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在華留學生點贊中國荒漠化治理

2024-06-19辟謠

新華社銀川6月18日電 題:在華留學生點贊中國荒漠化治理

新華社記者謝建雯、劉海、馬思嘉

從位於寧夏靈武市的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育區觀摩回來後,坦桑尼亞留學生里察細細翻看著手機上的照片,沙漠和綠洲的鮮明對比,讓他對中國防治荒漠化的成果感到驚訝。

32歲的里察是寧夏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一名碩士留學生,「這是我第二次參觀白芨灘,聽到三代人堅持70多年變沙漠為綠洲的治沙故事,忍不住驚嘆。」

土地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癌癥」。位於中國西北的寧夏三面環沙,處於騰格裏沙漠、毛烏素沙地和烏蘭布和沙漠的包圍之中,地處毛烏素沙地邊緣的白芨灘更是歷史上風沙災害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育區是寧夏引黃灌區與沙漠「抗爭」的前沿。自1953年建立防沙林場至今,一代代治沙人艱苦奮鬥,植樹播綠,累計完成治沙造林68萬畝,控制流沙近百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1%,在毛烏素沙地西南邊緣構築起一道南北長約60公裏、東西寬20到30公裏的「綠色長廊」,擋住了沙漠的南移西擴,保護了黃河的生態安全,也創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跡。

據自然保育區工作人員楊立軍介紹,這裏每年3至10月要接待300多個觀摩團,其中不乏國際友人。而為了讓訪客直觀地感受治沙成果、了解治沙艱辛,保護區專門留下一片保存完好的沙漠做對比。

「我們這兒已經沒有可以治理的沙漠了。如果不是這片對照區,很少有人會相信一個曾經‘天上不飛鳥、地上不長草’的地方能變成現在這樣。」他說。

每年夏天,寧夏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都會組織留學生到白芨灘參觀,今年也不例外。近日,包括里察在內,來自坦桑尼亞、也門、烏茲別克、印度等的25名留學生來到白芨灘體驗紮草方格,了解中國荒漠化治理。

「每年帶留學生去參觀沙漠治理,我們想透過這種方式來引導學生重視生態保護,展示中國在世界防治荒漠化方面的決心和貢獻。」寧夏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單彬說。

里察即將畢業,他將這次沙漠之行視作一次小小的畢業旅行。「上次過來,他們教我們紮草方格固沙,我一開始還做不好,但今年我已經可以給同伴們當老師了,回國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分享從這裏學到的經驗。」

不同於里察,印度女孩瑪哈是第一次走進沙漠。她沒有戴帽子或口罩來躲避夏日驕陽,反而大方沐浴著沙漠陽光。在松軟的沙子上深深淺淺地走著、跑著,一路都在笑著拍影片。

「看到這樣的沙漠我很興奮,中國把沙漠變成有用的土地,這種做法讓人印象深刻,特別棒!」這位19歲的女孩說,她希望在中國留學期間能學到更多、經歷更多。

而在里察看來,寧夏更讓沙漠變得更有吸重力。隨著流沙得到控制,當地人開始沙中金塊,發展沙漠旅遊。在寧夏生活了10年,里察去過許多景點,距離白芨灘約200公裏的沙坡頭景區最令他難忘。

沙坡頭位於寧夏中衛市,處於騰格裏沙漠和黃河的交匯處,以沙漠旅遊聞名世界,每年吸引數百萬國內外遊客來此休閑娛樂。在這裏,人們可以騎駱駝、滑沙,體驗沙漠沖浪、沙漠越野、沙漠觀星、篝火晚會……

里察和朋友玩過很多專案,「全程非常享受,尤其是坐在車裏沙漠越野,忽上忽下的感覺很刺激。看到一些歐洲或非洲面孔欣賞風景或拍照時,你可能會有種在杜拜的錯覺。你愛護大自然,大自然也會回報你。」