卓思·艾布拉姆斯來到紐約市南街海港,迎接一艘來自中國的滿載伏特加酒的船。艾布拉姆斯稱這是1949年以來首次以商業方式從中國進口伏特加。港口飄著大氣球,一箱箱伏特加卸下後,大家聚集在一家中餐館,「伏特加和美食很快讓客人們熱鬧起來」。
艾布拉姆斯屬於美國新一代商人。在中國經歷了20多年的冷戰孤立後,他們開始與這個國家開展貿易。主導他們決策的不僅有理性的經濟邏輯,還有各種情感。幾個世紀以來,外國人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看到的都是潛在的客戶。到20世紀70年代,貿易商將中國視為潛在的勞動力來源。他們共同推動了中國市場含義的根本轉變:從一個銷售美國商品的地方轉變為一個提供廉價勞動力的地方。
艾布拉姆斯及其他美國進口商營造了一種文化氛圍。20世紀70年代的對華貿易商改變了美國人對中國的理解:非政治性和無威脅性的。對美國消費者來說,中國進口商品很快帶上「異國情調」,美國商人成功地在文化上促進了對「中國制造」日常消費品的接受。
與美國新一代中國貿易商中的許多人一樣,艾布拉姆斯對中國的興趣由來已久。1976年,他開始從中國進口俄羅斯風格的伏特加,並針對美國市場取了個品牌名「長城伏特加」。這並非中國白酒,生產商最初是20世紀20年代逃離俄羅斯內戰的移民。艾布拉姆斯透過談判更改了酒名,用他的話說,「聽起來更像中國酒」。源源不斷的中國進口商品和艾布拉姆斯的宣傳共同重塑了美國商人和消費者對中國市場的看法。
美國著名的拳擊推廣人唐·金也促進了圍繞對華貿易的壯觀文化。1976年夏,金開始從中國進口體育用品。聚會上,賓客們玩起中國制造的籃球和排球,在曼哈頓的大套房裏互相投擲。金說,中國產品具有「神秘力量」。有了中國制造的籃球和曲棍球手套,球員們能有更多得分。
金和艾布拉姆斯都是出色的推銷員,他們共同行銷中國產品,推動美國國內的文化轉變,將中國從冷戰時期的敵人變成貿易夥伴——從「紅色中國」變成「中國制造」。(作者伊莉莎伯·英格爾森,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